佛弟子文库

以宽容姿态看待不公平

2012/1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位著名的作家,出身极其穷苦,他的成功乃从艰苦卓绝之中,抱着百折不挠的精神,长期奋斗而来.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从不在乎别人付给他的稿酬多少.当他暮年时候,各大书局竟觅他的佳作,他的酬金版税也就丰富起来。

但是好景不长,他不久就病危了。这个消息一经传开,就有好多访问者,赶来探望,盼望知道他的遗嘱,可在各报发表.这班人站在病床旁边向他请求说:“老先生,你是奋斗恶劣环境的胜利者,那种百折不回,刻苦自励的精神,真使我们敬佩无比。你已功成名就,对于我们这班崇拜你的青年,景仰你的后生,有何教训;我们愿意知道先生的秘诀,胜利的方法,以作我们的指引。”

那位老先生听了这番诚恳的请求,微微地睁开昏花的老眼向着他们看看,仍旧一言不答。

他们又向他请求说:“老先生饶恕我们的麻烦,在你病中唠唠叨叨,实在对不起,我们是报馆编辑,新闻杂志的记者,愿意听听先生最后的教训,不但我们获益,在报上发表以后,又将不知造福多少青年.因此务请不吝赐教,我们谨候恭听。”

“成功么?秘诀么?有,请看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六节.”老先生轻轻地说完上面的话,便于工作合上了眼,与世长辞了.他们一一记在纸上,连忙打开圣经看,见是:“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是的,人即使得到了整个世界,却付出了整个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因此,人一定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不斤斤计较的人他们拥有豁达胸怀,即使在他们去世之后,也让人们深深地怀念。不斤斤计较是一种明智,一辈子不吃亏的人是没有的。

同事间你来我往,无法做到绝对公平,总是要有人承受不公平,要吃亏。倘若人们强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公平合理,那么,所有生物链一天都无法生存:鸟儿不能吃虫子,虫子不能吃树叶,世界就得照顾万物各自的利益。

既然吃亏有时是无法避免的,那何必要去计较不休、自我折磨呢?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总是有所不同的。别人的境遇如果比你好,那无论怎样抱怨也无济于事。最明智的态度就是避免提及别人,避免与人比较这比较那。而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他能做,我也可以做”,以这种宽容的姿态去看待所谓的“不公平”,你就会有一种好的心境,好心境也是生产力,是创造未来的一个重要保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悭贪的果报

昔日,佛在波罗奈私国弘化。当时,国内有一位大富长者...

悭贪的小鸟

佛经中有一段故事──在某个城市郊区,有一片种满枇杷...

平时「不要」,最后「要」回来得更多

目前在一群买菜的大爷大妈眼里,我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

宽容的最高境界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

缺少的不是知识能力,而是胸襟和境界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

与敌人做朋友

曾看过一则故事,美国的林肯总统在选举前,到参议院演...

计较得越多,失去得越多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满了吗

徒弟去见师傅: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念珠的由来

佛陀驻锡在灵鹫山说法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弱小的国家,...

不知者受害最大

释迦牟尼说法的时候总是显得和蔼可亲,经常说些弟子熟...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化缘回来的路上,涉过一条河,又攀上一座大山,小和尚...

【佛教词典】行事钞诸部别行篇第三十

亦名:诸部别行篇 子题:学者不可专守一宗、二是 行事...

【佛教词典】前行

【前行】 p0887   大毗婆沙论五十一卷八页云:三结中...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我们想背四十八大愿都很困难。有的人出家多年,背个《...

崔婆往生记

宋代山东东平府梁家雇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

出家忧道不忧贫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

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增强记忆力

问: 一、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二、怎...

【推荐】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有花香一篇,说到:庭院中百...

为什么我们做事会觉得越做越苦

一位产妇生了孩子,但孩子刚生下来还在医院的育婴房时...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是可以实现的》

人间净土这个名词,是今日佛教界都在提倡的观念。究竟...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与炫奇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

如何理解净土法门的事持与理持

净土法门有两种的修学,一种叫做事持,一种是理持。 事...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

惟有能忍才能止诤

有一次,佛陀在俱啖弥的地方说法的时候,弟子群中发生...

是珍珠终归会发光

有一个自认为在学修方面都是全才的小和尚,到各地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