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随机文章列表

地狱五条根,财为第一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为什么把财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五...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如何看待夏莲居的《无量寿经》会集本

问: 印祖是否见到了夏会本?有无文字记载?许多大德都赞...

卖贫、卖贱、卖短命

阿槃提国有一个大富长者,资财很多,而他家里有一个老婢,...

佛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

人为什么痛苦?

人从哇哇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

心里放不下是自己没有智慧

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

行善的回报实在是太丰厚了

在福建省的莆田有一户林家,祖先有一位老婆婆喜欢行善,常...

念佛如何做到一心不乱

问: 念佛不能专心,不能够做到一心不乱,怎么办? ...

犯根本重戒后,透过忏悔能恢复清净吗

问: 请问师父,如果一个人已经受了五戒,而又毁破根...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士,...

志公禅师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

唐朝有一位得道高僧志公禅师,住在金陵,有一天他离开寺院...

学会低头,受用不尽

知名的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长者,到长者...

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是我们出家人的自恣日。佛陀规定僧团...

赵州禅师和赵州禅

今天给各位讲讲我们本寺的赵州和尚和赵州禅。赵州禅的内容...

最不称职的御医

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悟,取自《杂譬喻经》。 古时候,有...

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南西...

持大悲咒一万余遍后的感应

我虽然刚学佛就背下大悲咒,但大概是13年末14年初才开...

轮回路险,用功须生处转熟

古代赵州禅师,三十年不杂用心,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他...

佛号招牌度众生

我要呼吁大家一个度众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一位佛教徒...

怕犯戒,所以迟迟不敢受戒该怎么办

问: 弟子想受五戒,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语,所以迟迟...

对抗危险的唯一保障是正确的心念

难屠替一位富翁看顾牛只,虽然只是个牧牛人,但他尽可能存...

深陷感情深渊

表姑今年四十来岁了,先后经历了三段婚姻。现在婚姻又问题...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问: 我打坐念佛好几年了,近三年打坐气一直在头上鼓,就...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当这种强烈的愿望,这...

父母的无尽深恩大德

因为父母有此无尽之深恩大德,所以我们必须尽此生中,...

佛,是有灵的

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佛无灵》,曾载在1938...

熏习这颗念佛的种子

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实际上就是个大染缸。如果我们没有...

要想得地藏菩萨加持,起码要有下至心

现在这个地球,有六十五亿人口,能够念他的名号,跟他结上...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报火...

「五毒月」到底毒在哪里

进入农历五月,大家吃饭是不是没有胃口?是不是觉得四肢沉...

培福修福的十个法门

第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

受持楞严神咒,感得金刚藏王菩萨护持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

宏海法师:心经·可以静心也

第一讲 心经之心 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现今我们这个时...

警惕「卧室杀手」

卧室是我们修养生息、放松身心的地方,因此很多人在装...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佛陀是很善用方便法门的。 当年,佛陀的母国迦毗罗卫...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忍辱观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修持...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话题...

佛教素食观的生态价值

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

【大藏经】大乘六情忏悔

大乘六情忏悔 释元晓撰 若依法界始游行者。于四威仪...

【推荐】方海权《日行一善》

一、行善积德篇 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什...

大安法师:往生唯靠弥陀,而密宗要视师如佛,如何看待

问: 昨天聆听你的开示,颇感受益匪浅,感恩法师。可...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问: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大安法师答: 带业...

一钵饭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年正赶上闹饥荒,百姓多有饿死...

【推荐】如何增强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净土法门,唯信能入。信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珍贵的。莲...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

不让孩子受苦,以后他就很苦

人不会养孩子时,就会溺爱。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受,乃至家务...

【推荐】当时好像是被人欺负了,其实那是消灾免难

我们不论学一门技术,或者念佛也好、参禅也好,要面对现实...

【大藏经】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一卷    (出不空...

洗涤心垢、转凡成圣

所谓: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我们念佛就是造如来;念经...

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

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名号的功德,简单的提出...

圣严法师《无常》

无常是佛教的基本教诲,可用来调整、调适自己的心。需...

菩萨戒的根本精神

我要告诉诸位,蕅益大师在讲菩萨戒时,他讲一句很重要的话...

猎人与小鸟

有一群小鸟每天很快乐的飞翔,有个猎人很想捕捉它们,...

思地狱苦,念佛自然恳切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

天龙八部

佛教中常说的天龙八部,又叫龙神八部、八部众,是佛教...

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

总结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可归纳如下几项特质: 1、三辈...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这两句话对我们现在人来说,尤其...

一生中这八种朋友是必不可少

有这样一句歌词: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我们便急着把每一...

【大藏经】缘起圣道经

缘起圣道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阿弥...

怎么看待生病这件事

你说生病好不好,当然不好,对不对?没有一个人愿意生病。...

【大藏经】缘生论

缘生论序 原是一心。积为三界。痴流漫远。苦树欝高。...

时常做怪梦恶梦,用什么办法解决

问: 弟子时常做怪梦、恶梦,长久以来睡境难安,身体...

梦参老和尚念佛三问

问: 一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还需要闻思修吗...

【大藏经】自在王菩萨经

自在王菩萨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

【推荐】圆因老法师《放生问答》

1、问:什么叫做放生? 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

真正的庄严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正当大众在聆听佛陀说法...

具此三心者,必生极乐国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释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诃男,...

【推荐】弥陀经中「一心不乱」与「系念不乱」

智者大师这样的一个天台宗的祖师,号称后释迦,临终的时候...

谁在轮回?如何轮回

平静的水面,是平的,这不等于水是平的。水可成峰,成谷,...

拜经拜忏能使身体健康

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都摄六根打禅七》知道了拜经在打七...

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

问: 恳请师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观音菩萨,此心是观音...

【推荐】如何解决烦恼和妄想

问: 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个苹...

不随妄转,心常觉照,安住真如

修《楞严经》的人就是,我不随你阿赖耶识而转,我安住一念...

每一声佛号都应含有愿往生的信息

净土法门怎么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愿。佛...

生死无常,念佛之人自然得庇佑

前天中午,姐姐打来电话,我听她的声音有些异样,以为她有...

用感恩的心来过日子

每天花一点时间想想应该感谢谁。感激与内心的平安是携...

爱着心是痛苦的根源

《唯识学》有一个名词叫烦恼障,是说烦恼的活动能障碍我们...

唯识学的因缘观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观是...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二...

念佛法门的殊胜,在于能够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根据所观境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成...

人心莫测,于我有何关系

我常常这样想,假定你如果不是证了他心通的人,你无论怎样...

净土难乎?易乎?

寒暑假中,陆陆续续有居士来找我聊聊。除了接触他们生活中...

念佛能得到人间的福报吗

问: 念佛能够得到人间福报吗? 大安法师答: 佛法不离...

宁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时住境

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功夫用到什么地方,那只有自己心里明...

【大藏经】佛祖历代通载

佛祖历代通载序 浮图氏之论世。动以大劫小劫为言。中...

佛法只要你肯学,都有你要学的东西

作为一个空中的云,作为一个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要过...

一棵芒果树

对于一位以觉醒修行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有某些人的很多...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门,...

净土修行拣正辨异

斋天的要义 我不是说斋天不好,只是现在有的大和尚,...

憍梵钵提得牛呞病的缘由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

千辛万苦求佛偈

从前有一位修道人,名字叫做善信。他出生的时候世上已...

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上面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

使生疏的佛号变熟悉

念佛的功夫来自于不断的熏习。如果不念佛,我们每天的起心...

佛家之孝与儒家之孝

儒家讲孝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说的戒律,最终归结到...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问: 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周...

净业修持的八大要领

彻悟大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后,...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业障...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

出世法是身后事,何不等晚年再修习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事耳...
重新加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