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菩萨他一生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云何应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一个是安住,安住就是根本法门,你以什么为住,你的思想是以什么为标准;第二个就是云何降伏其心,你用什么方法来做一些身口恶业的调伏。那么当然这个调伏和安住是有关系了,但是,我们这次的主题在我们应该以什么为住才是最好的方式。
智者大师把有情众生,他分成四种的安住方式,他说人有四种:
第一个呢,他以增上恶念为住。就是说他的心发动出来,他根本的安住的标准是邪恶的念头。有些人他习惯性起恶念,习惯性贪欲,习惯性跟人家对立。智者大师说,这个人在他生命当中,不管过去,不管未来,绝大部份都在三恶道,即便得到人身也不会持久,就是说这叫三涂种性,你已经养成这个种性,你开出来的结果自然是三恶道的结果,这是一个最低层次的人。
第二种人,是以增上的善念为住。就是这个人,当然他偶而也起烦恼,但是,他一天当中呢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很自然的起善念,没有人去教导他,他习惯性起善念,以善念为住。这种人,他的生命当中,绝大部分不是做人,就是在天上,偶尔堕落三恶道,但是虽堕恶趣,终不久留,因为他心地善良。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堕到狗道的时侯,他很快的跳出来,因为他的种性不是三涂种性;但是,有些人堕三恶道就很难出来了,因为他的种性和果报相随顺,他三涂种性嘛,这个是讲到第二种人,他是人天种性的众生。
第三种人是以出离心为住。这个人平常身口意很清净,个性也特别清高,不太喜欢跟人家往来,他的身心世界安住在少事、少业、少方便住。就是说,他也不去干扰别人,但他对帮助别人兴趣也不大,这种人多分会离开都市走入山林,不喜欢跟人家往来,这种人在成佛之道他一定会先证阿罗汉果,然后再回小向大,他不可能直趋大乘,他的习惯性动作一定先证小果,然后遇到佛陀,再回小向大,这种人声闻种性。
第四种人是最好的,安住菩提心,以菩提心为住。他很容易生起自我要求,上求佛道,他很容易生起悲悯众生的心,所以,他偶尔失去正念,但是你稍微点破他一下,他就醒过来,因为他的种性如此。
所以当我们的目标是成佛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种性,就是说你现在的目标想要种一个苹果,当然你要找很多肥料,但这都是枝末,这个加行的对治都是枝末,重点是你要得到苹果,你要先找到苹果的种子,葡萄的种子是种不出苹果。
就是说,你要训练你的思考模式跟佛陀的思考模式是一致的,我们先不谈行为,就好像印光大师说,发了菩提心有什么好处呢?王子坠地,功超群臣。你要做国王,你第一件事情你要投生在国王的家族嘛,你投生在宰相的家庭,你一辈子不可能做国王,你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因为你不是王种嘛。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当你要成佛的时侯,你要先走在成佛的跑道上,不管你跑得快或者走得慢,起码这个跑道是上路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