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2019/03/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菩提心是上求无上菩提之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就能够速成无上菩提。

菩提心是一切正愿之始,菩提的根本,大悲心的所依之处。修学菩萨道的人最初必须发起大心,称为发菩提心、发心、发意。佛子的最初之发心,称初发心、新发意。

发愿往生净土的人,首先必须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中说,三辈往生之人,都应当发无上菩提心。

菩提心常因种种因缘而发,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发菩提心有四种缘,即:

一、见闻诸佛菩萨之不可思议神通变化。

二、虽未见神变,但闻说菩提及菩萨藏。

三、虽不闻法,但自见法灭之相,故护持正法。

四、不见法灭之相,但见浊世众生为烦恼所扰,而难得发心。

《发菩提心经论》则记载有发菩提心的四种因缘。即:一、思惟诸佛,二、观身之过患,三、慈愍众生,四、求最胜之果。

《大乘义章》指出发菩提心有三种之别:

一、相发心,见生死与涅槃之相,遂厌生死,发心求涅槃。

二、息相发心,知生死之本性寂灭,与涅槃无异;离差别相,始起平等之心。

三、真发心,知菩提之本性为自心,菩提即心、心即菩提,而归于自己之本心。《大乘起信论》则说信成就发心、解行发心、证发心等三种发心,于信成就发心所起之直心、深心、大悲心等三心,亦作三种发心。

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九云:“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大智度论》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菩提心的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证”等四弘誓愿。其中前一为利他之愿心,后三为自利之愿成。简而言之,菩提心就是二利之愿心,其体广大,其德无边,因而各种经论都赞叹其德以劝勉发菩提心之人。

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省庵大师十分重视学佛者发菩提心的问题。为了劝诫更多的学佛者发菩提心,他专门撰写了《劝发菩提心文》阐述发菩提心的重要。

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开篇即云:“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大师认为一个学佛者首先要发心;修行的要务,首先要立下大愿。如果不发心、立愿,则修行难以用上功夫。如果修行过程中不发菩提心,虽然辛苦,但最终难以有成就。为了令学佛者明了发菩提心的方法,大师在该文中还阐述了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大师云:“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

大师认为,若佛子能够以上十个方面来修学,不仅能够进德修身,还能生起菩提心,从而圆证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找到清净本性,这才是成佛的根本

大乘佛法的菩萨道跟一般外道的修学有些地方是相同的,...

观四谛发弘誓,当仁不让要成佛

四弘誓愿是智者在观察声闻教苦、集、灭、道四圣谛之后...

【佛学漫画】女子的幸福之道与解脱之法

女子的幸福之道与解脱之法...

吾道一以贯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

涅槃的四种差别

我们来看一看,那么这个涅槃跟菩提,到底它会发生什么...

宁可活得很快乐,不要赢得很痛苦

阿赖耶识就是三界九地、二十五有统统去过,哪一个人都...

磨砖不能成镜,打坐又怎么会作佛呢

什么叫理观的智慧?我们先讲一段禅宗的公案再来说明。...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遇到问题先要消除自我意识

接下来就谈到真妄的问题了。善恶是基础,真妄的问题就...

自己所跟的师父是邪见之师该怎么处理

问: 请问师父,我之前跟一位法师学法,后来发现这位...

不要以为有了这张纸,你就有资本了

今天下午,几个老沙弥、沙弥尼,来求戒。都六七十岁了...

粥有十利饶益有情

摩诃僧祇律云:粥有十利、饶益有情。佛住舍卫城时。难...

【佛教词典】北寺宋塔

位于陕西蒲城县城北。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塔...

【佛教词典】五部禅经

(名数)一、禅法要解经,二卷。罗什译。二、达磨多罗...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问: 妹妹身体不好,总恐惧死亡怎么办?为什么她放不...

两鬼争尸的故事

优波鞠多尊者,有一天,有一个人,有个年轻人,要拜他...

10个生存之道

1、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

弥陀光音度地狱众生

【彼佛相好神通,巍巍赫奕。至彼地狱最上之顶,垂臂弹...

守财奴的感悟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吝啬,从不曾布施过一毛钱。他对自...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昔日,世尊在负弥城随缘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难尊...

布施满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

临终听到佛号生瞋恨心,是阿弥陀佛没有摄受吗

问: 黄念祖的《念佛三昧文》中提到一个和尚念佛念得...

一与二

在中国佛教史上,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师,时常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