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学佛修行文章
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念佛怎么办
按:印祖在《文钞》里讲信愿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从两方面介绍的:一般情况...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过别人,这一念魔障就来了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二十多年...
从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断除这五种辛菜
那么这一段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生命的变化跟饮食是有关系的。你吃什...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
打坐要学会调理,不然就会出毛病
打坐要学会调理,调理什么呢?调理行动,调理出入息,调理念头,就是外调身、...
云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内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云居山打七出定回来后,一个小和尚跑去求开示。他说:什么开示不...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摄我们的三业。 很多人...
有修行跟没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后,你不是就放着不管,...
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念是为什么而生起的?如...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持,随人身分。若身无有...
越用功越精进,魔障就越大
妄想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念念佛,妄想又来了,念念又来了。你不要管它。但是有...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
偏激式的修行没办法持久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我个人觉得相续更重要。...
《无量寿经》开显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善导大师在注解上品下生的条件时只有一个但发无上道心。由于发菩提心的功德很...
云门寺明醒首座:没有修行好苦哦
2004年11月18日,云门祖庭明醒首座做完他一天的修行功课后,告诉他身...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明末清初,处于衰落期的禅宗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僧尼人数继续增加,士大夫...
参禅人,无长远心
参禅人,无长远心。这一句话,粗不尽会。细向自己胸中,深审一刻,一头贡出一...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看不清楚自己所要努力...
修行人为何还会生病
我在信佛,以至于出家之前,都很愿意听暮鼓晨钟。 在二十三年前,我忽然间,...
妙莲老和尚自述闭关苦修的传奇20年
环境愈苦道愈坚 俗语说多难兴邦,如果生活安适,人心就很容易怠惰、腐化,这...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要空掉什么?我们凡夫没...
佛门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
佛门今天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真修则不能息心,真学则不能专志。营事则...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每年制定一个时间...
修行的三种方法
第一,观想 依《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
不可乐于听闻而怠于实修
问: 师父慈悲,弟子学佛以来,一直很好乐听经闻法。对于思和修,比较懈怠不...
「十缠十使」是我们修行中的大障碍
《怡山发愿文》全文字数不多,却字字珠玑,把我们的三障(即烦恼障、业障、报...
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头不得力,功夫没有入手...
莫以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自由自在,以为当和尚好玩。其实这个和尚难搞啊!又要...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虽然他广修禅定、智慧,...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
《华严经净行品》有一百四十一个颂,读来朗朗上口,若随文思忖,便感到一切处...
真实的力量要强过虚妄的力量
我们一般人刚开始学佛,你不是说马上改变。学佛以后,你开始回光返照,这时候...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观音菩萨与...
走遍天下寻知己,未识这个是知音
比丘可不是个简单的称呼,这修行人,要久住丛林,亲近有道德的,这庙里边住的...
看到别人修的法门,万不可生怠慢轻视心
我们要止息一切的恶法,因为我们过去生当中,有很多的烦恼习气,不好的习气也...
洗涤无量劫来的业识种子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
干任何事,决心和长远心很重要
今天我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到这里参加打七是来种善根,想在这个道场开悟、了...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
修行中的三种错乱过失
在修行当中,我们一般凡夫有三种过失。 第一种人,凡夫的过失。这个凡夫,指...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原文】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
在大众共同熏修,就能得到他们的加持力
参禅用功这一法,古来都是在丛林大众会下行持。所以古来开悟的人,都是在丛林...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生。不从时、方、梵天...
百丈怀海坐禅要义
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
【推荐】
净业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标
我们信解、领纳这个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个矢志不移的目标:将当生往生净土作...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祖师大德为用功办道者...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讲到《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的一首偈语: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
《地藏经》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方法
《地藏经》上所传授给我们的修行的法门:当我们出生了之后,你还不知道,那时...
如何处理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
问: 学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无暇参与义工所从事的各项慈...
【推荐】
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
修学佛法的人,解要圆,行要方
何谓圆呢?就是圆融无碍。因为佛法竖穷三界,横遍十方,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
今人修行,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渐修。我们六祖大师,他...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
修行要发三种心
今天是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打七?...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便失禁。幸亏姐姐在...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这时代能够好好修净土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的。他是末法时代众生的大慈舟航。...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苦难吗?没有不高兴的事吗?你事事都能如意吗?绝对不...
菩萨法的修行核心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外道就是心...
历境验心,二六时中都要检验
要把功夫用熟啊!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用功有多少时间?不用功有多少...
吾道一以贯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没有空正见。第二...
他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一生三次见佛
刘遗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年少丧父,...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
有人说: 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其实念佛一法,又有事念和理念的不同,事念是...
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不摄自摄
六根中,最难摄的有二根,即意根与耳根。意根容易胡思乱想,耳根常欲听外面的...
明禅法师忆佛源长老:光看书,那是没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在北京...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之类的道听途说,或白衣...
何为用功法,办道不污染
道心是在磨练中磨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啊!所以有人出家还没有几年,认为自己...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这个听...
学佛证道之人必须具备这三点
【原文】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煮这个大锅菜,用大火去...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那一个妄想,一刹那又一...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调好呼吸是基础。在整个...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就是当我...
新春的供养
今天讲的内容都关系到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修行,怎样务实,怎样修自己的德行,...
修行的十想观
十种想首先是 无常想, 我们众生有种种的颠倒执著,无常计常,而这个佛经常...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提出...
为何不以福报来判断个人的修行阶位
我们一路看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十地就不讲了,这些还没有入真实...
修行贵在无生,发愿往生岂不违背无生之义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西方而愿往,得毋乖于...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你把它体会看看。明心...
观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可见心量广大,心能包括一切。有句话叫做心...
清净臭秽,寄此陶炼耳
【原文】 唐道积,蜀人,住益州福感寺。性慈仁,有疠疾者洞烂,秽气郁勃,闻...
不要把修行修到内心产生严重的反弹
第二个很重要,保护你的善根。这个地方有些时候要暂时的停止。看第四段,第四...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海阳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请益云:弟子某,发愿求生西...
修道的第五难
学佛、修法很难,比如我们常说的四种难: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善知...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守得贫苦,当得重务,...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就...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都是生起智慧可用的素材...
如何消除修行中的疑和悔
信佛的人在修行过程中会有种种障碍,心生忧虑、疑悔。疑和悔是修道最大的障碍...
修悟的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 盖因不...
学佛者应具足这五种心
不舍心: 时时处处不舍一切众生,不舍菩萨行,菩萨的一切言论、行为、生活、...
【推荐】
《杂阿含经》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圣典。《杂阿含经》为汉...
净界法师:修道宗范
今天学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题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会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劝...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诸位法师慈...
如何用《地藏经》来指导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经》提出了指导人生、指导生活的具体修法。本来佛法就是指导人生、指导...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的人,应该清楚明白参禅...
人生要经营的是你的「内心」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心中的妄想;一个...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来修正我们的身、口、...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 发心,正见,修行,证果。 发心、正见这两科...
这放不下,那丢不开,哪会相应啊
这人呐!在佛法中就怕没有一点染,没有一点信心,那就不好办。我们前生也可能...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间的墙上贴着作息表和功课表,旁边写...
把地藏圣号念好了,这些法就都会了
我们中国汉地修的禅定,都是修的祖师禅,问念佛是谁,直接消灭我执,找真我。...
参禅人最重要是的细行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动行即定。我人由一念不...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
净土修行为何也需要明师、看经教
【原文】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佛只贵深信力行,既能...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平...
净土简易早课
修持法门一 【原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一愿云: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至...
把禅的理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并不懂得如何才能达到成佛的目的。...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著,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之极名著。羿著射,辽...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岁,或一十二十,幸而...
宰相张商英的佛法修行之路
吾学佛,然后知儒。这句在历代士林学子中广为流传的肺腑之言,出自北宋宰相张...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海法师答: 首先,不...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
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心真则凡所动作言行举措,无一事而不...
问问自己的修行有没有把握
当你两只眼睛一闭,寿命尽了,能不能解脱?如果没有把握,你就得加油用功,不...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夜六时,你那个戒定慧还...
情执是修行的大障碍
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一个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情都是修行...
忏悔依教理有三种
忏者忏前愆,悔者悔后过,忏无始至今所造罪业,期仗佛威神加被,能够消除,悔...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
【推荐】
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于这一念心。迹是外在所...
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门,都以这个为第一
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时候修行是依着《占察忏法》拜的占察忏,这只是修行...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学道别无实法,变化气质,克除习气而已。气质变,品格不期超而自超。习气除,...
分段生死对我们的修行障碍太大了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在诸位心中,你现在的念头多分来说是正念比较多,妄想比较...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开悟后正好修行,而不是不修。因为...
修行不能自欺欺人,一定要真实
善导大师特别开示: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不能表面上表现得你很善良、很有贤...
把妨碍修行的事统统放下,功夫自然就现前
说一个故事你们听,我听虚老和尚他自己讲,他在安徽黄山,他想到南京毗卢寺挂...
贪恋娑婆修行的功德不想往生可行吗
问: 顶礼法师!佛经上说,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抵得上在净土修行百年。弟...
什么样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还冷。古人说:不到开悟...
永明延寿大师日定108件佛事为常课
延寿大师在常住永明寺期间,常为七众弟子授菩萨戒,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为常课...
不要去追逐修行的幻相
问: 顶礼法师!证严上人一直强调:佛弟子不要去追逐虚无缥缈的东西,不要去...
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不被他转走
人家管我们,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照,不被他转走,忍下来...
转粗重为轻安
三善十一者:言轻安者,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昏沉,转依为业。...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问: 请问法师,怎么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宏海法师答: 这个问题实...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假、中三观。在日常生...
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在修波罗蜜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摄波罗蜜多论》云:俱...
【推荐】
初修定者须过好「三关」
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关与开悟中的三关相比,...
【推荐】
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天女飘逸而来,向听众散...
功课必须定量定时,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我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决心,给自己定出功...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如果有比丘、...
在家也可以修行,为什么还要出家
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大家都出家了,没有夫妇儿...
【推荐】
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地藏十轮经》;《占察...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念头,然后就准备好了...
修行人怎可把这个色壳子看得这么重
在云门寺方丈室后之假石山上,种了不少奇花异草。假石山本是靠后山墙而筑,地...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舍掉
我们是学佛的,要制心一处,你用的功夫,要时时刻刻现前,这妄想烦恼,人我是...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个先检查自己的行蕴,你活了这么多年,到底...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若人发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着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专心一意地系念,...
如何生起真实不退的信心
问: 弟子对念佛法门起初特别有信心,但是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慢慢地好像没...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问: 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依三皈五戒十善呢,还...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大师在讲妄语戒时,他特...
【推荐】
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念是修行法门。我们有...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把它分成三道,先讲安...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内...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慧远大师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就是持戒精严,尊重戒律。 第二对于念佛...
口里念着糊涂咒,心里想的贪瞋痴
我们起心动念有好多过失,用经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自己的行为心即是念头,行为...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尊者与众多比丘们聚集在...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问: 我们在僧团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是非。请问我们修行人面对是非,应该...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几年佛学院之后,经常生起这么个问号:怎么样修行? 大...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问: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内心觉得都是浮在表面上,这样该怎么...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怎么办? 那就用你的心...
六十多岁的人该如何修行
问: 我出家十几年,原先是专修净土。但现在又杂修,也没有专门念佛。将来是...
许多人学佛很多年,连正知正见都搞不清楚
现在信佛的人这么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的人寥寥无几啊!为什么...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觐见一位老和尚。到那里的时候,恰好方丈殿里来了一拨客人,...
信佛好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进步
问: 我学佛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但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有时还觉得想...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所因,贪欲为...
占察轮相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占察与世间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给出家人算,因为修行可以改变命运,这里地...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 ...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分成三种相貌,大分有三...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前提呢?生死心切。我们...
修行人不要说狂话
修行人,别说什么你有真正的定力,你若想有真正的定力,一定还有魔,有种种的...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都非常珍贵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的珍贵,因为修行是每个人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一...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那么我...
修行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着魔
过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学画画,他的画本来就不怎么好。有一次他平静地用心作...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
熏习的好处,我是自己证明的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你感觉你哪一样烦恼重,你就慢慢熏习,把你熏变了。...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习惯了,他来吃素就...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 周顾...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
如是发心名之为邪,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
找到自己契机的法门来修学
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过程当中要掌握一个原则,站在佛菩萨的角度,他的目的是...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
早晚课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果
在家做定课的你,也许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坚持。在家如何能坚持做定课?有没有...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深深地了解到一切业障海...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欲六尘的。所以净土是一...
句句消归自心
祖师们常常教诲我们,要做到句句消归自心,如说修行。也就是把学法修行落在实...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碍
我在五台山时候,有很多人到山上问我,说:师父,我念佛好多年了,我临终能生...
短时间的修行就能把无量劫的轮回解决
净土法门下手的方法又极为容易,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但是念六字洪...
【推荐】
做好这四大步骤,为往生做准备
一、提起佛号 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定往生,但是往生一定...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康、长寿、消灾、免难而...
作福不如惜福,悔过不如寡过
【原文】: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我的觉受念出来。我们每...
在家修行之要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如沸汤滚滚,安能得一念...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当作一件大事,第三...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
修行的各种障碍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何谓业障?所谓业障是指...
这样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萨现无边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
【推荐】
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下...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功德力,前面两段讲到因...
只要有长远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处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决心及长远心,便能得到好处,不需要你聪明伶俐。有...
共9页
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下一页
憨山大师
达照法师
信愿
学佛感应
孝顺父母
妙法莲华经
观音菩萨
定力
界诠法师
弘一大师
证严法师
良因法师
心灵解脱
戒杀放生
倓虚法师
李炳南老居士
佛弟子文库 fodizi.net
随机推荐
回首页
回顶部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