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要先建立这三种心态

净界法师  2024/09/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要先建立这三种心态

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在无量的生死当中,心态已经是错误了,叫作颠倒妄想。颠倒妄想的形成,《楞严经》讲出了三个程序:就是感受、想象跟执着。我们刚开始内心受到外境的刺激会有一个感受,这个感受带动我们心中错误的想象,然后想久成性,就变成一种很坚固的习性,一种自我意识。当我们的想象落入到自我意识时,我们就没办法去改变自己了,因为它是一种坚固的妄想。

所以我们凡夫的心是从感觉而触动的,这个感觉是由外境而来的,这种心是不能使用的,因为这是生灭心。一个生灭的心,不可能创造一个不生灭的功德。佛陀在经典上说,你用沙是煮不出饭来的,因为沙非饭本,我们一定是找到米才能煮成饭。因此在佛法修学当中,在修法之前要有基础,就是把这种向外攀缘的心转成向内安住的心,我们才有资格来修学一切法门,而趋向无上菩提。

所以我们在前面讲到发心篇、正见篇时,花了很多时间来告诉大家,怎么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第一个,我们要先求安住。修行一定要“云何应住”,先求安住。我们前面讲了很多,菩萨的安住是以空性为住。大乘佛法的空性,是观察我们无量的过去,我们从什么地方而来。找到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本来无一物的,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这个就是我们所有菩萨的安住处。

所以当我们开始修学时,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布施也好,我们一定是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我们所有的人生——把心带回家,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个调整,把一种向外攀缘的心带回来,安住在我们一念清净的本性——把生命归零。这第一个安住,以空性为住。这是观察我们的过去。

第二个,应该观察我们的现在。我们看到今生的果报体,是无常败坏的,这是一种苦谛的思考。人生虽然有很多的快乐,但是这个快乐有严重的过失。娑婆世界的快乐是有过失的,因为它会无常败坏,所以人生的快乐会让你不安稳。即便你花了很多的精神体力,得到你所要的快乐,但是你还是一样——弟子心不安,因为这个快乐你付出了担心、害怕、忧恼的代价。

所以佛陀在告诉我们无常观时,是调伏我们对娑婆世界的爱取,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菩萨要把心放在未来,而不是放在现在。你只要是成就广大的功德,特别是出世的解脱,你一定要放弃今生所有的快乐,你别无选择!

人生是要做出选择的。你要追求今生的快乐,就必须牺牲来生;你要追求来生的解脱,就必须放弃今生的快乐。所以从苦谛的思惟,我们产生了出离心。

前面第一个是空正见,第二个是出离心,是针对于现前的观察。

第三个,是对未来的观察——你将往哪里去。我们不能等到临命终,才知道来生要去哪里,来不及了。人生是要提前规划的,有了一个目标才知道,在有限的生命当中,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因为法门太多,人生太短,你没有目标,就不知道如何进入佛法。

我们今天开始进入广大的五乘法门。有些东西是你急迫的,有些东西是不急迫的。那么你在判断选择的过程当中,就是用未来的目标来作判断,所以一定有一个目标来引导我们,求生净土,圆成佛道,这就是引导力。

修行中,我们要建立三种心态:第一种,对过去的观察。找到我们生命的原点,让我们的心安住下来;第二种,对于今生眼前的观察。知道人生是无常的,总有一天会失去所有的东西,人生只有过程没有结果,这样我们会慢慢淡化对今生快乐果报的追求,而把重点放在积集资粮,而不是享受人生,这是出离心。第三种,是对未来的观察,你将往哪里而去。

所以你在心态上,能够知道你的过去,能够知道你的现在,能够知道你的未来,这个心态就是一个真实的发心,因为这种心态正好能够摆脱过去妄想的干扰,你能够开创未来,甚至于能够把握现在。

前面的理观,让我们做了三件事情:理观的智慧,就是让我们摆脱过去,开创未来,把握现在的因缘。这部分,我们在发心跟正见已经讲很多了。理观的智慧就是端正我们的心态,依这种心态来修学,所有的善法都变成是成佛的资粮。这部分是讲到因地发心。

现在我们已经具足了这三种的理观,我们就有资格来谈修行了,就是开始称性起修,开始积集资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小沙弥与老和尚

老和尚带著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

五种邪命,皆为利养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

一天之中如何对治贪嗔痴

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它生起的这个次第。好像医生去帮人治...

皈依的四个误区

今天我们的内容想跟大家说一说,有关皈依的误区。那么...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

怎样才能恶业消灭,善根增长菩提不退

问: 我有一个佛友诵《地藏经》五六年了,但从未回向给...

【推荐】种好你生命的福田

佛家讲三种福田:第一个福田叫做报恩福田;第二个叫功...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推荐】造佛形象能获得多大的功德?

优填王承佛威神之力五体投地顶礼完佛足,右绕佛三圈,...

宽运法师:佛教的爱情观

近日有网友给我留言说,因遭受感情波折而情绪低落,希...

【推荐】本焕老和尚最后的开示与4个心愿

2012年4月3日是本焕长老圆寂的第二天,本焕长老的衣钵...

心念的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

【佛教词典】四阿含经

(经名)一切之小乘经分类为四部,一增一阿含经,五十...

【佛教词典】一日佛

(术语)一日清净至暮,则为一日间之佛也。宗镜录二十...

肆意口业,堕畜难言

不诚实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贵,由于你不诚...

多念无常迅速,度生死苦海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我经常念这句话。希望...

慧律法师《业与无明》

芸芸众生,一念无明,遮掩自性,困惑造业,由业受苦,...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

只教用功法,莫炫己境界

川中每出异人,有刘某者,皈依宝一法师,宝一庵中有湖...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社...

为何有人先富后贫,有人却先贫后富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

圣严法师:从有变成没有

无常的意思就是,没有的能够变成有,可是相对来说,有...

读了很多经,还不知道怎么修行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

智慧和勇气战胜污点

读初中时,美术老师请来市里的一位老画家,在课堂上为...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门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间阿修罗等,今此法门,付嘱...

善导大师的三不问

善导大师有三不问。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