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有人先富后贫,有人却先贫后富

2016/0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有人先富后贫,有人却先贫后富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是名先乐后苦。

复有业初苦后乐。若有众生。为人劝导。挽仰少施。施已欢喜。心无吝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富乐。是名初苦后乐。

复有业初苦后苦。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乃至不能少行惠施。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贫苦。是名初苦后苦。

复有业初乐后乐。若有众生。近善知识。劝令行施。便生欢喜。坚修施业。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富乐。后亦富乐

复有业贫而乐施。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

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

复有业富而能施。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能行施。

复有业贫而悭贪。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不能行施。以是因缘。生在贫穷。而复悭贪。

节选自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白话文:

先富后贫

"如果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布施后又后悔,以这样的因缘,他来生先富后穷"。

先贫后富

"又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少量,布施后又欢喜,他来生在人间,先贫后富"。

贫而能施

又有众生,以前曾经布施,没有遇到有殊胜果报的福田,轮回生死。现在在人道中。因为不遇大福田,所以果报微劣,随得随尽。又因为弄成了布施的习惯,所以虽然处于贫穷状况,也乐于行施。

富而不施

又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后,暂行布施,正遇上了有殊胜果报的福田。因为福田殊胜,所以来世生活所需一应俱全。因为以前没有形成布施的习惯,所以今世虽然富贵却很坚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因果报应的三种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

佛教徒对国家社会应做出什么贡献呢

现在的社会,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做为一个佛教徒,...

为富不仁的果报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波斯匿王...

圣严法师《因果法》

接着我们来讲因果,因果是从因缘而来的。从前与后的关...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

佛说有十种善行能使众生得到长寿的福报,其中五条都围...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

有此三淫,当受三途苦报

淫因者,无量劫来,行淫之事,纳识田中,爱水润生,今...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受过菩萨戒应发此十大愿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 二...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纪晓岚曾经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

日常生活的十诫

托马斯 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

佛源老和尚禅七开示

禅七第一天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

【佛教词典】句诠差别

(术语)名为直诠诸法之自体者,故曰名诠自性。句为诠...

【佛教词典】我无色死后有想论

【我无色死后有想论】 p0651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一页...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

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了领导部落的任...

汝年已衰老,当断爱欲了生脱死

近来身体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儿孙甚多,当以家事...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

星云大师《从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还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慈光加被,使这次...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

忆佛念佛,自得心开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夏季吃肉不如吃豆

毛豆是膳食纤维之王。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钾、镁元素...

贪利养的提婆达多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时,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提婆达多,除了...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

分毫不差因果账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