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2013/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论点多,遇事好辩,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在佛法里面叫作世智辩聪,不是智慧!

世智辩聪是所知障,佛说是八难之一。

现代人聪明,对于五欲六尘,感觉极其微细,生活中稍有一点风吹草动,便心事泉涌,妄念纷飞,煞费苦心地执着分别着身边发生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信息。

痛苦源于何处?源于顽固的“我”执!很多人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不离自我,凡事都以“我”为中心,喜欢争论,好辩斗勇,总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凡事我执先行,近邪不知,入迷不觉;唯务耽习外道经论,不信出世正法,因果事理不明!生活待人,量小德轻,不能容人。为己私欲,自视聪颖,遇事好辩斗勇,不知执而有碍,争而有伤,直至损气伤肝,元神大伤亦不知悔改,这就是智慧未开!“世智”与“佛智”的本质区别在于“世智”是入世的、有染的。而“佛智”是出世的、无染的。“世智”是躁动的、有欲的,而“佛智”是清净的、无欲的!

世人遇事喜欢执“我”,什么我的观点、我的想法、我的意见、我的子女、我的钱财......孰不知这个假合之身的“我”,本身就是一个妄相!一切的烦恼、念想、执着、伤痛其实都是因“我”而起,“我”相不破,欲望无尽、烦恼不断!佛说“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要我们放下“我法”二执,去妄归真。真正知道放下的,是智者!执著不放的,那是愚夫!

聪明不是般若智慧,是“世智”。是着于六尘的,是有分别执着的,是有染的、不净的,是在俗世的“贪、嗔、痴”中生出的“小聪明”。佛家讲的智慧是从真如本性中流出来的,是从清净里面生出来的,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那才是智慧!

就算你才高八斗,经论满腹,不见性,还是一介凡夫!充其量那也只是“小聪明”。世智辩聪容易乱心性!有“辩”就会“争”、有“争”就会有“执”、有“执”就会有“恼”、有“恼”就离不开“苦”,很多文人墨客,文彩飞扬,洋洋洒洒,著书立说,那都是作者自我心识在起作用,是与世有染的念识,是蒙尘的,都离不开“境相”与“我相”,对境生心,起心分别,在自我满足中,宣泄着自己的观念与论点!或是反驳着别人的观念和论点,争来争去,一无是处,元气大伤,害人害己,得不偿失。在“我想”、“我念”、“我执”中不断迷失本自清净无染的佛性,而在“争论”、“争执”、“争吵”中感受无尽的忧烦和苦痛!

有些老太婆,大字不识一个,却深知生死事大。知道世间本苦,不可贪执,争而无益,劳而有伤,而把自己置身清净的念佛境地,无有烦恼,得自在妙乐,这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修学一定要正知见!万法万相因缘生,缘尽相灭空如烟!万法万相本来为空,尘缘境相一期和合,了不可得,又何苦在转瞬即逝的妄境中起执分诤,或执空为有,或执有为空,伤人伤己,岂不痛惜可叹!

佛在《无量寿经》惑尽见佛第四十一中开示:汝见愚痴之人,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听得多,看得多,见解就多、分别就多,那是“世俗之智”,是记问之学。很多人很会说、很会分别,死的也能说成活的,强词夺理,那是大障碍,是世智辩聪,不是智慧!把读经讲经当着世间学问一样去研究,也是“世智”,学佛和佛学是两回事。

用佛教的观点修整和返观自己的心性,时时告诫自己不可落入娑婆污秽的俗智纷诤当中,转识成智,那是真智慧。佛是真实语者,谆谆教悔,如母忆子,世智聪辩,是增益邪心,当令不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慧律法师《业与无明》

芸芸众生,一念无明,遮掩自性,困惑造业,由业受苦,...

圣严法师《我正在学习》

当你在做义工时,得到的不一定都是赞美,很可能也会听...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

一斤米的价值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

心灵哲学小故事

礼物 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

瞎子点灯

从前有一个小巷子又黑又窄,路灯也没有一个,每到晚上...

慧律和尚般若颂

众生方寸心即佛 不欠丝毫如来同 无量劫来声与色 染习...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好人」与「道人」的不同

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说慈善家,他们也...

欲往生极乐所应修习的三种福业

为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亦为了确保在往生时,不发生...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于因果

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

食肉十过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 一、众生...

【佛教词典】覆护色

【覆护色】 p1420 显扬五卷八页云:覆护色、谓宅舍等。...

【佛教词典】放逸

【放逸】 p0796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于诸善品,不...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内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内(欲...

心开意解(法语短语)

亲近善士 学佛依止考察善知识,要有证德像恵能大师这样...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昔日,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四十位比丘住...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的阿(a)念成(o)可以吗

问: 阿弥陀佛的阿字念成ō可不可以呢? 大安法师答:...

菩萨戒的根本精神

我要告诉诸位,蕅益大师在讲菩萨戒时,他讲一句很重要...

业障是怎么来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

水牛王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佛...

净界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因缘果报如影随形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若是造作善业,自然就...

不应放过每一个能帮助别人的机会

那是一位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让我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中记载,昔日六祖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