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导大师的三不问

2012/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导大师有三不问。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那样的事情。善导大师讲:不问时节久近,不问罪福多少,不问时处诸缘,这叫三不问。不问时节久近,指的是时间,时节,有些人说你念佛时间长修行好,这就是时间久了。近,刚学佛,甚至临终才念佛,这就很短暂。我们念佛的人,不用问时间长短,你修行时间长,那是你福报好,因缘好;我修行短,那是我个人的因缘、善根。

每个人遇到佛法的缘分不同,只要遇到净土法门,就遇无空过。这是《往生论》讲的:“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我们任何时候,只要遇到净土法门,不管时间长短,往生大事都决定。临终遇到的人,临终往生,我们平时现在遇到的人,现在就决定往生,所以不用去问是时节久近。

第二就是:“不问罪福多少”,罪福,罪是业障,福是福报,很多人都有这个观念。念佛人担心我业障重,人家福报多,在罪福里面用心,这是针对根基讲的,众生的根基不同,有的人福报大,有的人业障重,念佛不用去问这个,不用问罪福,往生不是靠福报,业障也不障碍往生,往生是靠念佛。

所以福报大的人,你依然是安心念佛,业障重的人也还是安心念佛,不问罪福多少,要超越罪福,罪是堕落的因,福报也不是解决之因。福报只是生人天之道,生人天之福。

我们学佛的人需要有点智慧,要知道罪福都是轮回的业,不是解脱的业。当然你要行菩萨道,要修福报,但是我们凡夫众生所修的福报,不是菩萨道,罪福都不能解脱。净土法门不是靠世间的福报来了生死的,所以不问罪福多少。你是一个大善人,也要念佛往生西方,你是个大恶人,当然更要往生西方了。不问罪福多少,凡夫众生可能会在罪福里计较用心。我业障多,烦恼多,他业障轻,就在这里面比较了。

天台宗智者大师讲过一句话:“罪无轻重。”罪没有轻重,我们觉得他业障重,你业障轻,业障轻也是业障,业障重也是业障,都是轮回的。罪没有轻重,我们今天杀一个人,明天杀一个蚊子,两个比,杀人的业障要重,但是杀人也是业障,杀蚊子还是业障,不能说他的业障比我重,我的比他轻,这是在业障里有分别,有轻重之分。从佛法究竟的角度讲,罪无轻重都是业。

《地藏经》讲过: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我们起心动念,只要是凡夫众生,你活在这个娑婆世界,都是罪,都是业。所以善导大师这句话,是要让我们安心,不是安心在罪福里,安心在念佛当中。无论罪福多少,你都别问。我们业障越重的人,我们越要回头安心念佛,你能安心念佛,就不用去管罪福多少了。

第三个:“不问时处诸缘。”时是时间,处是处所,缘,是因缘。我们念佛的人也不问时处诸缘。有些人说,晚上十一点钟不能念佛了。半夜,子时,按照世间的学术观念,好像什么时间念功,用功最好,其实念佛是超越时间观念的。二十四小时都可以念佛,只要你精神好,只要你有条件,你愿意念,随时随处都可以。处是处所,佛堂可以念佛,家里可以念佛,市场也可念佛。那么有些人有忌讳的地方,说厕所不能念佛,如果究竟讲,厕所也可以念佛。只不过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在厕所,我们可以默念佛,不要出声念,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在厕所往生,恐怕也要出声念佛了。念佛是没有障碍的,处所没有障碍。

人世间会形成一些观念,某些地方要恭敬,这是按我们人道来讲的。如果从佛法讲,恭敬不是在形式上,恭敬要发自我们内心,我们如果需要佛法,知道往生的重要,可以超越形式上的恭敬。在殿堂念佛大街上念佛,乃至厕所念佛,你如果不在乎这种环境,可能我们的心更跟佛心相应,更能专注于这句佛号。你如果东计较,西计较,这里不能念佛,那里不能念佛,很多地方都不能念佛了。有的人说吃了肉不能念佛,没漱口不能念佛,这就是我们人为地限制了一些因素。

善导大师讲的:不问时处诸缘,把所有的计较都破斥掉了。我们念佛不需有任何计较,任何因缘任何时间任何处所都可以念。你看连地狱众生都能念佛,哪里还不能念佛呢?

这三不问,我们学净土法门的要多想一想,不问时节久远,不问罪福多少,不问时处诸缘。第一个是讲时节,第二个是指的根基,第三个是指的因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度憍陈如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便前往王舍城宣说佛法,以度化...

婢女皈依三宝而生天的因缘

《杂宝藏经》经文: 尔时。舍卫国须达长者以十万两金雇...

山中一昼夜,人间几十年

这个没有时空相,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开示的时候,他讲一...

造了很多的罪,临终闻到佛的名号能解脱吗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

业力最怕辗转增胜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

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第一的因缘

摩尼娄陀(阿那律),在佛陀为大众开示的时候,打了瞌...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庵」一定是女众所住的地方吗

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我在的这个地方呢...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雾霾的源头就是「无明」

眼下北京一直处于云山雾罩之中。前所未有的严重雾霾笼...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译

序 分 这一部经,是我从佛那里亲自听到的。当时,释迦...

【佛教词典】同事

【同事】 p0611   瑜伽四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菩萨同...

【佛教词典】三学

(术语)学佛人可通学者有三:一、戒学,戒者禁戒也,...

没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当我们眼里看到这个是垃圾人、那个是垃圾人时,我们应...

心态不同,结果也不同

遇到不顺利时,你通常怎么想?或者说,你觉得哪一种思...

野狐禅「不落因果」

《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

【推荐】十念往生通平时也通临终

往生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个基本点:不能仅仅站在凡...

爱物惜生,物尽其用

陶侃是晋代名臣,虽处高位,却简朴、惜时。他身任官职...

忍辱胜过怨恨

忍辱胜怨,善胜不善,胜者能施,真诚胜欺。 所谓忍辱胜...

沸汤施食

【原文】 有自称西域沙门,作焰口①施食法师者,其洒净...

如何正确理解心清月现

汝何不知事务,一至于此。光何人斯,何可以与莲池大师...

星云大师谈心经

第一讲 校长史密斯先生、教务长先生、各位女士、各位...

化妆的比丘尼

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

长相的庄严与否,跟善恶业力有直接相关

请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