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大愿法师  2016/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尘的诱惑,这个是魔境。你要贪着于它,你就着魔了。看起来你很正常,你的法身慧命已经不能起妙用了,所以说你着魔了。怎样在这些五欲六尘的魔境和烦恼业障的痛苦之中,去生起甚深的般若智慧的证悟呢?只有在这些惑业外境之中生起了甚深般若的证悟,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世间道中得解脱,得成就。怎么修?《圆觉经》上有很透彻的开示,告诉我们要真正地在世间道中得解脱,要生起甚深般若的证悟的话,要按照四个步骤来修行,四步的功夫,粗的功夫,细的功夫和微细的功夫,和极微细的功夫。

粗的功夫是什么?“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候,我们的心都不会去攀缘外境,就不起妄念。但是我们怎么做呢?回光返照,返闻闻自性。舍识用根,用六根的根性来照见它,而不要用六识去分别它。用六识分别它,你一分别,你就执着,你就起贪嗔,一起贪嗔就造业了,你就流转生死了。所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这个是第一步的下手功夫。

下手很重要,第一步对了,后面都对了。第一步走错了,步步都错,所谓从初一错到十五,那你修很久,你也没有成就。这个是下手功夫,“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你都不攀缘外境,心不起妄念,不着相,这是第一步的功夫,不着相。

但是还不究竟,不着相是不是能够离相呢?不能离相。要不着相,不离相。所以不离相,第二步就说什么?“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是第二步修行功夫。为什么不息灭呢?你知道吗?因为你不可以离相,这个相,它就是真如本体的显露,你要离相,要把这个相离掉,那就是法尘分别影事,所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妄心不要息灭,为什么不息灭?因为你息灭妄心的念头,还是妄念,就算你能够把妄念压住,也只是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所以其实“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不要息灭它。怎么办?你只要不跟着妄念跑,不放纵它就好了。这个是第二步的修行功夫,不压它,也不随它,不会压制它,也不会跟着它跑。跟着它跑是凡夫;压住它是小乘,是声闻、缘觉。

第三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妄想境,开悟的人明白,这个世界,一切种种都是妄想境。一切有相的人、我、众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鸟虫鱼,这一切都是妄想境。为什么?因为都是妄想所蕴积的。无明为风,执着就为金,知见为火,爱欲为水,这样,世界就现起来了,所以知道这个都是妄想境,都是妄想所蕴积的。因为我们不认识,不能够体认真如自性,所以就无明妄动;一念无明妄动就觉上生明;觉上生明以后,明什么东西呢?就有一个境界给他去明,就产生了境界相,所以就产生了妄想境。这个呢,《大乘起信论》讲得很完整,很详细。

为什么“住妄想境而不加了知”呢?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明了了,怎么样?虽然它相是妄想境,但是它体性,还是真如体性,相是妄的,体是真的,所以我们不加了知,明白这个妄想境都是真心所显现的,就好像无水就无波,没有水就没有波浪,本体都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所以我们对妄想境不加了知。就是说妄想境,我们知道它已经是虚幻的,就不会去分别取舍,不分别取舍妄想境的好恶美丑,就是不加了知。这个是微细的修行功夫。

第四步的极微细修行功夫,就是“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我们对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的这个“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我们的心,平时凡夫的心,总是处在二元对立的概念里面,我分别他是男的,她是女的;他胖,他瘦;总在分别这些,这个总是处在二元对立的,好像真与假,有与无,高矮胖瘦,种种的相对法之中。这个都是我们的分别念,分别心在作怪。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了,一切事物都是一真法界所流出来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所以我们现在“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就是无不还归此法界,都是从一真法界真如自性流出来的,都是大圆觉海里面的浪花,所以我们不要去分辨它真与假,知道它都是真如自性的显现,所以我们“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这个四句连贯起来,就可以开示我们,如何在生活中间,在环境中间修行,“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个是《圆觉经》上的开示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愿法师文章列表

佛弟子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

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怎样对治昏沉和妄想

打坐经常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就是昏沉和妄想。整个修行...

以水譬喻七种人

昔日,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佛告诉比丘...

五方便念佛门

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有《五方便念佛门》一文,其介绍念佛...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

如何来对治散乱心呢

当年老子曾经预言,过度沉溺于物质刺激,人会昏迷、散...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界法师法语--智慧的抉择

◎ 生命是无常的,在那无常变化当中,每一个变化你都没...

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历史贡献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观音信仰在中国汉传佛教领域的普及与...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文殊菩萨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又与普贤菩萨同为释...

【佛教词典】明达

明是指三明,达是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

【佛教词典】影现

(术语)佛为众生济度现形也。...

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

没有吃素可以念咒吗

问: 我没有吃净口素,但念咒的时候,念净口业真言可以...

对治恶性比丘的方法

佛临涅槃时,阿难请问佛: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

【推荐】莫耍小聪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1037-1101)在第四个儿子出生时...

从根本上消弭战争

社会的日益腐败,与天灾人祸的不断,根本因素都是众生...

祭祀神明不用牲礼

祀神不用牲 杭俗岁暮祀神,大则刲羊蒸豚,次则用猪首鸡...

生命中的三大福田

财富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给予。当我们恭喜别人发财的时...

星云大师《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的理想世界》

至诚感谢十方三宝,感谢各位法师,感谢各位护法居士,...

成功的秘诀

一、禅悟成功 有一高僧,弟子问其成功原因,答曰:吃...

【佛学漫画】曾经做屠夫的罪业,怎样才能彻底去除

一禅法师的往生故事...

心可以转业

一个人如果正当你原来的业力,要系缚你的心要来报的时...

出家需要的条件与方法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