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智圆法师  2013/04/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眷属海、受用海、音声海、言辞海、智慧海。安住在慈心中,畅游大乘法海,昼吉祥、夜吉祥,人天欢喜、诸佛欢喜。

《普贤行愿品》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观修?首先应学会发世间方面善愿:

观照地球上的人类,愿天下百姓幸福快乐。见人家父子,愿天下父亲慈爱、子女孝顺;见人家兄弟,愿世上兄友弟恭。得到食物,愿饥饿的人都能饱足;得到衣服,愿受冻的人都得温暖。

走到繁华都市,愿家家富裕美满;行经乡村田间,愿年年五谷丰登。

见人乘船渡江,愿他一帆风顺;见人翻山越岭,愿他不遇虎狼。见人贫穷,愿他富裕;见人丑陋,愿他端庄;见人患病,愿他健康。

喝茶时,想到把茶奉献给天下母亲;领工资时,观想这些钱连同无量的安乐献给有情;修集了点滴善根,也毫无保留地回向天下诸母。

推广开来,无时无刻不可以修慈,遇境逢缘都能转为道用。若能持续深入地串习,不难达到“以四海为一家,合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一般人认为“四海一家、万物一体”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其实,无法达到“四海一家、万物一体”的境界,是因为有自、他的分党。以这种分党执著,导致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着想,对别人则不闻不问。

人的心量有大小。心量小的,只把几个人看成家人,给予他们安乐,对他人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概漠不关心。

心量大的,会以一地区、一民族、一国家的人为一家,想造福整个城市、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这种人相对伟大一些。若再升华,就不局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而是以法界为一家。

一般世人也有一些善行,但因为不通达佛法,心量还是很小:只知道今生,不知道来世;只知道地球,不知道无量无边的世界;只知道人类,不知道六道群生;只知道给予衣食等安乐,不知道给予善趣、解脱、成佛的安乐。因为眼界狭窄,慈心也就无法广大。

学习佛法后,眼光会变得远大,慈心可以开展到周遍时空、周遍万物,而且能给予一切众生暂时、究竟的利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忘恩负义的樵夫

从前,有一个樵夫,入山砍柴,不觉天色将晚,急忙收拾...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

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

敬畏一切众生的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

善待每一位众生,不论贫富与贵贱

从前有一家专卖高级点心的铺子。有一天,铺子里来了一...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禅修

一、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走出宿命的阴影

从带业与消业往生说起 学佛修行,主要努力的目标何在?...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

佛者觉也,是觉悟到什么呢

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佛教词典】五后得智

(名数)菩萨之行满足后所起之化他智慧也:一、通达智...

【佛教词典】新旧两译

(术语)佛典之译语有两样:一曰旧译,一曰新译。以唐...

经律关于持戒的赞叹合集

1、《遗教经》: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

文殊菩萨给你的智慧和吉祥

文殊师利菩萨的意思是妙智慧、妙吉祥。 我们在世间都希...

《阿弥陀经》的三部重要注疏

古往今来《佛说阿弥陀经》有诸多的注疏,这些注解里面...

【推荐】被玩坏了的「开光」

开光是许多宗教都有的宗教仪式。在我国,佛教中有开光...

素食是修行顺利成就的秘方

身陷在充满各种污染源的现代人,有著设备多样与华美洁...

27件会让自己开心的事

引导语: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

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 顶礼法师!在选择善知识的时候,由于我们智慧福德...

舍利弗的坚心

一日,佛陀打坐后起而经行,罗睺罗即跟随在佛陀身旁。...

为父母供养令脱恶趣

佛陀时代,罗阅祇国有位那舍长者,心地非常仁慈,经常...

格言联璧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

什么是有漏与无漏福报

问: 阿弥陀佛!师父,现在好多师兄是初学佛,他们在...

四十八大愿——(第45愿)皆得三昧见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