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离四流便得四乐

2016/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离四流便得四乐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的时候,对比丘们开示:“很久以前,有一次三十三天的天主释提桓因带着许多天子和天女们,前往难檀槃那园游玩。当时有一位天人,见到眼前妙丽庄严的胜景,不禁愉快地吟起偈子:‘不见难檀园,则不知有乐,诸天之所居,无有过是者。’

另一位天子听到此偈便说:‘你不具有真实的智慧,无法分别什么是正确的道理,忧苦的事情,反而说成是快乐之事;不坚牢、不可靠的东西,却以为是坚牢而可倚靠的;无常变化之法,又当做是真实不变的常法。难道你未曾听闻如来所开示的偈子吗?’

世尊开示:‘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不死,寂灭最为乐。’

世尊开示的义理真实不虚,此偈犹仍在耳,怎么一到了难檀园,便说这里是天上人间最快乐的地方呢?你应当要知道如来曾说的四流之法——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一切众生如果沉没在这四流当中,是无法成道证果的。”

“所谓欲流,‘欲’就是指五欲。如果眼睛看到外面种种色尘境界,起诸想着而念念不舍;耳朵听到种种音声,便随声尘起心动念;鼻子闻到种种味道,心识便跟着香尘起诸分别;舌头尝到浓淡甘辛百味殊好,便起识想而沉溺耽染;此身碰到细滑冷暖诸触觉受,心念便生喜恶,这样就是落入了五欲境界当中,流转生死。”

“有流的‘有’是指‘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众生,不论果报为何,仍在六道中,各随所做善恶之业,即感善恶之报,因果不亡,流转生死,故名为有。”

“见流则是知见上的错误,能使众生长夜飘流轮转于三界六道之中,无法出离,故名曰‘见流’。一般人对于世界是常、是无常,世界有边或无边,乃至此身是我、非我等,有种种颠倒错谬的见解与看法,这些错误荒谬的身见、边见、邪见等,迷误众生堕落生死长劫轮回,不能出离,是名见流。”

“什么是‘无明流’呢?所谓无明,就是无知、无信、无见;心怀贪欲希求想望,被贪欲、瞋恚、睡眠、掉举悔恨、疑心五种烦恼覆盖了清净本然自性,使得心性真实功德无法彰显;加上对苦、集、灭、道四谛的义理,既不明了,也不修习,头出头没流转于生死苦海之中,无法解脱,所以称为无明流。”“天子们应当要知道,如来真实之语而说此四流,如果众生沉没在四流当中,终究无法得到真实解脱而成道。”

“那位天子听完这些话,便以如力士屈伸手臂般的速度,急速从三十三天下来,到了如来面前,顶礼世尊双足后,退在一面,恭敬地赞叹道:善哉世尊!如来开示说‘四流’之法。如果一般凡夫不曾听闻、了解‘四流’之理,一定不能获得‘四乐’——休息乐、正觉乐、沙门乐、涅槃乐。世尊点头回答:‘是的,天子,正如你所说,如果凡夫之人不能觉知四流的过患,不能出离,就不能得到这四种清净法乐。’”

“于是世尊又对这位天子开示布施、持戒、修善积福生天之法,并为其说欲望是不清净之法,追求欲望实为有漏的过患,唯有离欲清净才能安乐自在。闻法之时,天子便发起欢喜之心,世尊又继续为他广博深入地开示四流及四乐的内容义趣,天子心无杂念专精一意,一边听法、一边思惟修习,心中尘垢迥脱,便得到法眼净。”

“比丘们!如来今日同样也为你们宣说此四法与四乐,当用心思惟修习、进趣四谛道品,如是精进,如是一心修学!”当时在会诸比丘,闻佛开示法要,皆欢喜生信,依着教诲,精进修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增上品三十一(九)》

省思:

孟子云:“养心莫善于寡欲。”欲出四流,治心离欲当为第一。古德言:“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防欲当如挽逆水之舟,常恐稍一松手,便将前功全弃,故须实实在在地,在心念中做功夫,不做表面、不虚应故事,日常对境常自觉察、觉照、反省检讨,以出于欲流为目标。更进一步思惟四谛之理,以智慧去除心中无明烦恼,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颠倒知见,如是超越四流,即是离欲寂静最自在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调整观念让苦变为乐

苦与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

极乐世界有十种乐

慈云忏主说:极乐世界有十种乐: (1)无不常值佛苦,...

找回曾经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时候,一毛钱一包的辣丝儿,一分钱...

我拜了三部楞严经,消了不少业

我以前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没有遇到《弥陀要解》之...

生起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

有好的心态才能得到快乐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

界诠法师三十多年的出家心路

我本来是1978年农历七月初五来到平兴寺,准备出家,师...

快乐不在环境,而在于心境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佛学漫画】食存五观

爱物惜福,本是生活的美德,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过去,佛陀曾生为马王,名叫驱耶,常在海边渡引漂流之...

商人与罗刹鬼

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迦尸罗国和毗提醯国之间,有一片旷...

当从善者,与净相应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佛教词典】地藏院

(术语)胎藏界曼荼罗十三大院之第九,以地藏为中尊而...

【佛教词典】大悲者

具有大悲心之菩萨。即指观世音菩萨。[请观音经](参...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以心的力量来化解与改善

曾经听闻一则故事:有二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原本,某...

星云大师《如何消除烦恼》

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

嗜肉者不可不知的食肉十大危害

现在,人们对肉食的欲望日益增长,一日三餐天天顿顿不...

末法众生专修净土法门

佛说了生脱死的修持法门很多,大体分为律、教、禅、密...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

和尚变金币

很久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个国王名叫梦誉。夜里睡觉时...

极乐世界绝不是化城

化城是《法华经》里讲,为了引诱那些根机暗钝的众生,...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经书法宝迎请须知

一、迎请法宝须知 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