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国王慈心斲钉求法

2010/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曾于娑婆世界作大国王,名为毗楞竭梨,统领诸土、百官及人民。毗楞竭梨国王为人慈悲,对待臣民如同己子,且乐好正法。为了求法,国王遣令昭告大众,若有谁能为我开示经法,将随其所愿,供给一切所需。

不久,有位劳度差婆罗门听到这个消息来到了王宫,宣称他能讲经说法。国王一听非常欢喜,亲自出门迎接,恭敬礼拜,悉心问候这位婆罗门大师;随后将他迎请至宫内,准备尊贵、高广的法座,恭请大师上座说法。

国王合掌说道:‘我等至诚恳请大师为我们说法。’大师回答:‘多年以来,我辛勤劳苦拜师,四处广学经法,国王您现在却能如此轻易请法听闻,岂不是得来太容易了吗?’国王立刻说:‘只要您开口,我愿意提供您一切所需,绝不吝惜。’大师想了一会儿,便说:‘您若能在身上打上千根铁钉,我便答应传法给您。’慈悲的国王为了让大众能听经闻法,决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换取,于是和大师约定七日后完成这项承诺。

毗楞竭梨国王因为人慈悲、推行德政,所以国家安定和乐,非常受人民爱戴。大众看到告示后,从四方会集于王宫前,恳求国王莫舍身取法,抛弃天下百姓。国王虽感受到大众的爱戴,仍决意实践自己与婆罗门的约定,他说:‘久远以来,我因无明烦恼,造作种种恶业,生死流转无数。累劫生命长流中,自身所堆积的骨骸高过须弥山,头断所流的血汇聚可成江河,愁忧啼哭的泪水比大海之水还多,如此枉受身心大苦,都不曾是为了求法。’国王接着说:‘我现在牺牲生命以求佛道,未来成佛之时,必以锋利的智慧宝剑,斩除一切众生的无明缠结。大众为何要阻挡我求道之心呢?’一时之间,大众默然无语。

国王转向婆罗门,向其请求先说法要,再行钉刑,希望能在命终前得闻佛法。于是劳度差说了一首偈语:‘一切皆无常,生者皆有苦,诸法空无生,实非我所有。’恭聆法语后,国王即命人在自身钉上千根铁钉。大众目睹此等情景,无不悲恸号泣,如临山崩。此时,大地出现六种震动,诸多天人得知菩萨国王舍身求法,皆涕泪如雨下。

这时,帝释天来到国王面前,问道:‘大王为求法而勇猛精进,不惧苦痛,是希望闻法而得作转轮圣王或诸天之王?’国王回答:‘我所作所为不求三界中的乐果,惟愿所有一切功德能助成佛道。’帝释天又问:‘大王自伤己身,承受大苦,可曾心生后悔?’王说:‘绝不后悔。’帝释天继续说:‘现在看到大王的伤坏之身,您已无法承受,虽说不悔,又如何证明呢?’

国王立即发大誓愿:‘如果我心至诚,毫无悔恨,身体将恢复如常。’此语一出,国王之身立刻平复。诸天及所有人民,欣喜无量。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一》

省思

菩萨为法舍身,此与世间为烦恼而自杀、伤害自己身体者有很大的差别。菩萨因了知色身虚妄,而真理能利益世世代代无量大众,故能怀抱大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生生世世以愿导行,凭藉如此坚定的决心,方能勤修一切善法,圆成佛道。凡夫众生因一时的挫折而舍弃生命,习于逃避的心念会在生命的长流中反覆出现,令自己无法超越苦难,丧失提升成长的机会。想要离苦得乐,当学习佛法的慈悲与智慧,发广大愿心,修一切善,断一切恶,最终必能福慧具足,令己身与一切有情毕竟大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犯困

【如是发回向愿已。复往余静室。端坐一心。若称诵若默...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 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

除种种重障,必先行忏悔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今天我们讲《西方合论》的...

带业往生,你不能带着重业

修净土宗,你要做两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

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

无灾无害地过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这个谁都得...

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时,普贤菩萨摩...

我执和法执带来的障碍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无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慧命的报应

刚创业那会儿,很喜欢算命,隔三差五地见见高人算一算...

父母恩,重如山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精舍,与大比丘二千五...

知身是幻--离婆多尊者的证道因缘

离婆多,此云星宿。父母祷星而生,遂以为名。《弥陀略...

惜福从惜食惜衣做起

礼拜天,父亲看着那抱怨早餐不好吃的儿子,心想:今天...

【佛教词典】居士传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代彭际清编,收集从后汉到清...

【佛教词典】心远行独行无身昧于窟

【心远行独行无身昧于窟】 p0358 瑜伽十九卷十七页云:...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

佛陀为什么要示现「入胎相」

入胎相: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经云:处兜率天,弘宣...

善良的美丽

有一种美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感...

【净土圣贤录漫画】莲花金台皆现前,无有挂碍而往生

往生圣贤传--李贞女...

相信六道轮回会给我们什么样的观念呢

六道轮回确实是我们业力凡夫的真实的生命现象,但我们...

圣严法师《心无挂碍》

菩萨因为已到无所求无所得的程度,那是依靠般若波罗蜜...

修习慈心

一早,舍利弗进城托钵,遇到一名老妇人在路旁哭泣。舍...

持心如大地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

慧律法师《你侬我侬,障碍修行》

我们之所以会在六道轮回、生死痛苦,完全是「自作自受...

傲慢障道--阿难的悟道因缘

佛陀在世时,他带着弟子在一池边坐下来,有一位比丘问...

三类疾病的对治方法

疾病有三类:一是业障病,宿世的恶业;二是内伤,五脏...

「多闻」比不上「反闻」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