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2020/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昔日,佛在罗阅祇城比留畔迦兰陀尼波僧伽蓝弘化。在优连聚落有一处泉水,水中有一毒龙名叫酸陀梨,极为凶恶,施降冰雹霜冻,损伤五谷致使庄稼无法成熟,人民因此饱受饥饿之苦。

当时,有一位婆罗门能以咒术降伏毒龙,令其不再施降雹霜,五谷得以熟成。这样持续好几年,渐渐地这位婆罗门因年事已高,无法再施咒。此时,有一年轻婆罗门咒术流利,放声念咒,云便消散,雹霜不降,五谷因此得以成熟丰收。

百姓皆大欢喜,告诉这位年轻的婆罗门:“请您在此住下,我们会供给您一切所需,令无匮乏。”婆罗门答应后便住了下来。从此大家一起供养婆罗门,不曾乏少。

自从佛到摩竭陀国广说佛法后,全国人民皆受到教化,蒙获法益,得道者甚多。诸龙鬼神皆为善,不再造恶危害百姓,国内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物价低廉,大家便不再供养婆罗门。婆罗门前去索要时,大家不仅不给与,反更加以唾骂。

婆罗门于是心生瞋恼:“你们蒙受我的恩惠而得饱足,如今却耍弄我。”瞋心大起的婆罗门想要破坏国土、消灭人民,便问人:“如何能所求如愿?”人们告诉他:“斋僧供养佛的四位大弟子,必能随心满愿,心想事成。”

婆罗门听闻后,立即设斋供养大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目连尊者、阿那律尊者,并至诚礼拜,求愿:“愿以今日设斋供僧的功德,使我成为大力毒龙,足以毁灭此国,一定要让我所求如愿。”

舍利弗尊者用神通观他求什么愿,知道这位婆罗门所求,是要成为毒龙以消灭此国,于是对婆罗门说道:“不要发这种愿。为什么要求作龙蛇这样有害的凶恶之身?若求作转轮圣王,或求作帝释天、魔王、梵王都可以;发愿求作龙蛇这样的凶恶之身,这种愿不好吧?”

婆罗门回答:“我求这个愿已经很久了,不需要其他的愿。”此时婆罗门举起手,五指即有水流出,舍利弗见其心意坚定,且龙身的征兆已现,便静默不再说。

婆罗门妇及两个儿子也都发愿作龙,死后皆投生龙身,具大神力且极为毒恶。它们杀了酸陀梨龙,夺占它的住处,然后呼风唤雨大降雹霜,把庄稼破坏得仅剩禾茎,因此大家就称这条龙为阿波罗利,婆罗门妇投生的龙名为比寿尼,龙的两个儿子,都叫玑鄯尼。自此,人民因饥饿而死者为数众多,加以有疾病疫情,死者更是难以计数。

这时,阿阇世王前往佛所在之处,顶礼、长跪,禀白佛:“国中人民被恶龙、疫鬼所害,死者无数,唯愿世尊大慈大悲怜悯众生、救护众生,除却灾害。”

佛即应允。翌日早晨,佛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去到龙泉处,食毕、洗钵,将洗钵水倒入泉水中。恶龙大怒,立即冒出水面,向佛吐毒气、喷火,佛即从身出水,将火熄灭;恶龙又降下冰雹,冰雹却在空中变成了天花;恶龙又降下大石,结果却化成美玉饰品;恶龙又降下刀剑,却化成了七宝;恶龙化现为罗刹,佛即化现成毗沙门天王,罗刹就消失了;恶龙又化身为大象,且象鼻上卷着利剑,佛即化作大狮子王,大象便消失。恶龙刚变回龙身,佛即化现为大鹏金翅鸟王,龙便赶紧逃走。

恶龙极尽所能都不能伤害佛,就迅速遁入泉中。此时,密迹金刚力士高举金刚杵击打山峰,山遂崩裂一半,堕入泉中,龙想要逃,只得冒出水面,佛便将泉水都化成大火,龙急欲冲出逃走,这时佛踩住龙头,令挣脱不得。

于是恶龙便被降伏,长跪禀白佛:“世尊!我今日遭遇大苦。”佛问龙:“为何心怀恶念恼害众生?”龙便顶礼佛足、长跪,说道:“望佛能放我而去,您的教敕我一定信受奉行。”

佛说道:“你应当受持五戒,成为优婆塞。”于是龙和龙妻、龙子都受五戒成为优婆塞,从此慈心行善,不再施降雹霜,风雨顺时,五谷丰熟,诸疫鬼神尽皆退散,摩竭陀国百姓因此得以衣食温饱,众病除愈,安稳快乐地生活。

典故摘自:《菩萨本行经·卷第二》

省思:

佛曾教诫弟子:“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公案中的婆罗门因瞋心而发恶愿,化生为毒龙,损伤苗稼地利,造作恶业,害人损己。佛为救护众生,示现神通予以度化,令刚强难伏的毒龙及妻儿皆发心受戒,从此灾害蠲除。《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持戒能防非止恶,亦是行善利他。行者当克己慈忍,不因逆境而起瞋造业,亦当严持净戒,善护自他,利乐一切有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现代人造业有四种特点

现代人造业有以下几种显著的特点,和以往时代迥然不同...

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

恨是毒汁,不仅毒人,更会毒己。 因为恨,少年时,也曾...

天下第一大傻瓜

有一首偈说: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

如本法师: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

为什么有人富贵坚固得来容易,有人却要辛苦劳作

我们先讲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你这个心力。譬如说,我...

【推荐】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一位朋友谈他学佛的感受时,说他本以为学佛就是多做善...

十善业道之口业

妄语 妄语者,不诚实的言语,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业。...

用欢喜心降伏你的自卑与嫉妒

当别人有成就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看到别人...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一切皆会舍离

有一天,佛陀和阿难尊者在前往娑扫国城托钵的途中,看...

贪着福果报

《大智度论》云:世间人心动,爱着福果报,而不好福田...

无法代替的五件事

圆悟克勤有一个得意的弟子叫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

粒米大如山

有一对贫穷的老夫妇,既没有儿女,也没有谋生的技能,...

【佛教词典】日行五风

据起世因本经卷十最胜品载,日天宫殿纵广五十一由旬,...

【佛教词典】五部总持

(名数)金刚界五部之陀罗尼也。陀罗尼,译言总持。...

观音菩萨会附体显灵吗

问: 有朋友说某人家中观音菩萨很显灵,说是和那家有...

佛陀六年苦行的因缘

每个人与生俱来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

念佛三昧,无上真法

念佛一法,虽然我们有种种的认知,满怀的欢喜,无尽的...

人生七种无形的财富

人生有许多无形的财富。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质财...

诵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大悲咒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甚深

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我们忙的到底是什么

看过一则中国禅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

业报有四个根本的原则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

佛家如何看待自杀

佛教虽然说有生皆苦,但并不代表佛教认同自杀。相反,...

福报越大越危险,还是要欣求极乐

没福报容易个性偏激 布施是一个福报,跟佛道其实没有直...

白毯与骆驼皮

我们在分分秒秒间,要把心照顾好;一切的行动要谨慎、...

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