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谓「世间食」与「出世间食」

2018/08/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谓「世间食」与「出世间食」

世间食有四食,即:

(1)段食,亦作揣食、抟食、见取食,即以香、味、触等色法为体之饮食,资益诸根。

(2)触食,亦作更乐食、乐食、温食,即精神之主体透过感觉器官,由取外境(客体)时所起主客接触作用的心之作用,依此能长养感觉、意志,或资益肉体,故称为食。

(3)思食,亦作意思食、念食、意食、业食,即意志之作用(思),期求自己所好者存在之状态;以其能延续生存状态,故称为食。

(4)识食,指精神之主体。依前三食之势力能造作未来果报之主体,以其为保持身命之主体,故称为食。

一切有漏法具有将存在者继续生存于世间之作用,其中特以此四食具此作用最为显者,故称为食。触、思、识等三食通于三界,然段食仅限于欲界。复次,依五趣、四生等有情之存在状态不同,其主食有异,又依四食生存者有凡圣之区别,分为:不净依止住食(欲界凡夫之四食)、净不净依止住食(色界、无色界众生之三食)、清净依止住食(声闻、缘觉之四食,但有学为净不净依止住食)与能显依止住食。能显依止住食又称示现(依止)住食,即诸佛菩萨之四食。

出世间食分为:

(1)禅悦食,即行者以禅法资益心神,得禅定乐。

(2)法喜食,即行者闻法欢喜,增长善根,资益慧命。

(3)愿食,即行者发弘誓愿,欲度众生,断烦恼、证菩提,以愿持身,常修万行。

(4)念食,即行者常忆持所得出世之善法,心存定意,护念不忘。

(5)解脱食,即行者修出世圣道,断烦恼业缚,不受生死逼迫之苦。

此出世间五食之名,出自《华严经疏》卷二十八;然于《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一所说之名称则略异。禅悦等五食即依禅定之力、正愿、正思、离烦恼之自由、学佛法之喜悦,以此五者能养育悟种并保智慧之生命,故称为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秋冬给力蔬果盘点

一、甜蜜柑橘 柑橘性温、味甘,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

真修行人要过的吃喝关

吃喝关,是循序渐进的:从吃素到少量,到少餐。身体越...

黑豆的营养与吃法

黑豆,又名乌豆,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微量...

佛教对「食」的定义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

不同杂粮的滋补作用

我们都知道健康饮食不能长期只吃精粮,要适当搭配杂粮...

美容靓汤:七星五彩豆腐羹

番茄由于含有维生素P,可提高人体皮肤的生理功能,帮助...

18种抗癌果蔬英雄榜

最新科学研究证明,以下18种果蔬因为分别含有针对性的...

八种食物让你远离癌症

1)茄子:霜打的茄子是好药 中药许多方剂及民间验方中...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五百罗汉介绍

001、阿若憍陈如尊者 阿若,意为了解,或译初知、已知...

观音菩萨的十二大愿

第一:广发弘誓愿: 广发弘誓大愿心,度尽众生消烦恼...

六念法

一、念佛, 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

戒定慧

(一)修戒 戒的定义是不当作的不能作,应当作的不能...

【佛教词典】本二

亦名:故二 济缘记·释安居篇:“本二即在俗时妻,二谓...

【佛教词典】七佛通戒偈

(术语)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

生意人的四个锦囊

有一生意人,虽然事业做得很大,日子却过得不快乐。他...

当从善者,与净相应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弘一大师《改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

喜爱调戏异性终受苦报

我老叔家的女婿,是个很热情的人,他虽然不是我的亲姐...

圣印法师:求福报

诚然,从表面上看,有的人有学问有气质,却没有人赏识...

吾人之身体,不但今生关系密切,还会影响来世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法说: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

从果报中反省自己的因地

我们对因果的态度,应该是从果报中反省自己的因地,这...

为什么一切法没有真实相

因为凡夫心念的不同的转动,这些相貌就有很多很多的差...

东林大佛装藏祝圣法会圆满举行

农历四月初八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全球佛子共同祝...

没有听到佛法,人生就不能解脱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修行人都要牢牢的记住,你步入修行...

贪淫好色的十二个比喻

本文从经典中选取了十二个形象的比喻,目的在于揭露美...

「中道」的财富观

小乘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