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三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初分受教品第二十四之二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远离不远离。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三

 

上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下篇: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炖煌石室本) 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

【注音版】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略三论游意义

三论游意义 硕法师撰   略有开四重(一明经论游意。...

佛说分别布施经

佛说分别布施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佛说浴像功德经

佛说浴像功德经...

慈悲水忏法

御製水忏序 夫三昧水忏者。因唐悟达国师知玄。遇迦诺...

佛说十吉祥经

佛说十吉祥经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如是我闻: 一时,佛...

禅林宝训

禅林宝训序 宝训者。昔妙喜竹菴诛茅江西云门时共集。...

【注音版】菩萨五法忏悔经

菩萨五法忏悔经...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启示

从前在寺庙里看过一尊文殊师利菩萨,白玉雕成,十分晶...

富翁的今与昔

富翁在自己公馆的花园里散步,烦恼尾随其后,寸步不离...

经常面对灾难事件而又没办法帮助他们,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120的护士,经常面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而...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

回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还有人问,这个回向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自造业自受果

有位大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忙人的时间最多。 为什么忙人...

容易发怒

有一位经理非常能干,又善于领导人,就是脾气太大了,...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

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

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说,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

圣严法师《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我们的身心是五蕴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没有五蕴皆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