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九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三

复次应知毗奈耶由五种制立为最甚深。云何名为五种制立。一学制立。二犯制立。三出离制立。四止息制立。五羯磨制立。

复次略由五处应知学制立为最甚深。一自在故。二不自在故。三显现尸罗坏过失故。四显现憙乐鄙业过失故。五彼二过失行不行故。言自在者。若时所化不随烦恼势力而行。非诸烦恼令不自在。尔时即依如是所化自在学行。随意自在。不自在者。若时所化随诸烦恼自在而行。由诸烦恼令不自在。尔时即依如是所化不自在学行。制立不自在学处。显现尸罗坏过失者。观诸性罪定不应行。制立随护尸罗学处。显现憙乐鄙业过失者。谓观能障勤修善品。是故制立遮罪学处。彼二过失行不行者。谓佛观彼自在所化过失不行故无制立。观不自在过失现行制立学处。

复次略由五处应知犯制立为最甚深。云何为犯。谓能障碍所有善法令不得生当知此障略有五种。一慢缓障。二有罪障。三轻慢障。四恶作障。五所知障。慢缓障者。谓懈怠故于诸善法不勤方便。有罪障者。谓如有一或由贪缠或由瞋缠。或由痴缠。或由所余随一心法诸随烦恼之所染污。彼既生起如是烦恼随烦恼缠。坚着不舍。轻慢障者。谓如有一不尊所学。于诸学中不甚恭敬。于其所犯不见怖畏而有所犯。犯已不能速疾发露。于大师所及诸学中性不尊敬。恶作障者。谓如有一相续染污恶作所触。于此恶作不能善巧究竟除遣。有怅有怏有诸恶作。所知障者。谓如有一心怀变悔。依因净戒不生欢喜。不欢喜故不生适悦。如是乃至心不得定心。不定故无如实知。无如实观。由此因缘名所知障。由慢缓障之所触故。于诸烦恼及随烦恼。为性执着。性执着故复为有罪障之所触。为有罪障之所触故。于诸学中不深恭敬。憙乐所犯。憙乐犯故便为轻慢障之所触。为轻慢障之所触故。生染污悔不能除遣。所生悔故便为恶作障之所触。为恶作障之所触故变悔转增。由此因缘广说乃至心不得定。心不定故便为所知障之所触。如是名为障生次第。与此相违当知即是五种无障。谓无慢缓障。无有罪障。无轻慢障。无恶作障。无所知障。

复次意乐毁坏者。于其所犯尚不能出。况能无犯。云何名为意乐毁坏。谓略有五种。一于精进无发起欲。二于烦恼有染着欲。三于所犯有起犯欲。四于恶作无除遣欲。五于等持无引发欲。复次意乐具足者。尚无有犯。况出所犯。云何名为意乐具足。当知此亦略有五种。一于精进有发起欲。二于烦恼无染着欲。三于所犯起无犯欲。四于恶作有除遣欲。五于等持有引发欲。如世尊言。于所犯罪由意乐故我说能出非治罚故。

复次应由十处思求所犯。谓由别解脱法故。由广分别毗奈耶故。五犯聚中由犯自相故。由六种差别成重相故。谓制立差别。事差别。烦恼差别。穿穴差别。补特伽罗差别。时差别。由无羞耻者除波罗阇已迦所余有残相故。由初业者非初业者现所行故。由逼恼出离故。由障难出离故。由有犯者时诸苾刍白大师故。由彼白已大师为欲止。当所犯集僧众故。由僧众集已制立所犯故。制立所犯已复于后时随事开听。令得究竟无恼害故。

复次略由五处应知出离制立为最甚深。谓无染出离故。逼恼出离故。障难出离故。无计出离故。说悔出离故。无染出离者。谓如有一于小随小所犯法中随有所行。若善法增不善法减。由此因缘便不染污。由此无染即是出离。是故说为无染出离。逼恼出离者。谓若有遭困苦重病之所逼切。除其性罪于余犯法随有所行由此逼恼即是出离。是故说为逼恼出离。障难出离者。谓若见有命难现前或梵行难。于小随小所犯法中随有所行。由此障难即是出离。是故说为障难出离。无计出离者。谓若有一游于异方。经行旷野匮乏之处。随有一种障难之法而现在前。随其所有应受用事求受用法而不能得。遂生敬畏受用此事。于小随小所犯法中随有所犯。由此无计即是出离。是故说为无计出离。说悔出离者。谓如有一于五犯聚有余犯中随有所犯。遂于有智同梵行所。以毗奈耶秘密之法。发露陈说。如法悔除。言小随小所犯法者。谓除性罪。

复次略由五处应知止息制立为最甚深。一清净故。二防破坏故。三为引接广大义利补特伽罗令入法故。四为令圣教转增盛故。五为遮防难存活故。清净故者。谓有清净所作已办诸阿罗汉。由彼已得极清净故。僧便于彼小及随小所有学处皆为止息。防破坏故者。谓于僧中一分苾刍。于有犯中生无犯想。于无犯中生有犯想。一分苾刍。于有犯中生有犯想。于无犯中生无犯想。由此因缘发起种种斗讼违诤。由此令僧不得安乐。为欲静息此诤事故。僧众和合白四羯磨。于小随小所有学处皆共止息。为欲引接广大义利补特伽罗令入法者。谓如有一族姓高贵补特伽罗。于圣教中多有所作。僧遇彼人无别方便可令入法。为欲引接令得入故。僧众和合白四羯磨。于小随小所有学处皆为止息。为令圣教转增盛者。谓于末劫诤劫秽劫正现前时。无量有情于小随小众多学处不乐修学。未入法者不欲趣入。已入法者复欲离散。由此圣教渐渐衰退不得增盛。由此因缘僧众和合。为令圣教得增盛故白四羯磨。于小随小所有学处皆悉止息。为欲遮防难存活者。谓于末劫诤劫秽劫现在前时。由小随小诸学处故。令诸苾刍难可存活为欲息此难存活事。僧众和合白四羯磨。止息学处。

复次略由五种补特伽罗。于十羯磨应知羯磨制立为最甚深。何等名为十种羯磨。一受具羯磨。二结界羯磨。三长养羯磨。四同意羯磨。五趣向羯磨。六恣举羯磨。七治罚羯磨。八摄受羯磨。九白二羯磨。十白四羯磨。云何五种补特伽罗。一良慧喻补特伽罗。二鹦鹉喻补特伽罗。三炬烛喻补特伽罗。四电光喻补特伽罗。五书画喻补特伽罗。云何良慧喻补特伽罗。谓如有一于上所说十羯磨中。唯依于义不依于文。唯随义转不随音声。虽于此中未作如是羯磨言词。然能依义发起语言行于此义。云何鹦鹉喻补特伽罗。谓如有一唯依于文不依于义。唯随文转不随于义。不能依义发异言词。云何炬烛喻补特伽罗。谓如有一依少羯磨便多增益。现行种种随意言词。譬如炬烛。云何电光喻补特伽罗。谓如有一或一时间于诸羯磨及诸学中现可得见。于一时间都不现见。譬如电光。云何书画喻补特伽罗。谓如有一如其所制羯磨言词。即如是转不增不减。如书画者。

复有五种伪毗奈耶。一伪制立学处。二伪制立所犯。三伪制立出离。四伪制立止息。五伪制立羯磨。云何伪制立学处。谓如有一制立学处。不入契经。不现于律。违背法性。违背法性者。谓能增长诸不善法。及能损减所有善法。云何伪制立所犯。谓如有一于有犯中立为无犯。于无犯中立为有犯。云何伪制立出离。谓如有一于不出离立为出离。于出离中立不出离。云何伪制立止息。谓如有一于不应止息制立止息。应止息中立不止息。云何伪制立羯磨。谓如有一于非法羯磨立法羯磨。法羯磨中立非法羯磨。

复次除十种事。若有苾刍。于异人前。宣说显示诸余苾刍坏戒坏见坏诸轨则及坏正命。当知此言非清净说。云何十事。一于佛宝欲为损害或欲劫夺。如于佛宝二于法宝。三于僧宝当知亦尔。四见由彼故坏戒坏见。若坏轨则若坏正命。品类渐渐增长广大。或闻或疑。五见彼显示坏戒坏见坏轨坏命。等不正法或闻或疑。六欲令彼出坏戒坏见坏轨坏命不善法处。及欲安置诸善法处。七为护他心。勿使他人作如是解是诸苾刍皆悉坏戒坏见坏轨坏命。然相覆藏。八或有施主。或邬波索迦。或造寺。主启白僧众作如是言。我不忍许诸有坏戒乃至坏命在此中住。诸苾刍辈。若见坏戒乃至坏命者。当告我知。若诸僧众同闻此言。九若有见他由此因缘内怀嫌恨欲起无义或闻或疑。十僧众于此坏戒坏见坏轨坏命污染他家行恶法者。无有力能治罚驱摈。唯有一因唯有一缘。所谓向他说彼不清净事。若因嫉妬。或因憎恚。或因财利。欲毁欲恼欲令损害。由此缘故向他说者。当知是名不清净说。

复次毗奈耶中。略有五种能显法义诸譬喻事。一本生事。二本事事。三影像事。四假合事。五譬喻事。本生事者。谓说前生菩萨行事。本事事者。谓说前世诸相应事。影像事者。谓说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喻。影显最胜补特伽罗。又以世间七种河中补特伽罗喻。影显正法中七种补特伽罗。如是所余影像种类皆应了知。假合事者。谓大王喻或良医喻。如是等类余无量喻。随顺染污及清净品。复有现见世间譬喻。或依杂染品。或依清净品。由彼少分共相应故假合而说。譬喻事者。谓说广长众多譬喻。如长譬喻及余无量如是等类。

复次由五种相建立所知诸法差别。何等为五。一由事故。二由品业差别故。三由智依处差别故。四由智差别故。五由摄余智差别故。云何由事故。谓略说一切有为无为名所知事。

云何由品业差别故。谓即此事复有五品所知差别及此五品所知作业。何等为五。谓此所知或有假立故名所知。或有胜义故名所知。或有所作究竟故名所知。或有他心净不净行故名所知。或有一切种别故名所知。若世俗智能知假立所知。知假立故如实了知世俗道理善不善法。有罪无罪广说乃至缘生法等一分应远离一分应修习。又能了知世俗言说游行世间。随因随缘而起众行法智类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能知胜义所知。知胜义故能证见修所断法断尽智无生智。能知所作究竟所知。知所作究竟故。心得决定无有疑惑。于自断中离增上慢。他心智能知他心净不净行所知。由知此故如实知他所有意乐界及随眠。十力智能知一切种别所知。由知此故能正于他起一切种教诫教授。能断一切有情疑惑。能善安置一切有情于善趣果及解脱中。有大势力能作一切有情利益及安乐事。如是名为五品所知及五种业。

云何由智依处差别故。谓有二种。一自利行。二利他行。若随顺断世俗智。若正能断胜义智。若于断所作究竟智。如是诸智。应知依自利行依处。若于他意乐界及随眠所有他心智。若于一切种别所知中。所有十力智。如是二智。应知依利他行依处。如是名为智依处差别。

云何由智差别故。谓世俗智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有漏或无漏。唯是世间。无漏者。谓于已断一切无学身中可得。此及所余总名俗智。亦唯世间。当知所余法类智等是出世间。亦唯无漏。尽无生智当知唯于漏尽中生。若不分别尽及无生。谓我已得诸漏永尽。我未来苦不复当生者。唯是无漏。唯出世间。若作如是分别者。唯是无漏世出世间世俗智摄。是未曾得是阿罗汉相续中生他心智。唯是世间。若在异生及有学相续中者。是有漏。若无学相续中者。是无漏。问何因缘故清净身中诸世俗智。说名无漏。答由彼身中诸漏随眠已永断故。又此诸智是他心智现所行境。此他心智非染污性。非余染污现所行境。又彼自性不与一切烦恼相应。是故此智由随眠故。由所缘故。由相应故。皆成无漏。十力智在如来相续中。是未曾得唯是无漏。世间智摄。何以故。由此一切种智皆带戏论而现行故。

云何由摄余智差别故。谓神通智。解脱门智。无碍解智。无诤智。愿智。力。无畏。念住一切种不共佛法等智。随其所应当知皆为如前所说诸智所摄。谓五神通。皆世俗智摄。若诸异生及诸有学相续中者。皆是有漏。若在无学相续中者。皆是无漏。第六神通。尽及无生二智所摄。尽无生智如前应知。空解脱门智八智所摄。谓法智类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及出世间尽无生智。无愿解脱门智。六智所摄。谓法智类智。苦智集智。尽智无生智。无相解脱门智。五智所摄。谓法智类智。灭智尽智无生智。无碍解智无诤智愿智十力等一切不共佛法智皆世俗智摄。皆是无漏。在阿罗汉及如来相续中。如其所应尽当知。

诸解脱门建立相。如本地分已说。不共佛法及无碍解等。如菩萨地已说。

复次云何神境。云何神境智。云何神境智作证。谓从一种变作多种。如是广说乃至梵世身自在转。是名神境。由神境智于此神境领受示现。是故说此名为神境。若智具大威德。修所成是修果。名神境智。由此智于彼境能领受能示现。是故说此名神境智。即此智种子。由生缘所摄受故。势力增长相续随转。名神境智作证。如是一切总摄为一。名神境智作证。

云何天耳。云何天耳智。云何天耳智作证。谓若修果耳所摄清净色。是名天耳。与依耳识相应智。名天耳智。此智作证如前应知。如是一切总摄为一等如前说。

复次由此道理余一切通所作问词。如前应知。所有释词随其所应我今当说。谓诸他心由有贪等差别而转。名心差别。若具大威德修所成。是修果缘彼为境智。名心差别智。此智作证如前应知。如是一切总摄为一等如前说。若于过去生自体差别明了记忆。名宿住随念。若智具大威德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于念与念相应此方得转。是故说名宿住随念智。余如前说。若诸有情好恶色等种种差别。从彼别别有情众没。于此别别有情众生。说名死生。若修果眼所摄清净色以为依止。缘死生境。识相应智。名死生智。余如前说。若一切结无余永断。名为漏尽。即于此中世间尽智及无生智。名漏尽智。所余一切如前应知。

复次诸具神通修观行者。若遇其时便能示现。或复安住或行他利。或于是中能善问记。是故名为具神通者。复次前三通是通非明。后三通亦通亦明。以能对治三世愚故。又初神通能回异类。令他于己发生尊敬。第二神通知他所行染净语业。能善诃责令其欢喜。第三神通善能知他若净不净心行差别。能正教授及与教诫。后三神通能令远离常边断边。能无颠倒离增上慢。依于漏尽宣说中道。即于此中能善教授。

复次观察三种义势力故。俱分解脱利根阿罗汉苾刍住无诤定。谓或有一。昔曾于彼无诤等持。闻有无量差别胜利。心生喜乐发起胜愿。由此因缘缘彼为境。勐利意乐。数数熏修。彼既证得阿罗汉已。由彼为因由彼为缘。即于是中心乐趣入。是故今者住无诤定。又复有一。昔异生时。令诸有情起无量诤。于彼发起种种恼害瞋恨等事。今既证得阿罗汉果。于昔所行愚夫之行。生大悔愧。是故今者住无诤定。又复有一。自既证得阿罗汉果。欲令无量众生造作顺现法受可爱果业。又欲令彼于现法中受可爱果。是故方便住无诤定。由此因缘熏修边际第四静虑以为依止。发生无诤想三摩地防护他心。于自所起一切威仪。终不令他起烦恼诤。是故说此名为无诤。如是为欲护他心故。随所依止村邑聚落所住之处。周遍于此村邑聚落诸众生心次第观察。如是遍观一切衢路一切家属一一众生未来世心。如是观已。彼若了知如是村邑如是聚落。如是衢路如是家属。如是众生当于我所暂得见时。必定生起诸烦恼诤。即便隐避令彼众生皆不得见。彼若了知不由见故。由不见故。生烦恼诤。则作方便令彼得见。彼若了知由随顺故令不起诤。即便观察所随顺事为净不净。若清净者即与相见随顺彼事。若不清净或复观彼所随顺事令他相续起烦恼诤。既观察已不与相见。又审观察若因如是语言如是威仪。如是摄受如是受用衣服等物。如是说法如是劝导。令他相续起烦恼诤即便远离。如是语言广说乃至如是劝导。彼由多分住如是住行如是行。是故说名住无诤者。

云何愿智。谓俱分解脱利根阿罗汉苾刍熏修边际第四静虑为依止故。若声闻乘随声闻智所行境界。若独觉乘随独觉智所行境界起如是愿。愿我当知如是如是所知境界。从此趣入熟修边际第四静虑。既入定已随先所愿一切了知。若诸如来遍于一切所知境界智无障碍。

复次诸佛如来于无诤定而不数入。所以者何。有诸众生胜利益事。由起烦恼俱时成办。如来于此胜利益事不能弃舍复次如熏修边际第四静虑以为依止引发无诤及与愿智。当知如来所有一切不共佛法妙智亦尔。余神通等一切静虑以为依止皆能引发。

复次唯依诸静虑及初静虑近分未至定。能入圣谛现观。非无色定。所以者何。无色定中奢摩他道胜。毗钵舍那道劣。非毗钵舍那劣道能入圣谛现观。非生上地或色界或无色界能初入圣谛现观。何以故。彼处难生厌故。若厌少者尚不能入圣谛现观。况于彼处一切厌心少分亦无。

复次当说世俗智及出世无漏智初中后际生起差别。谓世俗智初异生位起如先说五染污见及与贪等相应邪智是染污等诸世俗智应断。应知为欲生起彼对治故。复起世间信所摄受无颠倒见。是善有漏世俗智摄。以此正见为依止故。次起闻思所成妙慧。于诸念住勤修观行。亦善有漏世俗智摄。以此为依。次于顺决择分方便道中。由修所成慧于诸念住勤修观行。亦善有漏世俗智摄。以此为依。次起见道方便顺决择分俱行修所成慧。于诸念住勤修观行。亦善有漏世俗智摄。以此为依。次起世第一法见道无间道所摄正见。亦善有漏世俗智摄。如是名为初异生地诸世俗智生起次第。又即以彼世第一法所摄俗智为依止故能入见道。昇见道时即先所修善世俗智所有种子。由彼熏修皆得清净亦名为修。此则名为谛现观边诸世俗智。出见道已生起此智。证见所断诸法解脱。昔来于彼曾未解脱。由此生故是诸圣者于见所断烦恼断中能正分别。谓那落迦我已永尽。乃至不复堕诸恶趣。又能了知我今已证得预流果。又能了知我今已断如是如是所有烦恼。又随所欲应可为他所记别者当为建立。又审观察而记别之。又能于诸圣谛现观。以无倒慧而正建立。复于此上随其所应未离欲处。以世间道渐次修习能离彼欲。乃至能于无所有处离欲作证。此诸圣者以出世间智后所得诸世俗智离诸欲时。当知同彼非圣道者所作离欲。但能损伏烦恼种子。非谓永断。此世俗智是出世间智后所得。应言此智亦是世间亦出世间。不应一向名为世间。又修此智略有四道。一方便道。二无间道。三解脱道。四胜进道。于一切地修道所断耎中上等九品烦恼。随其品数各各差别能随顺断。是名初道。能无间断。是第二道。无间断已。是第三道。次后于断。是第四道。此胜进道复有二种。或有无间为断余品修方便道。此于前品名胜进道。于后所断名方便道。或有无间不修方便。但于前品生知足想。不求胜进或住放逸。或于已断以观察智而更观察。或有但以伺察作意而伺察之。当知此道唯名胜进。除未至定所余一切近分地中唯有俗智无出世智。何以故。由未至地是初定心初静虑上所有定心皆先有定故。圣弟子从此以上。但依根本修出世智不依近分。第一有中所有诸智。皆俗智摄。何以故。彼处作意与出世间圣智作意不同分故。但作非想非非想行。出世作意。有想诸定所摄受故。始从学地乃至于此诸世俗智。当知皆名中际俗智。于阿罗汉身中所有一切清净无漏解脱。一切结缚烦恼尽智。无生智及余一切神通等功德所摄诸世俗智。皆是后际世俗智摄。

复次诸菩萨初中后际世俗智者。谓从胜解行地乃至到究竟地所有一切世俗智。初际者。谓胜解行地。中际者。谓从增上意乐清净地乃至决定行地。后际者。谓到究竟地。又诸菩萨于诸地中起二种行。谓有戏论想差别行。及离戏论想现行行。似出世间。善修此故得后所得世俗智摄无障碍智。又诸菩萨有与如来愿智相似诸世俗智。胜诸声闻独觉所得一切愿智诸神通等及空智等。应知亦尔。由诸菩萨所有功德皆依十力种性而转。声闻独觉则不如是。

复次如是已说初中后际诸世俗智。初中后际诸出世智。次我当说。谓见道修道无学道。若法智品见道。对治欲界见所断惑。若类智品见道。对治色无色界见所断惑。问一切类智现在前时皆能了别色界无色界耶。答若有曾于色无色界所有诸法善闻善思善取相者。即能了别。若不尔者不能了别。所余诸智或在毗钵舍那品。或在奢摩他品。法智类智二品所摄。又于见道初智生时。诸余智因由能生缘所摄受故。皆得增长一切见道。即此刹那皆名为得。于此得已后时渐渐次第现前。当知见道是胜进道。于修道中若有修习出世间道而离欲者。应知如前方便道等。皆是出世。若于苦等诸圣谛中。有戏论想而现行者。是世俗智。离戏论想而现行者。是出世智。为于诸谛以有相想善取相故。为如先时所见所知修习种种微妙智故。为以世间诸善厌行令心厌故。为受种种妙法乐故。是诸圣者亦修世间离欲之道而离诸欲。无学地中即如所说出世间智。解脱修道所断惑故极善清净。又出世智。能为一切世间功德所依持处。能令一切上地下地所有功德皆自在转。如是名为初中后际出世间智次第生起。

复次诸神境智或加行得或生得。加行得者。如生此间异生有学及与无学诸菩萨等所有修果。生得者。谓生色界由先修习为因缘故。后于此中生便即得。又有欲界诸天及人一分福果所致。如曼驮多王等。又傍生趣如飞禽等。摄受如是众同分故如得神通。鬼趣一分亦复如是。又有咒术药草威德亦如神通。如作幻惑厌祷起尸半起尸等。即由如是差别道理。余四神通所有差别。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复次云何所识法。谓一切法皆是所识。诸识能识。由五种相诸识差别。如其所应建立所识。何等为五。一依缘差别故。二欣慼差别故。三胜劣差别故。四心所差别故。五障治生差别故。云何依缘差别。谓由所依所缘差别。建立眼等六识差别。眼识了别诸色境界。余识各各了自境界。意识了别一切眼色乃至意法以为境界。

云何欣慼差别。谓苦受相应识名慼。此能了别随顺忧苦不可意法。乐受相应识名欣。此能了别随顺喜乐可意诸法。不苦不乐受相应识名非欣非慼。此能了别随顺舍受非二诸法。

云何胜劣差别。谓不善法及有覆无记法相应识名劣。此能了别诸染污识所行诸法。善法相应识名胜。此能了别一切善识所行诸法。无记法相应识名非胜非劣。此能了别自所行法。

云何心法差别。谓有心法遍诸心起。复有心法遍善心起。所余心法应知如前有漏法中已说其相。遍诸心起复有五种。谓作意触受想思。如前意地已说其相。遍善心起复有十种。谓惭愧无贪。无瞋无痴。信精进。不放逸不害舍。如是十法若定地若不定地善心皆有。定地心中更增轻安不放逸等。唯是假法。此相应识皆能了知一切境法。

云何障治生差别。谓所治障有十五心。何等十五。谓欲界系总有五心。见苦见集见灭见道及修所断。如欲界系总有五心。色无色界当知亦尔。能对治心是第十六。谓诸无漏学无学心。如是所治及能治识。随其所应各能了别自所行法。

复次生差别者。略有五种。一欲界生行。二色界生行。三无色界生行。四往上地生。五还下地生。欲界生行者。从欲界系若善若染污。若无覆无记心无间。遍欲界系一切心生。是名欲界识生差别。如欲界系如是。色无色界系自地三心无间。皆生自地三心。若先未起静虑无色。初欲生时要从欲界善心无间。初静虑地善心得生。初静虑地善心无间。第二静虑善心得生。如是乃至。无所有处善心无间。第一有地善心得生。必从色界善心无间。初学心生。学心无间。无学心生。若先已起静虑无色。即于彼地不退失者。彼从欲界善心无间。随其所乐上地诸心。及学无学心欲起现前。先已善取彼行相故。于彼诸心如意能起。如是所余上地诸心无间所起。如其所应当知亦尔。又从欲界无记心无间色界善心生。如色界果。欲界变化心即从色界善心无间此欲界无记心生。又说此心为欲界者。当知是彼影像类故。非自性故。又欲界没生上地时。欲界善心无记心无间上地染污心生。谓生初静虑乃至有顶。以一切处结生相续皆染污心方得成故。如是应知往上地生诸识决定于自所行生起差别。又诸异生退先所得世间静虑无色定时。由染污心现前故退。此下地染污心从上地善心染污心无间生。又从上地没生下地时。从一切上地善心染污心无记心无间唯有下地染污心生。如是应知。还下地生诸识。决定于自所行生起差别。如是障治生差别故。诸识决定于自所行了别所识诸法差别。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九

 

上篇:瑜伽师地论(100卷)

下篇:瑜伽师地论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序 夫至道弘旷。无思不洽。大悲平等。诱进靡...

辩中边论

辩中边论卷上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观总相论颂

观总相论颂一卷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卷第一 护法等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参学比丘道谦编 洞山广道者梓州...

【注音版】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佛说诸行有为经

佛说诸行有为经...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

华严经善财童子参观自在菩萨章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后汉安息沙门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佛说犊子经

佛说犊子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

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

你看我们现在都活在妄想,所以我们往生弄得自己非常没...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问: 师父,念佛或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暑期百万佛号闭关经历及感悟

闭关经历 去年暑期,因缘和合,我参加了庐山东林寺八月...

文珠法师《修福修慧修净土》

一、修福 (一)福的意义与类别 何谓福?福是指人间富...

往生不是把佛号念好,而是要心不颠倒

我们学佛,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学佛,有所谓黄金十年,成...

在恭敬中求,从生活里修

天龙寺的梦窗国师担任七朝的帝师,久受朝廷恩典,更受...

凡夫的一念心被两种障碍所缠绕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

父母不赞成学佛怎么办

其实,在父母眼里,子女就算到了六十岁,仍是一个孩子...

如何让佛号更加坚定呢

你的佛号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关系的。你心理的素质不...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问: 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