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查一查原因

梦参老和尚  2019/07/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查一查原因

唐朝时候,有个宰相叫鱼朝恩。有一次,国王接见一个老和尚,是国师,国王封的国师。这次这个皇帝召见这个国师的时候,鱼朝恩在旁,他就向这个国师请教,他说:“国师,什么是无明?无明从何起?何者是无明?”

国师怎么答复的呢,说:“你个奴才,都问佛法?”并没直接答覆他,骂他一句,说:”你个奴才,还向我请问佛法?”这鱼朝恩就火了,他是丞相,他说:“我这奴才只是皇帝的奴才,我不是你的奴才。我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你叫我奴才。”

当时他就冒火了,发火了、烦恼了。国师就笑了,我跟你说:“无明从此起。你问无明从何起,就从这起来的。何者是无明?此就是无明。”好像这四句话,通俗里面随便的话。但是这鱼朝恩就明白了,开悟了。

大家想想看吧!咱们都有无明,咱们这个烦恼可是粗的,没有这么细的。你想想,你为什么烦恼?当我们不高兴的时候,这烦恼有从外边境界相来的;有从你自己内心起的,这是内五蕴。

当你心里烦恼时候,不高兴的时候,或病痛的时候,反正外境的忍辱心起到不安时候,你可以静下来。这就是用功夫的时候了。你坐下,你也想这打哪来的,烦恼从何起?什么是烦恼?何者是烦恼?你找吧!你一找,一观,没有了。

这每个道友都可以试试看。当你不高兴了,你查查原因吧!从什么地方起的,追着它的根。我们可以借用刚才我说那话,烦恼从什么地方起的?什么是烦恼?你查一查吧!一找没有了,没有就悟了。

烦恼没有了就清净了。一会儿又来了,咱们这烦恼不断的。有的是外头环境色、声、香、味、触、法引起,有的是内五蕴受、想、行、识来的。受、想、行、识来的,你还不觉得呢!咱们说粗的,不说细的。烦恼很不可思议,咱们讲这个深奥的佛理,烦恼也是很深的佛理,想想,这样想。

咱们再简单说,你心里不高兴,或者心里很喜欢。在你最高兴的时候,你静下来,千万别高兴,你想想,什么促使你这么欢喜?在你不高兴的时候,你也这样想想,无缘无故的,为什么心里突然间就烦恼起来,不高兴了?找找为什么不高兴。高兴从何起?不高兴又从何起?你要不追则已,一追全部没有。

《大乘起信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

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说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

嗔是在你心中活动,伤害的正是你自己

当然这是一个有相的观察,或者我们也可以根据无相的观...

六道的十类众生是怎么来的呢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

一切问题本来就不存在

一个生活充满苦恼的问题人去拜访一个智者,一见面就迫...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

跟工作压力说再见

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着追求效率,面对工作...

佛号要念出一个味道来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守戒太难,是否守住十戒就够了

问: 祖师曾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尤其是末法时代要守清...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马鸣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

礼佛有七种

这个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头说,礼拜有七种。...

在家诵经而不护持寺院,已经在谤僧了

有人说,身布施的功德大,有的居士每天在寺院干活,但...

【佛教词典】敬事

【敬事】 p1248 瑜伽九十九卷二十二页云:又由三相,应...

【佛教词典】广略二教说之时节

亦名:说广略二教时节 子题:诸佛但说教授木叉不说威德...

从净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赠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

禅宗讲的「不立文字」是什么意思

关于不立文字的真实含义,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

安住于何处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

为何修行人要过午不食

问: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什么? 成...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

专访大安法师:坚持信仰,敦伦尽份

主持人: 对净土有兴趣的人初学应从哪里下手比较合适...

印光大师关于《金刚经》的开示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

修行人的七条正思维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别人骂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抢...

心不在内

【原文】 楞严征心,谓心不在内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

学佛,是学会生活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