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发心愈大,挫折愈多

梦参老和尚  2020/04/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发心愈大,挫折愈多

像我们在人生当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论哪位道友,当你没有发菩提心的时候,顺顺当当地;发心愈大,挫折愈多,那就考验。这个大家都知道,“不受魔不成佛”,这普通这样说的。因为你一发心,引起你的一切怨害,在自性当中就产生了障碍。

障碍就是业障,我们一般说的障碍就是业障,业障就是你所做过的事。你现在想发心修道——每位道友都如是,不是一帆风顺的,一直顺,直至成佛,这样的没有。

不论哪位菩萨、哪尊佛,都发了很多大愿,凡是不利于他人的、不度众生的,不能成佛。你自了,自了只能做个阿罗汉。所以佛教导我们:未成佛果,先结人缘。当你未成佛的时候,你先得结人缘,先得帮助别人。你光为自己,不肯帮助别人,就是不行菩萨道,想成佛的,没有。

坚净信菩萨他发菩提心、发大悲心,让一切众生——因为他就这样过来的,信心不坚定,现在他能坚定了,他经过了历程。像我们修道的人,当你最初发心,诚恳地、真实地,一个挫折、两个挫折,你就稳不起了,道心就退了;乃至于行一般的修道者,障碍都如是。就是拜占察忏也会障碍,不是你一发心就坚定的。

怎么样地克服这些烦恼?靠你的学习。你经论看得愈多、读得愈多,你对治烦恼、对治障碍的方法也就愈多了。不然你就没办法克服,这障碍一来了,一断,那就不是三天两天了,不晓得多少年了。

我记得我那时修的时候是1937年。等我中间经过很多的灾难之后,等到了美国去,你说1937年跟1989年相距多少年?我才遇见《占察善恶业报经》,我们纽约那批道友才让我讲讲《占察善恶业报经》。讲完了也就算了,我也没去修。

从那时候讲又隔了十年,八九年到九九年,在五台山普寿寺,人家又请我讲《占察善恶业报经》。有人提了,我也满人愿,我也想起来了。这到现在又是十年了,我都没再修,我也没用占察轮。这个是要天天用的,一切法等你一断,断了之后再相续,从头再来。

我们每位道友,不管你持一个咒、修哪一个法门,妨碍最重的要注意到——千万莫中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这...

诵地藏经与念佛

你让我看看你的修学日记,我浏览了一下。从字里行间流...

怎样避免罪业的增长强大

贯通三世,强者先牵 前面是讲到业力的生起,这以下讲到...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和大家...

傲慢障道--阿难的悟道因缘

佛陀在世时,他带着弟子在一池边坐下来,有一位比丘问...

突破障碍将学佛融入生活当中

末法众生障深慧浅,这个障有外障、有内障,我们先看外...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善于处理的人,举重若轻;不善...

病不见愈,乃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

接下来一段呢是《示重报轻受及如法治丧》,就是开示的...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用钱来供养三宝,你的罪就能消吗

大家道友聚会在一起,乃至跟师父一起闲聊天,把很好的...

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随喜功德,随喜一切众生、随喜一切诸佛菩萨,愿一切众...

业障生起了该怎么办

你过去的业障现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给你做障碍,...

梦参老和尚: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问:要忏悔业障的话,不知是持咒快?灭定业真言快?金...

【佛教词典】金刚密经

(术语)言金部之密经。如教王经,理趣经等是。...

【佛教词典】华瓶

即盛花之瓶。又作花瓶、华生、华入。为佛前供具之一。...

癌症的起因是什么

问: 癌症的起因是什么? 慧律法师答: 癌症的起因目...

一元门票的灵岩道场

一元门票灵岩道场 江苏苏州的木渎古镇,乃清乾隆六下江...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

两个和尚

有二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

【推荐】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

圣严法师《课诵与拜佛》

修行最初的层次是礼拜、忏悔,以求得心灵的寄托和安定...

分心散乱的对策

其实除去五盖,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常被忽略的...

释永信:僧人不要靠神秘来维持佛教形象

导语 寺院本来就是学校,是宣扬人生真理的学校,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