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2017/0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大小完全在下面这四个因素:

(一)布施的东西,(二)布施的对象

(三)布施的心地,(四)布施的时间

《四十二章经》上说:“贫穷布施难。”贫穷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没有福报的人叫“贫”,没有智慧的人叫“穷”。没有福报就不能布施钱财,没有智慧就很难布施真:第二种解释是,没有财产的叫“贫”,没有衣服和饮食的叫“穷”。

因为贫穷的人没有东西可施舍,所以说他们很难得有布施的行为。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因为他们缺乏财物,而且又骨发布施的心,所以就显得特别难能可贵。事实上,人人都可以布施,连最穷的人也有布施的机会和能力。比方说,每餐吃饭时先拿三两粒布施小动物;或者请口渴的人喝一杯白开水,这些是一点都不要花本钱的。布施这一善行是人人都需要去做的。越贫穷的人越需要发心布施,会生生世世贫穷下去,很难有翻身和出人头地的机会。

贫穷的人能够布施是非常高尚而且十分难得的,因为他们布施时,心念的力特别强,印象也特别深刻,所以感应所得的福报也特别大。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一)贫穷可就卖的故事

《贤愚因缘经》上记载:从前在阿提国,有一位很有钱的长者,他家里住了一位年纪很大而且地位很卑婢。那奴婢长年累月衣服破破烂烂,饮食粗陋,不得温饱,而且还要时常挨鞭子的责打。

有一天,她拿着瓶子到河边去取水,想到伤心处,禁不住地放声大哭起来。佛的弟子迦旃延见了,把它卖掉呢?”那老婢回答说:“天下谁要买贫穷呀?” 迦旃延又说:“贫穷确实可以变卖。”

老婢问:“那么,贫穷确实可以变卖。”迦旃延说:“如果您想要把贫穷卖掉,应当相信我的话,先把瓶子洗干净,然后装一些清净的水来布施给过往的修道人。”老奴婢说:“这瓶子是我家主人的东西,即使盛水布施,那布施的功德还是主人的啊。”

迦旃延回答道:“瓶子虽然不是您的东西,但瓶子里头的水是您取来的,难道不是您的功德呢?”老婢听了迦旃延的话,心中的疑虑豁然开解。于是就立刻拿着瓶子去装水,以供养迦旃延。

迦旃延亲切地接受了她供养的水,并教她归依三宝,受持五戎,而且还教她念佛的方法。当天晚上,老奴婢死在主人的家里。第二天清晨,主人看到了这情景很生气,把老奴婢的尸体丢在森林里。老奴婢的神识(灵魂)投生忉利天宫以后,遥远看见自己过去的身体,于是和天上的眷属,散花在奴婢的尸体上。

(二)尽心布施必解贫困

《法苑珠林》上记载:“隋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位高僧,法号叫普安因为他是一位圣僧,所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大家都办素斋来供养他。有一天,这位圣僧来到了大万村。村子里有位名叫遗生的穷人,他家实在很穷,住的房子只有四面墙壁,连遮雨的屋顶都毁损不堪。田遗生有四个女儿,每个女儿都穿得破破烂烂的,连身体也没有办法完全遮盖住,田遗的长女名字叫华严。她年纪已经二十岁了,看到村人都在设斋供养师父,内心感叹自己除了两尺粗布以外,没有任何财物可以布施种福。她对贫的体验特别深刻,而且也深深厌恶一贫如洗的恶运。正当她仰着头,面对着墙壁悲叹时,突然间发现梁木的队空隙里有一束稻草,于是,她把它拿下来,捡到了十粒黄粟,就把这十粒黄粟的硬壳去掉,想连那两尺粗布供养高僧。

可是她又想到自己没有较完整的衣服,不能白天出门,于是她只好利用夜晚匍匐行进而来到了普安大师住的寺院里,她把那粗布捆好,从远处投进僧房,并亲手把那十粒黄粟放在寺院的饭桶里。同时默默地祈祷和回向:”由于我前世吝啬和贪心,所以今生才受了这么穷苦的报应。现在我在佛像前面,诚恳地袁求十方圣贤能接受我的忏悔。我用这么粗贱的东西来供养众僧,希望我贫穷的业报会从此结束。愿明天寺里所煮的五石米饭会因有黄粟而变成淡黄色!”祈祷完毕以后,田华严就掩着眼泪回到家里。

第二天上午,寺院里所煮的米饭果然变成淡黄色。大家一打听,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就有许多好义的人用财物来救济田家,而田华严也就剃发出家学道了。

由此可知,只要我们能尽心竭力布施,过去穷苦的业障和恶运哪有不会消灭的道理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从点滴处注意节俭惜福

我们一定要学会爱惜五谷粮食,浪费粮食是暴殄天物,是...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

钱不要来得太快,也不要来得太多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

国王携妻舍身为奴

过去有一位国王名萨和檀,即施一切义,只要他人有所求...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

星云大师《佛教的财富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们: 记得不久前,在南部的高...

修福跟没有修福的天壤之别

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可不得了,那是成圣的一念之间,这...

知初出家,必住丛林,先修福本

参禅人,首立冲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心念一转,极乐就在您眼前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

在经济危机下你可以过得很简单

有人预测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萧条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慢...

没有这四剂预防针,我们还真生不起信心

原文 【解】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

【佛教词典】净华众

(术语)往生极乐者,化生于清净之莲华,具七种净法,...

【佛教词典】火坛

(物名)又曰炉坛,护摩坛等。谓修护摩之火炉也,大疏...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

念佛之人不可效仿愚人做愚痴事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

参禅与念佛是一件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

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各位班首、执事、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天是虎年第一...

守财狗

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

证严法师:清静心创造清洁净土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这么说:人生有二种形态永远形影相随...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

轮回与转世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自古及今应...

外让一步,心进一步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为合...

能不能往生靠的是信愿

问: 当下凡夫业力深重,日常念佛功夫尽力精进,如临终...

素食让我回归天性

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以后,我自然选择的是素食。这并非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