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心平法师  2017/08/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心平法师答:谈起“抱怨”,我就会联想起中医《黄帝内经》里面所讲的“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所以要爱惜身体,就要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抱怨可以对上这里的“忧、思”两种情绪,但是却是隐患最深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一旦不断重复“抱怨”的时候,许许多多长期被我们压抑的情绪就会被勾起来,心就无法平静,并且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等一些列问题。

问:当心中充满抱怨时,如何调伏其心?

心平法师答:抱怨来自对自我的执着,当心中充满抱怨的时候,意味着你身边的人没有按照你设定的剧本去走,碰触到你设定的“规矩”,没有演好你设置的“角色”,所有的抱怨都在诉说着身边的人是如何没有善待你。然而,请你换个位置思考,你喜欢别人为你设定“剧本” 或者设定“规矩”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当心中有抱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静下心找找看,你抱怨的根源在哪里?找到根源之时,很多答案你自然而然就有了!

问:怎样才能觉察到内心的抱怨情绪?

心平法师答:佛教把心对顺境的执着称为“贪”,把心对逆境的执着称为“嗔”,这里的嗔指的是“嗔恨心”,当我们心里头有不舒服的感觉(愤怒、憋气),情绪产生忧受,这里的忧受不仅仅定义在生气、气闷、包括了孤独、寂寞、无奈、恐惧、孤立、放纵、疏离、自责、任性、内疚等等。甚至很多的情绪是表达不出来的,只要我们心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都属于嗔心。而我们会抱怨往往和这些情绪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觉察到自己心里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就要马上提起“念正知”来对治,而不能随着心在无明中转。

问:怎样才能避免让别人产生抱怨?

心平法师答:佛教当中有一句话,相信大家会很熟悉:“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如果我们可以像佛菩萨一样慈悲和智慧,心中之爱处处放光,在生活中念念正知,处处看护别人的心念,慈悲的心念时时感染着周边的人,别人还会抱怨你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

六大进补的误区

误区一:用进补代替锻炼 医学家对人们提出忠告:生命...

生命的颠倒与真实

厌离娑婆的心,和欣求净土的心,可以是互动的,有时候...

省庵大师的八苦诗

生 苦 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 每遇饥虚倒悬...

妙用丝瓜治13种病

丝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

三界如粪坑 应早求出离

如果今生错过了念佛往生一法,那就无量劫都难以再逢到...

安心,就这么简单

当年,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达摩要慧可取心来,以便...

如何锻炼我们的心

今天讲的题目是「锻炼心」,也就是讨论怎么来锻炼我们...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心地一明万法明

禅是总持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我们...

三招把素菜做出香味

素菜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却不喜欢吃...

【推荐】惟觉老和尚《如何追求真富贵》

一 世间上的富贵、幸福与快乐是假的, 好像花儿一样,...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那么有什么样的方便,让我们...

【佛教词典】甲立

为折成花瓣形之折纸,通常折挺,安立于盛装供物之“华...

【佛教词典】救世誓

(术语)观世音菩萨济度众生之誓愿也。...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

古人说,慈不掌兵。孙子也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问: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梦参老和尚:念万遍地藏菩萨圣号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

【推荐】我们并没有比别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两种人,一种是放逸的人,...

未来不由你计划,业果来安排

此世不执著,他世也不要执著,过去也好,未来也好,都...

修持名念佛法门的四个要求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刀口之蜜--人生的实相

佛教有一段譬喻,说人生如一座枯井。 有一位旅人,在...

曾修无量福,今得礼尊足

【我闻遍知海。真实德无边。度脱诸有情。心欢喜敬礼。...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

「舍」时的心念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

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问: 学佛人平时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大安...

证严法师:学佛

学佛者,最重要是培养慈悲心。若是失去了慈悲心,就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