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本源法师  2018/08/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了。慧眼是断除见思烦恼,证得阿罗汉果的圣人就会具足慧眼。慧眼看到一切事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皆是空相,宇宙万物的本体都是空相,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比如说我们这些人,就拿我们人作比方,那也是众缘和合而成。我们为什么会痛苦?那就是因为执着于这个肉体的身体为我。

佛陀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所认为的这个肉体,所认为的这个“我”,它是物质的“色蕴”和精神的“受想行识”四蕴组成的。那这个地方我们就会想到这个“我”变成两个我了,一个是物质的“我”,一个是精神的“我”。但是想起来也是不对啊,物质又可以把它继续分“地水火风”这四大,精神也可以分为成“受想行识”,但每一个个体还可以继续地分解下去。

由此可见,没有一个肉体的我、就连精神上认为自我的观念,也不复存在的。释迦牟尼佛当初做太子的时候,他就是因为体悟到人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蕴炽盛这八苦,他才发心去出家修道。我们要知道八苦的根源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执着于我们当下这个肉体为“我”,以及存在精神的自我观念。由此可见,肉体与自我意识,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我们修学空观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所认为存在肉体的我、精神上的自我意识,只是一个假相而已,众缘和合而生,是空的。这个时候围绕着这样一个身心世界的八苦,它也就不存在了。我们观想这个假象的身体,我们的精神、自我意识是假的,是空的,不复存在。围绕我们身体的这个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这八苦也就不存在了,生死轮回的八苦也就不会存在了,也就消失了。

当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就已经证得了慧眼,证得了空性。这种空性是无比的法喜,就好像在黑暗当中迷失方向后,遇到了明灯一样的喜悦。当时追随在佛陀身边的很多弟子,都证得了这种境界,具足了慧眼。但佛陀当时就提醒他的弟子,这种空性也不可以执着。我们要知道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执着,所以他具足肉眼跟天眼的时候,他们通过肉眼跟天眼去看外面的世界,以他们的境界就错认为苦、空、无常、无我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既然是真实的,就有了分别、执着,当无常的世界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同样,当他们具足慧眼的时候,他们知道了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相,这时又会产生对空的执着,又导致产生另外一种极端,这样又会产生执空的我。有了执着,这样就不能彻底的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源法师文章列表

如果偏执经文中一义而不能圆融,必将误人慧命

【原文】 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

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

离相是谈空,离一切相,当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门下的...

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

圣严法师:消融自我

自我的消融,是要从自我肯定及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完...

转化金钱为善财

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世间的成就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情执是修行的大障碍

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一个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

形式

到钟表店去买表,看了半天感觉所有的表形式都很普通,...

把我执我慢修理干净

破我执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空性、心性也是非常...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扰,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

增长智慧的八种方法

今晚我们讲如何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能够增长智慧...

安住在无所得的心

我们再往下看什么是生灭的相状,什么是不生灭的本体。...

人生如棋,如何落子无悔

我们从祖师语录里能够看到,禅心从来不会停留在对过去...

【佛教词典】相违因

【相违因】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指三界诸法中,能障碍...

【佛教词典】六斋日

六个宜行八关斋戒的日子,即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

若不观心,略有十过

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如《像...

毁谤某一个法门,其实是障碍你自己

在净土宗这一块,它偏重在空观的智慧。对于利他这一块...

出家的真正意义

当今时代,一提到出家,许多人都抱着否定的态度,这是...

【推荐】要修当前一念才能往生吗

问: 请问法师,念佛法门必须要修当前一念才能往生吗?...

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

念佛没有巧路,靠的是老实念佛

我们皈依三宝了以后,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

《莲池大师七笔勾》注释

莲池大师(15351615)明代高僧。名袾宏,浙江杭州人。俗...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第一讲)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纪晓岚曾经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

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

当过运动员或看过运动员训练的人都知道,为了增强腰部...

偷盗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报极重

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