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成刚法师  2020/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众生在迷,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物,在这一切虚妄之相上起纷争,即引起自己心上的纷争与众生之间的纷争,有纷争即有斗乱,有斗乱即有危害,有危害即有罪业,有罪业即有生死,有生死即有痛苦。

这种恶性循环是愈演愈烈,虽久经劫数,然至今未已,此之所致不从天降,不由地长,亦非人与,是自作孽还自受也,由众生在迷不能自返。

在这一切虚妄之相上,因为都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在这一切虚妄之相上,虚妄事缘上起纷争,顺和逆的纷争,好与坏的纷争,善与恶的纷争,乐和苦的纷争,福和罪的纷争,涅槃与生死的纷争。

即引起自己心上的纷争与众生之间的纷争,因为我们贪著、攀缘、妄想执著这一切虚妄之相,如果我们不贪著、不攀缘、不妄想执著了,就没有什么纷争了。心上有纷争即有斗乱,互相斗乱,自己心上也互相斗乱。有斗乱即有危害,有危害即有罪业,危害是罪业,不是利益,自我危害,危害他人,有罪业就得循业受报。有罪业即有生死,就有生死轮回。

我们讲“度一切苦厄”,世间的“分段生死”和出世间的“变易生死”,就是我们法界众生的两种苦厄、灾难,有罪业即有生死。有生死即有痛苦,这种恶性循环,无始劫来生生世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这样想的,这样说的,就是这样做的。这种恶性循环是愈演愈烈,是生死熏习的越来越严重,越强烈。

虽久经劫数,虽然无始劫来。“久经”,不是今生今世了,久经劫数。然至今未已,至今没有停止这种恶性循环啊!

此之所致,建立这种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此”是指无边的罪业和痛苦,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不从天降,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是不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呢?不由地长,也不是由大地上长出来的。是不是别人给我们加的呢?亦非人与,也不是别人给我们的。

那么谁能说说这种生死之苦厄是从哪来的呀?(众答:自己造的。)哎!“心”是恶源嘛,是生死的根源,两种生死之苦,说不尽的苦,不从天降,不从地长,也不是别人给的。是自作孽还自受也,自己“心”上造的,“自作孽”,作生死业,还自受也,自己来承当,来承受,自作自受嘛。

世间不说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谁修谁得,谁不修谁不得,各不相代。谁造谁受,我们造业了,我们自己去承担,兄弟姐妹,再亲的人也不能代替,所以因果自负,自做孽还自受。

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个因果律,那么我们心就和平了,就平静了,就没有什么纷争了,就不愧对他人了,不怨天尤人了。从自己心上找吧,找差距,改往修来,这是个出处,关键是啊“自作业还自受”。

“自作孽还自受”,“孽”就是业啊。这个“业”不能白造,“定业不可转”。佛在经里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百千万劫以前造的“业”,除非我们心觉悟了,能随顺佛法,依法修行,觉悟净化自己的心,方可结束一切苦的逼迫。

佛设教就是为了使我们出苦得乐,安乐我们法界众生,更不是其他。自作孽还自受也,由众生在迷,但是众生这种恶性循环,轮回生死,迷的太深了,不知道回家的路。众生在迷,不能自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

不向阎君去报到,直生西方得解脱

年少者不可以因循!但年少的人常常容易因循。你只要成...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

生活安逸发不起厌离心,念佛不恳切,该怎么办

问: 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

一个恶念使亲人生不如死

有一次,末学到某医院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间,附近病...

黄泉路上无老少,能有几人活到老

原文: 问曰,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

此生就是来了生死的

今天一天又过了,你们的功夫怎么样呢?有没有进步呢?...

人生当前之所受

人一生、自出生到死亡,中间就是用痛苦来联系的,所谓...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生死由妄想所变现,而妄本无因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依他净土与诸方净土

我要告诉大家,《莫到老来方修道》系列,你一定要连续...

修行犹如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

轮回真相与处理方法

众生有两种缘起。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把我们生命的缘起...

【佛教词典】七戒经

(经名)七佛之略戒经也。附于四分律戒本之后。戒本后...

【佛教词典】爱敬法

(修法)又曰敬爱法。为爱敬神佛之修法也。又使人起爱...

劫盗分财喻

昔日印度经常发生洪灾,各地民不聊生,有些人为了养家...

称佛名号相应为要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明智相...

与病苦的同修共勉

有句话:从古至今,一切故事,其实都是相遇,然后分离...

星云大师《可怕的神通》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总希望有意外的...

心一定下来,那个舒服是难以言表的

现在讲讲念佛的感受。今天有居士来找我,她说她在念佛...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好比一个道场,必须天天要有...

供品、佛像、四大天王的含义

寺庙不是用诚心换利益的市场,而是用诚心求真知的学校...

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二〇一...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

骄傲的猴子

在一座深山里,有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和睦,好像大家...

出家人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

出家师父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在当今社会,这个问...

星云大师《如何在大众中相处》

常听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在社会上和大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