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成刚法师  2020/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众生在迷,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物,在这一切虚妄之相上起纷争,即引起自己心上的纷争与众生之间的纷争,有纷争即有斗乱,有斗乱即有危害,有危害即有罪业,有罪业即有生死,有生死即有痛苦。

这种恶性循环是愈演愈烈,虽久经劫数,然至今未已,此之所致不从天降,不由地长,亦非人与,是自作孽还自受也,由众生在迷不能自返。

在这一切虚妄之相上,因为都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在这一切虚妄之相上,虚妄事缘上起纷争,顺和逆的纷争,好与坏的纷争,善与恶的纷争,乐和苦的纷争,福和罪的纷争,涅槃与生死的纷争。

即引起自己心上的纷争与众生之间的纷争,因为我们贪著、攀缘、妄想执著这一切虚妄之相,如果我们不贪著、不攀缘、不妄想执著了,就没有什么纷争了。心上有纷争即有斗乱,互相斗乱,自己心上也互相斗乱。有斗乱即有危害,有危害即有罪业,危害是罪业,不是利益,自我危害,危害他人,有罪业就得循业受报。有罪业即有生死,就有生死轮回。

我们讲“度一切苦厄”,世间的“分段生死”和出世间的“变易生死”,就是我们法界众生的两种苦厄、灾难,有罪业即有生死。有生死即有痛苦,这种恶性循环,无始劫来生生世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这样想的,这样说的,就是这样做的。这种恶性循环是愈演愈烈,是生死熏习的越来越严重,越强烈。

虽久经劫数,虽然无始劫来。“久经”,不是今生今世了,久经劫数。然至今未已,至今没有停止这种恶性循环啊!

此之所致,建立这种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此”是指无边的罪业和痛苦,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不从天降,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是不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呢?不由地长,也不是由大地上长出来的。是不是别人给我们加的呢?亦非人与,也不是别人给我们的。

那么谁能说说这种生死之苦厄是从哪来的呀?(众答:自己造的。)哎!“心”是恶源嘛,是生死的根源,两种生死之苦,说不尽的苦,不从天降,不从地长,也不是别人给的。是自作孽还自受也,自己“心”上造的,“自作孽”,作生死业,还自受也,自己来承当,来承受,自作自受嘛。

世间不说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谁修谁得,谁不修谁不得,各不相代。谁造谁受,我们造业了,我们自己去承担,兄弟姐妹,再亲的人也不能代替,所以因果自负,自做孽还自受。

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个因果律,那么我们心就和平了,就平静了,就没有什么纷争了,就不愧对他人了,不怨天尤人了。从自己心上找吧,找差距,改往修来,这是个出处,关键是啊“自作业还自受”。

“自作孽还自受”,“孽”就是业啊。这个“业”不能白造,“定业不可转”。佛在经里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百千万劫以前造的“业”,除非我们心觉悟了,能随顺佛法,依法修行,觉悟净化自己的心,方可结束一切苦的逼迫。

佛设教就是为了使我们出苦得乐,安乐我们法界众生,更不是其他。自作孽还自受也,由众生在迷,但是众生这种恶性循环,轮回生死,迷的太深了,不知道回家的路。众生在迷,不能自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顺生死流的十种心

刚才有个道友问我:如何能够保持着我们这个菩提心不退...

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

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

苦也有五种功德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

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心生起的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佛源老和尚在南华寺养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痨病到韶关防疫站去治疗,骑自行...

一别成永诀

一直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身边的人是会走的,就在所...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

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

将心比心,如果是你会怎样?

一问: 兵荒马乱的时候,幸亏老天的保佑,我们侥幸逃过...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并不是在宣称:我比你更有智慧 而...

【佛教词典】一味蕴

(术语)无始已来,一味相续而转之细意识也。是于经量...

【佛教词典】四家大乘四种言说

(名数)释摩诃衍论所说五种中,以前四配于四家大乘,...

将挑剔转为善用

在一个小小的同学聚会上,有个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诉...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害怕恐怖是如何招感来的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恐怖是业,...

佛学常见辞汇(七画)

【弟子】 徒众对老师的自称。 【伽蓝】 1.僧伽蓝...

佛陀对弟子的态度

佛陀平常对于自己弟子的态度,不但慈爱、坦率,尤其难...

专修、助修与杂修

问: 末学就是根据某居士讲课中说的和写的一本《化解看...

修行人没有障碍

在东林寺念佛堂外,听过一位师父和大家讲他出家的感想...

印光大师《因果》

一、因果的普遍性 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

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离娑婆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1686~1734年),活动于清朝的...

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吗

释迦牟尼佛到底是怎么成佛的,这也是众生根性不一,他...

如何消除对寺院的不敬之心

问: 不敬来自些外在的因素,尤其是两次去九华山时,...

不必为了追求不倒单而不倒单

问: 请问在生活工作中精进修行,甚至不倒单,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