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莲池大师  2021/04/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原文】

或问:“妙喜云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愚人所为乎?”噫!予昔曾辩之矣。妙喜但言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不言愚人终日一心不乱求净业也。

又问:“古德偈云:‘成佛人希念佛多,念来岁久却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无念念佛,奈何以有念念佛?”曰:此为散心念佛而不观心者劝发语也,不曰岁久而一心不乱者成魔也。未曾念佛,先忧有念,是犹饥人欲饭,先忧饱胀而不食者矣!

又问:“六祖云:‘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意旨何如?”曰:六祖言恶人念佛求生,不曰善人念佛一心不乱者求生也。且恶人必不念佛,其有念佛者伪也,非真念也。喻如恶人修十善求天堂,恶人必不修十善,其有修十善者,伪也,非真修也。曾未有善人一心念佛而不生西方者也。

又问:“古德云:‘舍秽取净,是生死业。’奈何舍娑婆求极乐?”曰:彼言舍秽取净者为生死业,不言一心不乱取净土者为生死业也。子未舍秽,先忧取净,与前之忧有念同矣!

又问:“禅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云:‘佛来也杀,魔来也杀。’则何为念佛?”噫!彼言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不言一心不乱四字吾不喜闻也。彼言佛来也杀,魔来也杀,不言一心不乱来亦杀也。夫归元无二,方便多门,是故归家是一,舟车各行。以舟笑车,以车笑舟,俱成戏论。此理自明,无烦赘语矣。

又问:“近有人言:吾不念佛。良由内有能念之心,外有所念之佛,能所未忘,焉得名道?”噫!彼盖以独守空静为道乎?内有能静之心,外有所静之境,不亦能所宛然乎?曷不曰:“一心不乱,则谁能谁所、何内何外也?”吾与尔既修净土,止愁不到一心不乱田地;若一心不乱,任他千种讥万种谤,当巍巍不动如泰山耳,更何疑哉?

【演莲法师译文】

有人问:“妙喜禅师说‘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然是愚人所为吗?”唉!我以前对此事已经辩明了。妙喜禅师只是批评“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并没有言“愚人终日一心不乱求净业”。

又问:“古德有偈谓:‘成佛人希念佛多,念来岁久却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据这首偈的意思,分明是教人应以无念念佛,怎奈现今的人都是以有念念佛?”我答:这首偈是为散心念佛而不懂观心的人而发的劝勉语。偈中并没有说念佛岁久而达到一心不乱的人成魔。你还未曾念佛,便先忧有念,这如同饥饿的人欲吃饭之前,担心吃饱会腹胀,就干脆不吃了!

又问:“六祖大师说:‘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答:六祖是说恶人念佛求生,并没有说善人念佛一心不乱求生。况且恶人不可能会念佛,即使有念佛也是假的,不是真心念佛。譬如恶人修十善求生天堂,既是恶人则不可能修十善,即使有修十善,也是虚伪的,不是真心修十善。从来没有善人一心念佛而不往生西方的。

又问:“古德说:‘舍秽取净,是生死业。’为何念佛的人都欲舍弃娑婆求取极乐?”我答:古德只说舍秽取净的人是生死业,并没有说一心不乱求取净土的人是生死业。你尚未舍秽,先忧取净,与前面所言“忧有念”相同!

又问:“禅宗有‘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有‘佛来也杀,魔来也杀。’这样的话,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教人念佛?”咦!他只是说“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并没有说“一心不乱”四字吾不喜闻。他只是说“佛来也杀,魔来也杀”,并没有说“一心不乱”来也杀。其实“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家是一致的,途中或乘舟、或乘车,各人所行路线不同。以舟笑车,以车笑舟,都属于戏论。这个道理容易明白,无须赘语。

又问:“近来有人说:‘我不念佛,是因为内有能念之心,外有所念之佛,能所未忘,怎能称之为道?’”咦!那人大概是以独守空静为道吧?内有能静的心,外有所静的境,不也一样能所宛然?何不对他说:“既得一心不乱,则哪里还分得出谁能谁所、何内何外呢?”我与你既修净土,只愁达不到一心不乱田地。若得一心不乱,任他千种讥万种谤,我都能巍巍不动如泰山,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莲池大师文章列表

修虽有三,成功则一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

净土得遇之难

佛化众生,随机所感,唯众生善根深厚,方能感动佛陀诞...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

生活中不能随便用阿弥陀佛的名号吗

问: 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用阿弥陀佛名号吗? 大安法师...

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应该这样用心

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

怎样才能求生净土

净土宗有三经一论:曰《无量寿经》、曰《观无量寿佛经...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远离尘劳定心禅修

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光阴过的很快,今天是第二个七的第二天了。光阴无情,...

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

业相与净相

在修忏悔的过程中,原本潜伏在我们心中的业障、烦恼障...

【佛教词典】应受识

十一识之一。即尘识。尘识系由色、声、香、味、触、法...

【佛教词典】兜率龟镜集

凡三卷。清代弘赞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本书乃汇...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

《十种逆境为道场》译文

【原文】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

无力救度菜场的许多物命,该怎么办

问: 在菜场面对许多物命,自己无力救度,当如何处置?...

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

问: 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

梵志丧女 焉知非福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弟子们开示时,有位...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

忏悔清净了,身心就得大自在

我们过去曾经造了很多种恶业,所以感召到种种果报。我...

两个人同时布施,为何差别那么大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 这个是...

父母的教训和责罚

居则致其敬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

有居士在拜佛时身体震动,又见到黑暗中有光晃动。大师...

用四无量心对治烦恼

如果学佛者在生活中解行并进,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如何看待所谓的「完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没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