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慈舟法师  2023/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佛法中,有人讲佛法不离世间法,即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但也有的讲佛法与世法敌体相违。

不过,大菩萨和光同尘,在世间即同世间人一样,也有妻子儿女,也作一切世间上事,然而能在世间法上觉悟。如维摩诘居士亦娶妻生儿女,常行梵行。所谓常行梵行者,即无欲淫,其儿女乃示现而生。如佛指腹为胎者,皆不假淫欲而生。维摩诘居士虽也到酒馆赌场妓院等处,但不为其所转,处处行教化之事。此便谓之不离世间觉。似此自觉觉他之行,乃大菩萨能作。

若谓佛法与世法相违,则必须分得清那一个是世间法,那一个佛法?如此,那就非得学小乘不可,一定要舍家出家,剃发为僧。世间上的一切事,如士农工商等等,都不可学。这不是与世法相违吗?所以说佛法与世法是一个亦得,佛法与世法相违亦得,因大能融小故。

既和光同尘,又使人厌离世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不过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物必须要舍,有一放不下即成障碍。这岂不是与世法相违,而被认为小乘吗?但又不是小乘。

此法能普被三根,圆收一切众生,故非小乘法。按小乘法中,即以证到阿罗汉来论,要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其难如断四十里急流,始证初果。断欲界九品思惑中前六品思惑证二果,又名一来果。后三品断尽,始证三果,又名不来果。但证三果还未离三界,必须连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断尽,才超出三界证四果。若念佛法门,不管断惑不断惑,就此一念之智慧,无论老幼,尽此一生即能生极乐。虽未断惑还是世间众生,即与此界出世间人相差不远,因惑虽未断而不起,极乐无起惑之缘故。

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心境相应即造业,起淫念即造淫业。如家家有男女,皆须男婚女嫁,一起淫念,业即成就,是为心生则种种法生。但有时心从境生,如心中未起淫念,苟观男婚女嫁之境,即不免动淫念,是为法生则种种心生。极乐无此境,故心即不起。所以法不生故,心不生。

再说士农工商,无非都是为利,士又兼为名。总之不出名利二字,因此即免不了起争端。你若作言不愿我作,我作言不能让你作,不论亲疏,皆是只求我好。农工亦同,总要自己强于别人,以此赚钱谋利。尤其现今商人称为商战。贴着大减价招牌,你如此,我亦如此,故称战。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士农工商,因为不谋衣食住,故没有争夺的样子。从何而学呢?亦没有作官的人,因无作恶众生,故不需官管,不若此世界人好斗争。

极乐世界一切事都不须人作,只仗佛之福报,仗佛之神力,莲花化生,出来即有衣穿有屋住,此皆阿弥陀佛愿力变现而来。世界上之泥水匠作工,又何尝不是变现而成呢?不过变现得慢些罢了。阿弥陀佛要化度念佛众生,不化现此境界,如何能接引众生呢?是故念佛法门简而赅,小而大,譬如极乐世界人民,就穿衣一项来论,莲花化生之身衣自在身,身长衣亦长,依正俱长,还争夺作什么?一切饮食甘美甜味,自然现前,食毕碗钵自去。宫殿亦皆自然故,衣食住皆满足,还争个什么?此点是与我等世间相违,你说是小乘呢?还是大乘?不作士农工商而争名利,岂有杀盗淫妄。若说是小乘法,普贤等觉还求生极乐哩。等觉岂是小乘?凡夫生到极乐,仗阿弥陀佛之力,能于十方世界供养诸佛,教化众生,且具六通以随供应化。你说是小乘呢?还是大乘呢?

你我在此世界,什么都放不下,不愿生极乐,真是傻子。要知道什么事都不能到头,不能千年万载,常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生死就靠一口气,朝不保夕!不会看的,认为人生有百千年,岂料人在胞胎死的、活几个月死的、一二十岁死的都有。若再等到自己有了儿孙,就更喜欢的了不得,谁又知道自己的儿孙何时死呢?

可怜呀!阿弥陀佛婆心悲切,垂手接引众生,只怪众生无智慧,不肯信受此法。我们现在不过是各尽各的力,信一分干一分,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你我各各念起来,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念熏修虽然短暂,但却是真实的力量

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

持戒念佛才是真念佛

中国大陆净土宗的传承是专一持名,不必再带观想。我们...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

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后,是不是随时可以往生

问: 一些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之后,是不是随时可以...

没有信愿,持名不是真效果;没有持名,信愿得不到真感通

净土法门一直讲到说是感应法门,这个成就不是靠你的禅...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明了阿弥陀佛名号的缘起与德用后,我们宜义无返顾地持...

拿这16种人当镜子照一照自己

⑴ 能吃亏的人是有福的人 ⑵ 能施舍的人是富贵的人 ⑶...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

知见不正,纵修得十万岁寿命,还不如不修

佛的正法难遇。我们业障重的苦恼众生,虽有善根感受这...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

【佛教词典】两舌语戒犯相

亦名:两舌戒犯相、离间语戒犯相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

【佛教词典】党理不党情

禅林用语。原谓基于道理,而不从人情;引申为依法而忘...

【推荐】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1、虚心: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

负债为牛之宿缘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

人际关系的图解

...

世界四大干果之核桃

核桃,在国际市场上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

怎么理解这三种回向

回向有三种。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问: 师父慈悲,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第八识,最究竟...

将愤怒的垃圾转化成慈悲的花朵

懂得使用有机肥料的园丁一定不会丢掉垃圾,因为她需要...

大安法师:般若智慧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如何修智慧、修般若这一块是非常...

净土法门应谨防两种误区

目前须谨防两种误区:一是说末法众生是持不了戒的,阿...

人之一生,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

上辈往生是一定要出家吗

问: 法师慈悲,请开示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