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妙莲老和尚《持戒念佛》

妙莲老和尚  2010/06/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槃之日,佛陀入涅槃,辞别众生,回归常寂光净土,剩下未度的众生,就留待弥勒佛来度;但弥勒佛降生还要七亿个万年之久,在这期间内没有佛。我们生在这佛前佛后,也就是弥勒佛前,释迦牟尼佛后;在此末法时代,犹如无父无母的孤儿,真是好苦啊!尤其是在这个婆婆世界,更是苦不堪言。

好在佛陀大慈悲,无问自说,介绍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念佛的法门,又有戒法的存在。世尊曾说他入涅槃后,末法众生若能依戒法修持,也等同佛住世。在这个未法时代,虽还有其他法门,但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其他法门虽高虽妙,都是不契合我们现代的根机,此即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这是佛陀在经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末法时代除了念佛法门,是无法度脱的。诸位总算都有善根,发心来受持如来的戒,你们受了戒,就等于与佛同在,若再能不忘念佛,有这两种功德,双管齐下,往生决定有望。诸位只要戒守得清净又能念佛,保管你们一定往生。预祝诸位往生西方!

诸位要记住,一定要双管齐下。若不念佛,五戒纵然持得清净圆满,也只能保持人身不失,想了生脱死是不可能的,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有人以为受了戒就能了脱生死,就能成佛。要知五戒只是为人之因,想了生死,要修四谛法,那是声闻缘觉法。明天诸位要受菩萨戒,菩萨戒是了生死的,要知了生死一定要断惑业,要断贪嗔痴,这是生死的种子;这种子不断,虽说是要行菩萨道,度众生,那也只是方便度生而已。

菩萨戒的内容分为三种:

一、摄律仪戒,是无恶而不断。

二、摄善法戒,是无善而不修。

三、饶益有情戒,是无生而不度。

所以菩萨戒的内容可说是包括了一切的佛法。这三聚净戒,大家若能做到,自然就是菩萨。可是你们在家居土障缘太多,若非菩萨再来,那能身处在污泥中而不受染呢!千万不要说在家修行也是一样,除非你们能像维摩诘居士一样,虽身处浊世中而不受染,虽为白衣而能奉持沙门戒法;如果你是这种根性,那么在家与出家是一样。若非如此,却说在家同出家一样,那我们出家不都是多余了吗?

说此话者,是否有想过,释迦世尊为何不在皇宫修行?他的父王帮他在皇宫造三时殿,一切都很舒适,就在皇宫里修行就好了,为何又要到雪山修苦行,要违背父王的心意呢 ?在这地方要思惟思惟,开点智慧。如果世尊不出家修而在家修,那最多只能做个转轮圣王,王四天下,教导人民修五戒十善;但修持五戒十善,只能得人天果报,仍不出六道轮回;且人天福报享尽,再堕落三途,那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了。

告诉诸位,要证罗汉果一定要出家,在家充其量只能证三果,这些教理层次要明白,不明白的话,就糊里糊涂的,以为在家出家都一样。

我今天为什么要说出这些话,因为有很多人,就在这些地方笼统含糊事理不清。没听真正善知识的教导,却听那些非因果事理的话。反把错的当成真的,真是业障!这就是末法时代的普偏现象。

想了生死,一定要断惑业。惑业就是贪嗔痴三毒,此惑业不尽,生死不能了;此业不断,诸恶亦难不做。故惑未尽要想清净是不可能的。

谈到断惑业,也不是容易的。证初果如截四十里洪流,何况要证四果的阿罗汉。虽很难,但也有容易的方法,什么方法呢?就是要持戒念佛双管齐下、同时并行。倘持戒不念佛,只是感人天之果,不能超三界了生死。我们想出三界,要横截三界,直趋西方,那就要持戒加念佛。反之,若念佛不持戒,众生本已造了许多恶业,再不持戒、不止恶,不但旧业难消,又再造新殃。如是往生无望,生死亦无了期。所以我们一定要持戒念佛、念佛持戒。一面持戒止新殃,一面念佛消旧业;求弥陀慈父来接引,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保管你一生成佛。

往生西方一生成佛,当然不是说一到了西方就成佛,而是到了极乐世界好好的再修行。在那个地方修只有前进,而没有后退。弥陀经上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而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行,你前进一步,说不定要退两三步。

为何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因那个国土殊胜,依正二报都殊胜。弥陀经上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以及清净大海众菩萨,都是诸上善人,与他们俱会一处,没有妨碍修道的因缘,一切皆是清净殊胜。

诸位欲生彼国,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的 。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念佛求生净土以报答四恩

若不念佛求生净土。虽发心广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

不可用通途教理,衡量净土法门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

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问: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开封念佛团,团长程晋林讲话...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骛远

现在的人好高骛远,有点小聪明,就忙着参禅、学相宗、...

但见过年忙似箭,有谁离苦急如仇

2012年的除夕,原本计划像往年一样参加龙泉寺华严法会...

净土宗怎样才能做到随念往生

随念往生这是我们净土宗最期待的,就是说,我们今生造...

可否先做世间事业,然后临终才念佛

问曰: 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

因果不是宿命

佛门常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人便以为这是宿命论...

出家修行应如何选择道场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

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不肯听经

那么当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最好的心态就是把自己当...

【佛教词典】不净国

(杂名)智度论二十三说不净国之老母,卖白髓饼之故事...

【佛教词典】楞严三昧

(术语)?ūra?gama-samādhi,首楞严三昧之略名。...

持地菩萨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

一代高僧印​光大师的传奇一生

印光法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

六种病态思想障碍佛性的显现

究竟人类的心识形态及思维方法有什么缺点或特性,障碍...

手上的戒指,未必能保证白头偕老

张先生享齐人之福,娶了两个老婆,大老婆年纪比较大,...

大安法师正月初二新春开示|善导大师《劝念佛偈》

南无阿弥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善导...

盲人除蚊

佛陀从舍卫国至摩竭陀国行脚,到了一个村落,村中住着...

两位大师持名念佛求生净土

智者大师虽然他是在教下(天台)专攻专修,但对于西方...

达摩西来意

菩提达摩开创了中国禅宗,成为印度来华高僧中对我国佛...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天台八教丨五时八教的名称由来

说到天台宗,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名词应该就是五时八教,...

一切向上看,切莫学下流

多年前,某晚报曾出了一个题目,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