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顺大和尚谈出家的经历

2011/1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印顺大和尚谈出家的经历

记者:印顺大和尚,很多人对您出家前的经历非常感兴趣。

印顺:不管是曲折还是平淡,它都已经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我们不要追逐一朵飘过去的云。

记者:你和本焕长老的因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印顺:2000年,我当时来深圳休假,听说我们湖北有个叫本焕的高僧正在住院,我受一个领导的委托去看望他。我一见到他老人家,他就抓着我的手谈了三个多小时……

记者:谈什么?

印顺:叫我无论如何都要出家。后来我回到家中,他每晚10时给我一个电话。我换了四次电话,他都可以找到我。没有办法,只有跟他出家了。

记者:你当时是做什么工作?

印顺:我在湖北省青年旅行社。

记者:在认识老和尚之前,你对“出家”这个词有概念吗?

印顺:没有,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出家人。

记者:本焕长老当时跟你谈些什么?

印顺:谈宗教状况,谈他的经历,谈他对我的希望……所有的都谈。

记者:这是一种缘吗?

印顺:这要问老和尚,呵呵。

记者:你怎么理解?

印顺:我觉得,它来了就来了,来了我就去接受它。

记者:本焕长老每天晚上给你打一个电话,你用了多长时间下定决心出家?

印顺:半年。但我那时候对佛教印象不好,有很深的偏见。

记者:当时考虑什么是障碍?

印顺:我没有什么障碍。第一个是我对老和尚充满信心;第二,我认为对于佛教徒,我在社会上已看得很清楚,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也很清楚。我认为我出家当和尚之后,可以改变佛教界人员素质低下、结构比较混乱的状况。可以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做点贡献,更有意义些。

记者:你说对佛教的偏见就是指这些?

印顺:对。

记者:然后就把这个当做自己的一个追求?

印顺:出家时是把这个当成一个事业,然后慢慢地确立信心。

记者: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您心目中的本焕长老吗?

印顺: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是为了事业非常忘我的一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他完全没有“我”的概念。他整个思想和身心都奉献给了佛教。我当时觉得,他就像一个菩萨。我们天天在谈一些终极目标、思想道德,老和尚就是最好的表率。

印顺大和尚谈出家的经历

记者:说说您跟老和尚之间的故事。

印顺:他像父亲,又像祖父。当你有任何想不通的事情时,只要站在他面前,都会找到解决办法。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许是一个微笑。我刚出家时,发现老和尚是一个非常节俭和简单的人。我们用纸,随手一抽就是一张。在他手里,至少要撕成三份。我给他当侍者,每天早晨给他打洗脸水,水打多了,他就会骂我浪费,说下辈子让你生到没有水的地方去。

记者:偶尔会批评你?

印顺:批评是很正常的。比如说我比较懒啊。我凌晨三时还没起床,他到我房间“啪啪啪”打我三下就走了;比如我出门说两个小时后回来,结果迟到了15分钟,他就笑眯眯递来一炷香,我就乖乖地跪香去了。

记者:你出家时,老和尚已经很年长了吗?

印顺:那时他94岁,每天凌晨三时起床诵经,一直读到七时,每天如此。上午是会客时间,下午五时三十分吃完晚餐后继续看经书,一直到晚上十时睡觉。

记者:本焕长老关心世事吗?

印顺:他每天坚持听《参考消息》。

记者:听?

印顺:我读给他听,大概一个小时。他对国际国内的大事和民生新闻都很感兴趣。

记者:是的,比如汶川地震,弘法寺和本焕长老都非常关注。

印顺:老和尚捐了八十万,我捐了十多万。老和尚因为身体的缘故,不能去灾区,我去了。我觉得一个民族要从灾难中学会反思,要把任何一次灾难当做对我们现实的一种教育,这样才不会白白付出。如果这场灾难还不能让我们对生命做出反思,对我们的社会和环境做出反思,那就太愚蠢了!在灾难中,要更加自强,更加成熟。

记者:在这样的大事件面前,佛家和世俗社会需要承担的责任有什么不同?

印顺:各做各的事情。每个人都有社会分工和角色的定位。比如你,在家里,你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或者其他角色。作为儿子,你的角色扮演好了没有?作为丈夫,你的角色扮演好了没有?或者在单位里作为员工,你扮演好了没有?

记者: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印顺:和尚的角色。和尚是“和合为尚”,倡导社会的和谐,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和谐。

记者:你带着你的理想来了,到如今已经八年,你觉得你的理想正在实现吗?

印顺:路是一步步走的。只要走,总有到家的时候。

记者:大和尚,你每天念经,日复一日,会不会感到厌倦?

印顺:当你的心、你的书和外部的世界及环境融为一体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美妙。不能发现我们的书本、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环境的美好,是因为我们的心太散乱了。

记者:你觉得在北京大学读书的经历和当和尚,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印顺:人生是一笔财富。不管是哪个阶段,不管哪件事情,不管是哪种环境,对我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新调整,都是有影响的。

记者:我通过资料了解到,你曾经提过人文佛教的理念。弘法寺位于闹市,都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来烧香拜佛……

印顺:我们建立过一个数据库,专科以上学历的信徒占71%,本科以上学历占50.7%,年轻人占95%。年轻化、知识化是深圳佛教徒的一个特色。

记者:你的人文佛教的理念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提出来的吗?

印顺:我们的整个社会,包括佛教,确实要有人文精神的支撑。人文关怀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关怀,是对现实社会的适度调整。

记者:你的意思能否这样理解,佛教以前更多的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现在你想让它和现实融合得更紧密一些?

印顺:我认为任何宗教都必须解决现实社会的具体矛盾和具体问题,它离开了现实世界,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记者:对于佛教来说,它现在在周围环境中的具体矛盾和具体问题是什么?

印顺:我认为佛教要担负的责任是重塑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具体到深圳,这里是经济特区,我们的经济建设已经杀出一条路子来了,我们的道德建设是不是也可以走出一条路?我们的道德建设也是一条漫长的征途,未来的路可能很艰难,但我刚才说过了,只要走路,就一定有到家的时候。

记者:这也是你尤为关注的。

印顺:我为什么老讲社会道德的问题,我们媒体在社会道德的建设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我在讲礼也好,讲乐也好,都是一种信息的传播,一种观念的重塑。这么多年,我认为媒体忽略了道德建设这块,让人不能生活在阳光和希望中,让人每天不能有新的梦想,让人看到太多的社会混乱和社会的不足,这些或多或少会对每个人的情绪和思想产生冲击。

记者:媒体的职责之一,就是忠实地记录。有些问题我们无法回避。

印顺:这个世界有光明的地方,就一定有黑暗。太阳能够照耀的地方,留下的一定有影子。我希望每个人都生活在对光明的向往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的传奇一生

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

古来大德的念佛法

释怀感的暗室厉声念佛 释怀感初习法相宗,后遇善导大师...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复出家人的事业

印祖在《文钞》中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是晚清...

明禅法师忆佛源长老:光看书,那是没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

净土宗十三代祖师

宋代的志磐法师在《佛祖统记》中,除专叙天台宗以外,...

人间如剧场,个个是演员

要出家就没有远和近,就要发起心来,慈悲喜舍四等心遍...

任在一切处办道十年,不如丛林办道一日

参禅人,要知以禅为道,办道即参禅是也。此一大法,尘...

真假出家人

什么叫沙门?沙门翻咱们华言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邪淫给家庭社会带来的惨痛教训

根据百科全书对婚姻的定义,是一男一女彼此相爱,并愿...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

年轻就发财得势是不吉祥的

年轻就发财,就得势,是不吉祥的。许多人就喜欢年轻发...

代一切众生受苦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岂不...

【佛教词典】学地

指修学佛道时,尚残留有余地之修行境地。就小乘而言,...

【佛教词典】八犍度论

凡三十卷。阿毗昙八犍度论之略称。又称迦旃延阿毗昙。...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

原文: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则安乐无量,近来兵...

乌龟感恩 惊呆卖龟人

有一次,我到宝鸡开会,路过文化宫门口时,碰见一个男...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

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往生

问: 为何忏公师父常常在佛七法会的时候,鼓励大家要证...

星云大师《烧头香》

民间的信仰,都流行著「烧头香」的习惯。 每逢新春,...

弃舍所长,何患道业无成

【原文】 凡人资性所长,必着之不能舍。如长于诗文者,...

星云大师《为教师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今天弟子来到您的座前,特别向您报...

佛陀时代在家学佛女众的模范人物

佛陀在世的时代,女子学佛而成为解脱圣者的,为数不少...

把佛友当成朋友,是很可惜的

如果学佛了,大家都互称师兄,也称为道友。道友就是以...

遇到问题先要消除自我意识

接下来就谈到真妄的问题了。善恶是基础,真妄的问题就...

横死可以往生吗

问: 一个人有信愿行三资粮,不管佛号念的多与少、功夫...

不要以为有了这张纸,你就有资本了

今天下午,几个老沙弥、沙弥尼,来求戒。都六七十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