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财之道

星云大师  2019/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财之道

中国人每逢过年,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一般的商家大都供奉财神爷,甚至居家生活也总是说:“和气生财”,可见财富为大家所追求。

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财之道?有四点看法:

第一,非分之财不可贪

古人说:“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说明财富吸引人之处。中国人讲“不义之财莫取”,佛教也以“毒蛇”形容非分之财的危险。所谓“孰以显廉?临财不苟”,不是应得的财富,即使得到,也会惹来无妄之灾,所以非分之财不要妄求。

第二,分内之财不浪费

祖传的产业、所得的薪水,这都是分内的财富。分内的财富是自己的,可以自由运用,但是也不能任意支出。荀子的《富国》说:“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国家如此,个人也是。财富好比流水,流水一去不回头,用了一个就少一个,所以要量入为出,不必要的开销,就不能随便浪费。

第三,劳力之财不自卑

有的人不喜欢用劳力赚钱,觉得劳力的工作卑贱辛苦,收入微薄,为此感到不好意思。事实上,孔子说过:“吾少也贱,故多鄙事。”一个人即使担任清洁工作、在家里做代销、送报纸、打零工……以此贴补日用,养家糊口,这是辛苦所得,虽然是小钱,却是光明正大,坦坦荡荡,更加难能可贵,理所应得,不必为此而感到自卑。

第四,智慧之财不荒废

有的人用自己的智慧、技术、能力来获得财富。比如刻一个图章、设计一栋建筑、画一幅图画、发明新的专利,其所获得的财富,可能比别人薪资所得还高。这种智慧财富,可以自利,也可以利人,不过也要好好用在适当的地方,否则用在无义之处,徒然浪费,那就很可惜了。另外,信仰、精进、持戒、闻法、喜舍、智慧、惭愧,这七圣财能滋润众生,为众生长养慧命之资粮,更要积极培植。

财富的意义,不在于金钱的堆砌,或是账户数字的增加。财富是为光亮生命的内涵,是为造福人类的工具。有钱是一种福报,懂得正确取得钱财、使用金钱,这才是一种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谁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

佛经上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善生长者,他要将世界上...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原文: 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

福报的陷阱--用攀缘心

我们一般人在造善的时候,内心隐藏了恶法在里面活动,...

如何从讲话中知道这个人的福报

我们今天在抉择一个生命体,不管你遇到一个男人或者一...

为什么人的福报享用有这么多的差别相

人的福报享用有两种情况,一个叫有果无用,一个叫无果...

现生延年转寿的原理

现生延年的原理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

买富卖贫

迦旃延在阿磐提国弘法后,想回到舍卫国去听闻佛陀说法...

有一种积蓄,是自己能带的去,别人夺不走

世间人都要讲积蓄,那积蓄的东西大概有三种类别:有一...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诚实是做人处事的根本

做人要诚实,诚实代表一个人的人格、信用,所谓人无信...

这首偈语为污秽肮脏做了诠释

妄语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放逸为事垢;悭...

星云大师: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

编者按:本书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07年合作《包容...

星云大师:生命中的难遭难遇

生命中一切好坏荣衰,都因为我有了这个凡事作难遭难遇...

【佛教词典】迦叶刹竿

(公案)阿难问迦叶曰: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何法?...

【佛教词典】九流

(杂名)或云九孔、九入、九疮。两眼两耳两鼻口大小便...

念佛时有两点要注意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

您了解您所吃的是什么吗

如果有人从坟墓中拖出一具肿胀、溃烂、脓血淋漓、血肉...

职场的特效药

有钱当念无钱日,得意休轻失意人。为道了无寒暑变,利...

这世界最初是怎么开始的

问: 弟子有个问题迄今一直不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就是六...

大安法师:如何把佛法介绍给家人

问: 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竹窗三笔序 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

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

在教内有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

病是众生之良药

【原文】 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

佛也有寿命的吗

问: 佛有寿限吗?如何理解此佛寿命多少多少劫?劫后...

曾国藩的七副对联,说尽人生大智慧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 这是一副自诫自勉...

诸佛皆以慈悲为根而行菩萨道

《弥勒所问本愿经》 中,佛告诉阿难: 我在因地求道,...

为什么恶业众生临终十念也能往生

问:众生长久以来,造了无量的恶业。这一辈子如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