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人生的现象》

星云法师  2010/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人说,人生如戏;有人说,人生如梦;也有人说,人生如棋、如球、如战场、如浮萍、如逆旅等。不管把人生譬喻成什么,在现实的生活里,人生有苦有乐、有成有败、有得有失、有生有死,这都是自然的现象,说明如下:

第一、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苦乐参半,因此在十法界里,人间最好修行。但是,有的人觉得人生很苦,感觉不到人生的意味;有的人光是快乐,没有经过苦的奋斗,他也体会不出人生的意义。所以,有苦有乐的人生才是充实的。

第二、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的人一生顺遂,从小到大,学业顺利、事业成功、爱情美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如意;有的人则是挫折连连、坎坷不断,创业失败、钱财被倒、情人远离,事事都难顺己心。其实,不管成败,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成有成的原因,败有败的理由,成败都是一时的。所以,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也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志得意满,更不能为了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志;认清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就能胜不骄、败不馁。

第三、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得失之心,人皆有之。一般人莫不“则欢喜,失则悲伤”豁达一点的人,则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来面对得失。其实,不管消极悲观或积极乐观的看待得失,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因小失大、乐极生悲”,所以得失并非绝对的。

第四、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人,有生必然有死,生死是自然的因果循环。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有一天必然会死;死了,也一定会有再生的一天,只是未来三涂六道、驴胎马腹,出生为何就必须视个人的业力而定了。因为生和死是自然的现象,所以我们不必因为生而欢喜,也无须为死而悲哀;要能以自然的心情来看待生死,才能解脱自在。

说到人生的各种现象,不管苦乐、成败、得失、生死,乃至善恶、好坏、荣辱、有无,这都是人生的实相,但也都是一时的假相;因为人生无常,所以我们应该理性而有智能的看待人生的各种现象,包括:

第一、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

第二、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

第三、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

第四、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如何能够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

要看着你的目标,不要看着你的障碍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佛要经历这么久呢...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节制。─...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

你要做哪一种人呢

人有多少种?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澳洲人;有多少...

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

做人的八字方针:信心、因果、良心、道德 今天讲的题目...

解决人生当中最终极的问题

【或问终身。菩萨曰:汝问终身耶?我这里没有断终身的...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生活》

第一篇 四恩总报 壹 四恩总报的意义 经云:诸法因缘生...

星云大师《佛教的时空观》

第一篇时间(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 1 前言 晋朝田园...

以上十事,都是做人失败的原因

朋友好心对我们说:你做人非常失败,我们听了不必生气...

有佛法就有办法

在我这一生中,俗家父母生养我的色身,固然劬劬劳苦,...

【佛教词典】无作四谛

为天台宗智顗大师所立四种四谛之一。此系圆教之说,主...

【佛教词典】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一名《净唯识论》,十卷,护法等造,唐...

【推荐】老鼠托梦昭示邪淫之报

2005年前还没有对佛具备正信,直到2005五一期间,才体...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

贫穷也能变富有

凡鸟要成彩凤,寒儒要变贵人,需要的是造福于人和智慧...

梦参老法师略传

梦参老和尚生于公元一九一五年,中国黑龙江省开通县人...

数十年只念大悲咒,临终得观音菩萨接引

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

祸福吉凶,汝自作怪

【示沈元辉曰: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

「向上看」认清自己的目标

有一位水手,第一次出海时就遇到了可怕的风暴。年轻的...

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此法门最为第一

原文: 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

听自己的念佛声,还要同时返闻自性吗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至简至稳,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

父母恩难报,要尽心竭力孝顺父母

有个别同修,认为一个人若不报父母恩,是没有恶报,这...

众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园;罪福由此心,非前境过咎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有一条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一些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