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性尽人己参天地,心同日月耀阳春

宣化上人  2017/0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性尽人己参天地,心同日月耀阳春

你若能会得,就是百草头上祖师意。

末法时代,就是人心不古,道德沦亡,互相唯利是事。

为什么这么争呢?人就是把利益看得太重,把钱、权力看得太重,把道义都忘了,把互相尊重的德行都忘了。这是现在佛教很可悲哀的事。所以我们身为佛教徒,一定不要做佛教里的虫子,不要做“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这一类的佛教徒。

我们要学习“性尽人己参天地,心同日月耀阳春”。“性尽人己”,你尽人性、尽己性,又能尽物性。所谓尽性,明理就尽性。能尽性,就能立命,也就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到那个最好的地方。你能尽人性,明白对方。尽己性,也明白自己。并能尽物性,天地间万事万物,没有不是在演说妙法呢!你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沙一尘,都是第一义谛的表现。你若能会得,就是百草头上祖师意。你若会不得,就是尽摆乌龙,以为是有妙计。所以我们若明白,就不要做糊涂人。你若是糊涂人,想明白,也是不容易的。

互相争、互相夺,这都是一般世俗人所有的。我们修道的人,不应该见利忘义,不应该背道而驰,不应该不顾道德仁义,一意孤行。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不愿意得到的事情,不要加到旁人身上。我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为什么要给旁人呢?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学妖魔鬼怪的邪说,说:“己所不欲,必施于人。”不要这样子,这样子是邪说,是不正确的思想。又有说“矫枉过正”。矫枉不应该过正,可是他说“矫枉必须过正”,这都是邪说。所以,邪说就是差这一字,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

我们现在在万佛城,要学尽量吃亏、忍耐,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就要回光返照,要想:“哦,这是我的德行不够,感化不动他。或者在往昔的期间,我对他也是有这样的行为。”或者你想:“这真正是我的善知识,他是想要我好。若不想我好,他为什么说我坏呢?我坏与他没有关系啊!他说我坏,是想我再往好的做。” 所以这样一想,无论顺逆,都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切记,不要见利忘义,见到利益,就把志士之谊就忘了,就做一些颠倒、违背良心道德的事情,这是不可以的。

“性尽人己参天地”,“参天地”就是与天地合而为三。天、地、人,这是三,参天地的“参”,就是当“三”字讲。“心同日月”,心像日月那么光明。“耀阳春”,总是在春天的时候,照耀万物,万物得到阳光都生长。心要像日月那么光明,不要有一些黑暗,不要尽装一些妒忌、障碍、嗔恨,满腔子都是那些比什么都臭的东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在众生浊中不能洞觉

我们讲到在众生浊中,我们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佛陀成道之后,严格持守戒律,广为度化有缘众生。在弘...

哪怕是独处,也不要去交那些损友

作为一个朋友,一定要讲信誉。那这个信不欺的意思,也...

想要获得尊重一定要先尊重他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自然人恒敬之。在你想要得到别...

不评价别人也不必执着于别人的评判

生活当中的评判和修行当中的评判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

圣严法师《做好人际关系》

问:有些人说做人比做事难。如果在职场受人冤枉,是要...

两个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亲厚关系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见诸佛,...

赞美的作用非常大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世俗生活和修行佛法都会...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不要为了求感应而修道

修道人,好像眼睛那样地清净,不能容纳一粒沙子。如果...

投生到四天王天的因缘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

宣化上人:出佛身血

怎么叫出佛身血呢?现在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盘了,那怎...

宣化上人:修道要恒心不变

树是一天一天的长,你虽然没有见到它的生长,但不知不...

【佛教词典】爱涎

(术语)由爱欲情而垂之涎也。楞严经八曰:贪求财宝,...

【佛教词典】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经名)二卷,宋法天译。佛在广严城敕金刚手菩萨说弟...

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求生西方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

圣严法师《智者多闻》

多闻令志明,己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各种葬礼的方式

鸟葬 葬礼依各地习俗、信仰各有不同,约而言之有四,即...

果普老和尚往生录

果普老和尚,俗姓郑,浙江常山人。幼时,父母双亡,寄...

敬造如法佛像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谈过失和功德的经典里说:量...

飘去的是云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师的故事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

显示神通,劝戒食肉

梁代,四川青城山有位高僧道香,有大神通,但一直隐秘...

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

一切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力量,...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

【推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

极乐世界何故名为极乐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叫极乐?就在于无有众苦但受极乐。...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