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

宣化上人  2017/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

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

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

我们为什么有魔障?就因为“性”没有定。如果性定,时时刻刻都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到了这种程度,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这时身心皆空,远观其物,物也没有了,身心物这三种都没有了,这时只有空理,依空理而起中道。这个中道,没有喜,没有怒,没有哀,没有惧,没有爱,也没有恶,更没有欲,在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感情上,没有波浪。那么在内没有妄想,在外也没有贪求,内外身心都清净,这种境界就是性定,性定就是中道的本体。

性定,就不会被七情的境界所动摇,坚固如金刚山一样。若是见喜时,你知道喜;见怒时,你知道怒,这就证明你还没有性定。或者境界来了,你就生一种贪爱的执着,或生一种憎恶的执着,这就是没有性定。

七情好像海中的波浪,若是白浪滔天,可能将船打翻;若是风平浪静,船就能平安抵达彼岸。修道人首先要将七情认识清楚,但不是知道七情的道理,就没事了,还要控制七情的引诱,调伏七情的作怪,如果不被七情的境界所动摇,那就是性定。

性定了之后,魔就降伏了,他不能再兴风作浪,扰乱修道人的身心。降魔之后,顺境来了也快乐,逆境来了也快乐,无论喜的境界,恶的境界,统统快乐。这种快乐乃是真快乐,不是被外物所诱的快乐,而是内心得到其乐无穷的滋味,时时在快乐,天天在快乐,忧愁、烦恼统统没有了。

性定魔伏就时时快乐,妄念不生就处处得到平安,所谓:

“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

若能不起心动念,身心自然清净平安,所以说:“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这是修道的圭皋。不要认贼作子,他会将你的财宝偷光;不要听魔鬼的话,他会欺骗你上当,你中他的诡计,便会吃大亏。不要和魔鬼的眷属做好朋友,他们只会陷害你,令你做些颠颠倒倒的糊涂事。

修道人要性定,才能反迷归觉,舍邪归正。时时刻刻正念现前,就没有任何的烦恼,事情来了,应付一下,不要存攀缘的心;事情去了,不留痕迹,心净如洗。要晓得“三心了不可得”的道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性定之后,才能破无明,显法性。我们一定要把无明破除,一定要把法性显现,这才达到学佛的目标。

明白之后,依法实行,才算是真正懂佛法了。如果学而不行,无论学多少佛法,无明烦恼还是一大堆,那也是无有是处,这样就算学到尽未来际,也得不到相应处,你真正智慧也不会现前,就算有点智慧,也不过是在皮毛上打转转,不是真的。

凡是在万佛圣城修道的人,要爱惜光阴,不可以浪费宝贵的时间,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我们在道场所学的佛法,要真真实实地躬行实践,不要敷衍了事混光阴,那就和道相违背了。学佛法最忌讳的就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我们若是中道自划,停止前进,就会前功尽弃,始终到不了宝所。切记!切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要被外境所动摇而退失自己的志愿。发愿立志要如同金石,不要被逆境和不如意所摇动,而忘失菩提心。如果失去菩提心,这才是最大的损失。真正明白佛法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保持菩提心,不会退转菩提心。

如果不懂修行的方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开始时很勇猛,终了时却很懈怠,那一切就不会圆满,为什么呢?因为“如是因,如是果”,因果是丝毫不爽的。学佛法,就要相信因果,不可错因果,更不可拨无因果,当知因果是万世不变的定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身残心不残

身体障碍有不同的等级、类别,造成障碍的原因也各有不...

圣严法师《提升人的质量》

人的质量,就是人的品格、品德、气质。气质是可以改变...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

时时修正我们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没有种子,就不会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会有...

佛教的心理调适

一、三宝为依怙 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

一个人有所住,就被它所转,就被它所系缚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

凡夫心的几个特点

我们凡夫众生的心是生灭心,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是攀缘...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供养哪种人得福最多?

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五戒的宿世因果

弟子问: 今生脾气大,这前生做什么来的呢?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什么是乐

什么是乐我已经讲过了, 不争是乐,不贪是乐,不求、...

宣化上人:受苦是了苦

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修道人为什么要修苦...

【佛教词典】身业功德

为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之佛八种功德之一。即指阿弥...

【佛教词典】死火

(譬喻)譬死于劫末之大火灾,故曰死火。涅槃经十二曰...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问: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大安法师答: 谁都可以。因...

改掉饮酒的习惯

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

两个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亲厚关系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见诸佛,...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

阿弥陀佛能加持临终者不贪恋娑婆吗

问: 请问大安法师!如果心里还留恋世间的财产事业,...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

【推荐】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

我们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

善根增长,烦恼淡薄的两帖药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

好运气来自于结善缘

不管人们是否相信命运,这人世间总是有许多人事业成功...

快乐的秘方

他是这个地方的首富,但生活得并不快乐。先是亲戚和朋...

佛的六种神通

1、宿命通: 知道过去世多生多劫的生活状况,也知道其...

梦参老和尚《了生死》

祝各位道友吉祥!今天要跟大家讲讲什么呢?了生死。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