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佛」字的解释

宣化上人  2011/09/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佛”,说“我信佛教、我学佛法”,究竟这个“佛”字又怎么样解释呢?佛,是印度语,具足叫“佛陀耶”;中国人欢喜简略,所以“陀耶”两个字就给删去了,就用一个“佛”字。因为“陀耶”没有翻译成中文,一般人以为这个“佛”字就是中文了;不是的,这个字虽是中文,音不是中国话。若是翻译到中文,叫什么呢?就叫“觉”,“觉悟”的“觉”。这觉悟又不是一种,有三种;三种的觉悟是什么呢?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什么叫“自觉”呢?自觉就和凡夫不同;好像你、我现在这凡夫,是没有觉悟,自己还没有觉悟。那么佛自己觉悟了还不算,又要想办法令其他的人也都开悟,所以这叫“觉他”。在自觉和觉他这里头还有种种的阶段、种种的不同。譬如你觉悟了,有小悟、有大悟;小的觉悟还没有圆满,大的觉悟就圆满了。佛自己得到大的觉悟,令其他的人也得到大的觉悟,这两种觉悟都圆满了,就叫“觉行圆满”:觉和行为都圆满了。以上这三种的觉悟都圆满了,就是“万德庄严”;“三觉圆、万德备,故名为佛”。三种的觉悟都圆满了,万种的德行也都具足了,所以就叫“佛”。

为什么我们人要信佛呢?因为佛就是我们,我们本来就是佛来着;不过现在我们迷了,就不能证到佛的果位上。为什么说我们本来就是佛呢?佛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说是所有的众生都有佛性的。统统都有佛性,为什么他没有成佛呢?“但因妄想执着”,他有妄想,又有所执着;因为有妄想,就想东想西、想南想北、想上想下,啊,钻天入地,它无所不通了!这些个妄想打得太多了,你数也数不过来;你说你一天打多少个妄想,你知道吗?如果你能知道,那你就是菩萨了;因为你不知道,所以你还是凡夫。

妄想执着,执着什么呢?执着这个也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所有的物质享受放不下,精神享受那更不用提了!所以有种种的执着。“哦,这个飞机是我的!”“啊,我有一辆车,这辆车是最新的牌子,简直是最靓(广东话“漂亮”)了!”你看这种执着,有什么,他就有什么执着!男人就有男人的执着,女人就有女人的执着,善人就有善人的执着,恶人就有恶人的执着。他这个执着摆脱不下,又丢不下、放不开的,总拿着,就执着、执着。啊,有这种执着,就不得了啰!执着享受,就爱吃好东西、住好房子,到处去游玩去。你以为这是好啊,其实,这未必是好的事情!你自己不明白,你尽贪享受,你就不会成佛的;所以一切众生不能成佛,就因为“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才不能成佛的。

佛又说过:“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这是《楞严经》里边所讲的。“狂心”,是说你那种狂妄自大的心,你那种好高骛远的心,你那一种看不起人的心哪!你那一种只知道有我自己最聪明,只知道有我自己比谁都好的心!本来他长得像个丑八怪似的,他想:“哦,我真美丽啊!”你说这个执着多大?本来自己是丑,他还说自己是美丽,这都是一种执着!你这种执着,若把它休息住了,这就是菩提。什么叫“菩提”?就是“觉道”,就是“开悟了”;开悟,就离成佛不远了。你若能把狂心休息了,那就是你的好去处啊!

这三种的觉:“自觉”就和凡夫不同了,你我凡夫是“不觉”:不觉悟;自觉,他是已经觉悟了;已经觉悟的这种人是什么人呢?就是阿罗汉和辟支佛。辟支佛,印度话叫“辟支迦罗”,在中国就叫“辟支佛”。辟支佛是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阿罗汉是修四谛法而悟道的。自觉就异于凡夫,觉他就异于二乘──和这二乘又不同了。什么叫“觉他”?觉他,就要发菩萨心,要有菩萨心肠;菩萨是觉他,又可以说是“利他”。什么人可以行“利他”的这种事情呢?就是菩萨;菩萨就异于二乘,和声闻、缘觉又不同了。声闻、缘觉只知道自觉,而不想去觉他;菩萨就发心去觉他。

声闻,就是阿罗汉;缘觉,就是“辟支迦罗”──辟支佛;菩萨,就是“菩提萨埵”。那么究竟这三个,是一个人、是两个人、是三个人而修成的?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也可以说是三个人。怎么说呢?有的是:这一个人他先修声闻,然后他又修缘觉,然后又修菩萨六度万行;他这一个人都包办了,修了这么多的行门、这么多种法,所以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

又可以说是三个人,怎么说是三个人呢?这第一个是修声闻,他修成声闻了,就不再向前进了,只知道做自了汉:“我自己已经开悟了,我明白了,我就不管其他的人,任何人我也不管了。”他就停止在阿罗汉这个程度上,不向辟支佛那个路上跑了;所以这是一个人。有的修到阿罗汉,然后再跑到辟支佛这个果位、这个程度上,他又不向前进了;这是两个人了。加上前边那个菩萨,这是三个人。

前面那一个人,他经过这三个阶段;那么后面这三个人,有一个人就只经过一个罗汉阶段、程度,他不再向前进取了。

这三种的觉悟,到辟支佛上也是自觉,不是觉他的;等到菩萨上,这才成了觉他。菩萨就是修六度万行的──修六种波罗蜜、万行庄严,而成了菩萨;成了菩萨,再往前去行菩萨道,行到圆满了,这叫“觉行圆满”,就成佛了。佛和菩萨又不同了,佛觉行圆满,就异于菩萨。所以这三种觉悟,里头说的是这么多,你若想去行起来,那是千差万别;那里边,程度里头又有程度、分别里边又有分别,也是很复杂的。总之,这三种的觉悟都圆满了,这就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佛」字的三种涵义

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

佛门礼仪简要问答

问:天还没亮,寺院就打板了,必须这么早起床吗? 云...

星云大师《烧头香》

民间的信仰,都流行著「烧头香」的习惯。 每逢新春,...

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 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

罗汉鞋的鞋洞有什么含义

平时在与信众的接触中,有很多信众对出家人穿的罗汉鞋...

居士如何护持正法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

诵经念佛应注意之事宜

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化解太岁,又叫顺星、拜斗。有法师反对和批评。有僧人...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要有择法眼,才能明是非辨善恶

若无《楞严经》,就没有正法。 魔王和佛斗法,佛用定力...

宣化上人:丑陋和多病的原因

人,为什么有的相貌非常的美丽,有的相貌非常的丑陋,...

宣化上人:吃饭前三念五观

出家人用饭前有三念,首先用调羹吃三口汤,每一口作一...

宣化上人:华严经所在处就是佛所在处

华严经,也就等于虚空里边的祥云,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佛教词典】念佛为宗

(术语)以念佛三昧为经之宗也。即弥陀教(弘愿)之经...

【佛教词典】真乘

乘,以舟筏、车乘比喻渡越生死海而达于彼岸之工具,故...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佛来接引,是往生的人...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只要能够运用佛法转变凡夫的生...

出家后请记住以下十条黄金定律

既出家,不管你在哪里常住,请记住以下黄金定律: 第一...

【推荐】五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往生体验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往生前,...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

昏沉者,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

随烦恼二十:言昏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

净土祖师们一生的总结

这句六字大经王具足圆融、圆满、顿捷。所以大家遇到这...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无分别心才是道

唐代的懒瓒禅师,长年居住在山洞里,有一次,他写了一...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萨再来

问: 请问法师,接触佛法以来经常听到这个人是法身大...

星云大师《佛教的时空观》

第一篇时间(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 1 前言 晋朝田园...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

结界洒净的方法

一讲到结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说的洒净。很多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