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在不知不觉中,一代宗师印光大师(1861-1940)已经离开我们七十周年了。七十年对人生来说是漫长的,当我们回忆印光大师时,在读着他的著作,瞻仰他的遗物时,从中分明感受到他老人家就在我们身边。我想,七十年时间,他的色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将永远指引我们,并且还会传之后世,指导后人的修行与为人处世。在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七十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中,就让我们共同缅怀他老人家的嘉德懿行,以及他对净土法门所做的贡献吧。
一、惜福节俭
在中国近代高僧中,印光大师以惜福节俭的品格影响了一大批人,其中就包括弘一大师。弘一大师1941年在泉州檀林福林寺念佛期讲“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时说:
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民国十三年,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唯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友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
在穿着方面,印光大师也非常简朴。他所穿的僧衣通常是一穿几十年不肯丢弃。有时衣服破了,他就自己缝缝补补又穿,有时一件衣服洗得发白了,他仍敝帚自珍。自己所用的蚊帐,也是几十年不肯换新的。由于天长日久,蚊帐破了许多洞,印光大师就缝补一下了事,有时干脆用纸将破洞贴上继续使用。
以大师的身份和影响,衣食住用都有很多弟子为他供养。但他从不会奢侈浪费,还常常将弟子供养的财物转赠他人。
二、凡事亲为,不劳他人
印光大师无论是在普陀山闭关期间,还是在晚年安居灵岩山期间,他凡事都是自做,从不愿麻烦别人。他的房间都是自己打扫,穿的衣服都是自己洗,即使是在七十多岁高龄时仍然如此。印光大师在普陀山时,关絅之居士到普陀山打佛七,请他早课来开示,关居士叫轿子去接他,那时他已跑了一半路,坚决不肯坐轿子。印光大师住上海太平寺时,一次,关絅之居士去拜访他,从楼上找到楼下都没有找到,最后在天井中找了正在弯腰洗衣服的印光大师。
那时,印光大师已经七十多岁了。印光大师在苏州报国寺闭关时,真达和尚请他到灵岩山去看看,已经替他准备了轿子,但他坚决不肯坐轿,上山下山都是步行。有一次,关絅之居士请他到家应供,关请吃斋,公不允,请之再,乃嘱只需高桩馒头一盆、豆腐渣一盂而已。关居士无奈,只得在素斋席上另备这两样东西。
曾在普陀山亲近过印光大师的弘一法师,对印光大师凡事不麻烦人的做法印象很深。他在给信徒开示时说:“大师一生,最喜自作劳动之事。余于民国十三年曾到普陀山,其时师年六十四岁,余见师一人独居,事事躬自操作,别无侍者等为之帮助。直至去年,师年八十岁,每日仍自己扫地、拭几、擦油灯、洗衣服。师既如此习劳,为常人作模范,故见人有懒惰懈怠者,多诫劝之。”
三、爱国护法
身为方外的出家人,印光大师并没有忘记世间之事。他不仅关注民生的疾苦,而且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抗日战争期间,国家半壁江山沦陷。日本人为了拉拢比较有影响的中国人,故意向他们示好。1937年夏,日本某军官久仰印光大师的盛名,亲自到灵岩山寺拜望印光大师,并拿出日本当时出版的《大正藏》赠送给灵岩山寺,可是印光大师当即拒绝了。他告诉日本人说:“我们这里都是念经的僧人,没有人研究经典,还是把你们的《大藏经》送给别人吧。”印光大师就这样拒绝了日本人的礼物。当时正值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苏州已经沦陷。中国人完全在日本人的掌控之下。如果印光大师拒绝接收藏经,惹恼了日本人,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但印光大师义正辞严,立场非常鲜明,面对日本军官,毫无畏惧之意。保持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激发了全寺僧众的爱国热情。
在爱国的同时,大师对佛教十分护持。他晚年住在灵岩山时,建议妙真和尚将灵岩山改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作为净业行人永久的修行之所。为了保持道场的纯洁,印光大师还专门为灵岩山永作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制定了五条规约:(一)住持不论台、贤、济、洞,但以戒行精严、深信净土法门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二)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升座,不招外方来听耳。(四)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经忏佛事。(五)无论任何人,不得在寺内收剃徒弟。五条有一违者,立即出院。
这五条规约的制定,实际上是针对当时佛教界普遍存在的滥传戒、滥收徒、滥赶经忏、寺院多沦为子孙庙现象的一种矫枉过正之举,对于灵岩山保持纯正的道风,保持僧众的安和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护持佛教方面,印光大师对保护庙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仅举一例:1923年,江苏省义务教育期成会会长等呈准省政府,借寺庙作校舍。定海县知事陶在东居士请求印光大师挽救,经印光大师多方奔走,最终得以制止。在庙产兴学的浪潮中,印光大师通过多方周旋,保护了很多寺庙。
四、淡泊名利
印光大师一生淡泊名利,平实无奇,与人出入往来,从不谈玄说妙。1922年,印光大师62岁时,当时任民国总统的徐世昌题赐“悟彻圆明”匾额一方,赍送普陀山,香花供养,极盛一时。印光大师淡然处之,有恭贺者,印光大师答以虚空楼阁,自无实德,惭愧不已,荣从何来等语。日后更无一语谈及赐匾之事。
大师在驻锡灵岩山时,对自己约法三章——“不当住持、不收徒、不登大座”。不当方丈是印光大师对自己的要求。印光大师认为,并不是当方丈不好,而是因为人一旦做了方丈,名闻利养等一切诱惑都会随之而来,如果一个方丈没有定力,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便很容易迷失方向,退失道心。整天在名利场中奔忙,便不能很好地领众熏修,也违背了出家的初衷。
不收徒弟的信条是印光大师提出的。印光大师驻锡灵岩山时,很多寺院存在着“滥收徒、滥传戒和滥住持寺庙”等三滥现象。印公针对上述时弊,在共住规约中规定灵岩山寺只传贤,不传法,不收剃度徒弟。其目的是为了真正坚持十方丛林制度,杜绝私属法眷观念,这样就能上下团结一致,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避免造成拉帮结派等不正常现象发生。
印光大师将灵岩山改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之后,自己从不登法座说法。大师认为,净土法门是佛教所有法门中最简单易行的法门。不论信徒有没有文化,懂不懂教理,只要抱定一句佛号念念不忘,临命终时一定能够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印光大师还在给弟子的信中要求:无常路险,轮回迅速,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印光大师认为,一位净业行者,只要能够专注念佛,心无旁骛,等到日久功深,自然能够往生净土。大师认为,向那些念佛修行的人讲说佛教深奥妙理,似乎显得有些多余。印光大师认为,一个讲经法师,若自身没有修证,会误导他人。而且举行讲经法会,会有故弄玄虚之嫌。
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赞誉,大师都泰然处之。大师临往生前,致德森法师信札云:“光无实德,若颂扬光,即是捡大粪向光头上堆。祈与一切有缘者说之。”上海女高中生杨信芳梦中经观音菩萨点示:印光和尚是大势至化身,即赴苏州拜谒印光大师,告以梦景。印光大师斥曰:“莫瞎说,莫瞎说,以凡滥圣,招人毁谤。此梦更不许汝对人说,否则非我弟子。”
大师反对弟子为其祝寿。大师近八十岁生日那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对僧众及居士说:
听说众道友正在为我筹办八十寿辰祝寿活动。感谢大家的一片诚心好意。不必办了,因为我个人反对祝寿活动。社会上有些人为显示权势,扩张势力而办寿,也有些人为敛财、为扬名而办寿。他们都把办寿引为光荣,可是我印光以为可耻!
正是在印光大师的坚决反对下,弟子们才没有为他举行祝寿活动。
五、专弘净土
作为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对净土宗的弘扬与发展。他一生力弘净土,凡是有信徒来问,他都告诉人要“深信因果,老实念佛”。大师推崇净土法门之殊胜,其谓:“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三根,高超律、教、禅诸宗”,因为净土法门乃:“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大师曾为灵岩山寺山门撰写对联:“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实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弥陀誓愿全收九界,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从中可以看出印光大师对净土宗的推崇。
大师认为净土法门乃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为殊胜的解脱法门。《印光大师文钞(续)》“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中说:“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虽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但能信愿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纵已证等觉之高位菩萨,犹须回向往生,方可圆满佛果。是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在谈到修行方法时,大师说:“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偏圆名异,无非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复本心性而已。然此诸法,皆须自力修持,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绝无他力摄持,令其决于现生入圣超凡,成就所愿也。唯净土法门,仗佛誓愿摄受之力,自己信愿念佛之诚,无论证悟与否,乃至烦惑丝毫未断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现生往生西方。”(《印光大师文钞(续)》“净土十要序”)
大师在谈到净土法门的难易时说:“净土法门,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尚不信。说其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诸瑞相,往生西方。……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则即可得往生之益。”(《印光大师文钞(续)》“复习怀辛书”)
印光大师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劝人念佛,他在圆寂前一天还嘱咐真达法师等人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弘一大师对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评价说:“大师虽精通种种佛法,而自行劝人,则专依念佛法门。师之在家弟子,多有曾受高等教育及留学欧美者。而师决不与彼等高谈佛法之哲理,唯一一劝其专心念佛。彼弟子辈闻师言者,亦皆一一信受奉行,决不敢轻视念佛法门而妄生疑议。”
大师不仅平时劝人念佛,而且当有弟子书信请教时,他都是来信必复。在这些书信中,大师极力劝诫弟子潜心修行净土法门。他的这些信函后来被结集为《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嘉言录》出版,成为研究印光大师净土思想的重要资料,为后世净业行人修行净土法门提供了思想指导。
印光大师的嘉德懿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叹。弘一大师曾称赞印光大师说:“大德如印光大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太虚大师也称赞印光大师言: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然折服,翕然崇仰,为莲宗十三祖,洵获其当也。当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两法师》一文中评价印光大师说:“在佛徒中,这位老人的地位崇高极了,从他的文钞里,见有许多的信徒恳求他的指示,仿佛他就是往生净土的导引者。这想来由于他有很深的造诣,不过我们不清楚,但或者还有别一个原因。一般信徒觉得那个‘佛’太渺远了,虽然一心皈依,总不免感到空虚;而印光大师却是眼睛看得见的,认他就是现世的‘佛’,虔敬崇奉,这才觉得着实,满足了信仰的欲望。故可以说,印光大师乃是一般信徒用意想来装塑成功的偶像。”
以上仅列举了印光大师嘉德懿行的部分事例,虽然都是平常之事,但伟大出自平凡。我们从大师这些平常的言行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大师思想的闪光点。印光大师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用毕生精力去研究的思想,诸如其伦理思想,儒释合一思想等等。印光大师给后世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后人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