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诫心外求法

印光大师  2015/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诫心外求法

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着魔。若不与汝说破,恐汝以此为好念头,妄想日日增长,必定着魔无疑。纵令心净妄伏,亦不可心生欢喜,对人自夸。有一分就说有十分,此亦着魔之根。(复明心师书)

所言以文字书画音乐,接引初机,入佛法海,乃菩萨大愿。然须自审有不随境缘所转之定力,则于己于人,均有大益。否则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于了生死一著子,弄得难以成就也。学佛之人,必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为真佛弟子。净土五经,须于前后两序注意。自知净土法门之广大微妙,庶不被他宗知识所摇惑。(三编·复张觉明女居士书一)

八字一事,何可代造。有求造者,当以因果宿缘开导。如其不听,只可推脱。断不可看情面而误人一生也。(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光素无学问,兼盲于目,故于古今名人著述,皆未寓目。摩诘之碑未见其文,其上下文意语脉,皆不得而知。若不奉答,恐阁下致怪,今且按我盲人本分作摸象之说,以塞其责,是则未必全是,非亦未必全非,祈明眼者裁度而去取之,则幸甚。鼓枻海师者,殆指经中每言人入海採宝之谓。不知菩提之行者,殆指禅宗,即众生烦惑示诸佛智体之谓也。意谓入海採宝者,不识本有家珍,至尊至贵,而能出生无量众宝,向外驰求,何异怀宝迷邦,骑牛觅牛。须知贪瞋痴之实性,即是佛性。若能彻悟此之佛性,则觅贪瞋痴了不可得,当体即是真戒真定真慧。

亦无真戒真定真慧之相可得。六祖所说大意如是。以此二句,为反显胜妙之文,此光之拍盲瞎摸也,不知阁下以为何如。又禅宗贵在参,不贵在讲。坛经虽有义路,若不开宗眼,不是挽宗作教,即是以迷为悟。故裴公美云,得其旨则疾成佛道,失其旨则速入泥犁。光教亦不通,何况乎宗。但二宗门庭,颇知入路。惜无足,又兼无目,故不能一涉藩篱耳。

此经亦能利人,亦能误人。若能于法法头头,揭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又复不背教义,即谓六祖出世,亦非过誉。否则既不能令人见性,又或致因宗背教,则宗教两益皆失,应公美次句之义,固不如还他本来面目为嘉耳。阁下利人之心甚切,光防误人之心亦甚切,故不得不预白,而以尽知己之区区愚忱而已。(三编·复丁福保居士书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

我们天天学戒律,佛教我们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

圣严法师《用平常心应试》

每年到了夏天,就是升学考试、求职考试等最热门的季节...

像死人一样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心要与法相应

曾经有位修行者,去参学一个很有名的道场。那里住着很...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法句经》中有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小...

警惕都市人群八大心理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虽然改善了。但心里的承受...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推荐】印光大师论逆境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

任性娇养孩子,则与杀其身过无量倍多

来书所说,皆从自己身心习气上究竟,不胜欣慰。然在凡...

念佛之外是否可兼持经咒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

【佛教词典】机水

(譬喻)众生之机根,譬如水也。性灵集二曰:台镜莹磨...

【佛教词典】部落神

部落宗教所信奉之神祇。与部落起源之神话传说密切相联...

北宋高僧四明知礼法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介绍的)的祖师爷要穿...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

怎样做才能够不打妄想而安住佛号

一般来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中间有一道...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

难忍能忍的须赖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

证严法师静思语

001 心美.看什么都顺眼 002 福.来自一颗懂得布施的心...

息灾卫生豫说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以故古圣贤皆制治于未乱,保邦...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

学会放弃,活得洒脱

一只倒霉的狐狸被猎人用套子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犹...

葡萄对人体的九大好处

葡萄,存在地球上几千年的生物,我想大家都吃过,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