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印光大师  2015/09/29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不济事。即证初二三果之人,亦难免来生因福造业,或致堕落恶道。证四果者,方了生死。此依小乘说。若依大乘圆教说,初信断见惑,与小乘初果同。七信断思惑尽,方了生死。初信至六信,尚未了生死。初信位菩萨,其神通智慧,已非凡情所能测度。况二三四五六信位乎。参禅之人,每以宗家机锋转语,净宗教宗皆无能答,为道高妙而人不能知。实则起此知见之人,亦不知古人之意。果真知者,必无自雄自矜之态。何以故,以绝妙之语,亦极平常之语。不但会得不济事,即大彻大悟亦不济事。直须完全证得,方为了事。后世能证者,实不多觏。五祖戒禅师,(五祖寺名,师戒禅师为五祖寺住持,故称五祖戒。)

于宋初名喧宇宙,门庭高峻,若龙门然,死后为苏东坡。(有事迹可证。)东坡以前世慧力,其文字见地,俱不平常,而复不拘小节,其守杭时,尚常邀妓自娱,可知戒师并初果尚未能证。何以故,以初果得道共戒,(自然而然)任运不会犯戒。若不出家,亦娶妻室。纵以杀身之威胁之,令犯邪淫,宁肯就死,决不肯犯。禅者若知此义,何敢藐视净土,高推禅宗。让愚夫愚妇,仗佛力以往生。自己甘处轮回,不愿出离乎。光说此者,恐汝不知所以然。被禅者所屈,而舍佛力以仗自力,致了生死于驴年。(尽未来际亦无驴年)

译文:

世间的学佛人,大多数都以开悟为追求,殊不知开悟而未能实证,还是无济于事。即使证得初二、三果的圣人,也难免来生因享福而造作恶业,或许以至于堕落恶道。证得四果的阿罗汉,才可以了脱生死轮回,这个是依照小乘的说法。如果依照大乘圆教的理论,初信位断除见、思二惑,和小乘初果相同。七信位断思惑尽,才可以了生死。初信到六信,尚且未能了生死。初信位菩萨,他的神智慧,已经不是凡夫的情见所能揣度的了。何况二、三、四、五、六信位呢?可见仗自己的能力了生死,是如此之难。

参禅的人,每每以宗家的机锋转语,净宗教宗的学人都不能对答,而觉得禅宗道法高妙。实则有这种知见的人,也不完全知道古人的用意。果然真知道的人,必定不会有自傲自夸的心态,为什么呢?因为机锋语录虽然绝妙,也是极其平常的话。不但会对答语录无济于事,即使大彻大悟也无济于事。直到必须完全证得了,才可以了生死。后世修学的人,能够实证的人,实在不多见。比如五祖戒禅师,(五祖寺名,师戒禅师是五祖寺的住持,所以称他为五祖戒。)在宋朝初年名气相当大,门庭徒众相当多,死后转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有事实可以佐证。)

苏东坡因为前世智慧高超,所以他的文采见识,都很不平常。而却不拘于小节,他在镇守杭州的时候,还常常招妓玩乐,出入妓院淫妨,可知五祖戒禅师并未能证得初果圣人,为什么呢?因为证果圣人得到道共戒,自然而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犯戒。这种人,如果不出家,也会取妻室,然而纵然以杀他的身体相威胁,让他犯邪淫,他宁可马上就死,也是决不肯犯的。修禅的人如果知道这个道理,怎么敢藐视净土,抬高禅宗。让丝毫不懂得谈玄说妙的愚夫愚妇,都可以仗佛力往生西方,而自己却甘心仍旧轮回六道,不愿意出离呢?

印光说这些话的意思,是怕你不知道其中的所以然,被参禅的人所折服,而舍弃净土佛力,依仗自己的能力去参禅,以至于了脱生死在驴年。(也就是说办不到的事,因为穷尽未来际也没有驴年。)    ——《文钞》之《复化凡居士书》(节录) 印光大师着述 佛弟子 敬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生死心切,道心就自然好

今天在禅堂里面种的是般若因,所以禅堂里面称智慧堂,...

闭关念佛截住妄念流

这句佛号一定要如香象过河,要截得住意识流,截住它。...

情欲如水,因果轮回如堤坝

原文: 譬如长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横流。人情如水,...

印光大师法语摘录之信愿篇

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唯兹...

十里山坟,就是阎王的催命信

看了(祭奠亡人)这一幕情景,我们净土行人就得要想到...

正行杂行都是往生之行,但是功能作用还是有差别

善导大师他的行门里边有一个特色,就是正行与杂行。 什...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禅诗三百首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

印光大师答缘净居士问

问: 念佛行人,首宜以严持五戒为急务,庶念佛易得心净...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

【佛教词典】加行善

何等加行善?谓依止亲近善丈夫故。听闻正法如理作意,...

【佛教词典】发心寺

日本曹洞宗寺院。位于福井县小浜市伏原。山号灵松山。...

【视频】界诠法师《佛学基础》2014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2014

【视频】开悟后的境界是怎么样的(绍云长老)

开悟后的境界是怎么样的(绍云长老)

【视频】宏海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普济寺

宏海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普济寺

禅净二宗的区别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

怎样才能看淡得失,轻松潇洒的生活呢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拥...

知初出家,必住丛林,先修福本

参禅人,首立冲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

念佛之前的心态准备

在《印光大师文钞》讲到一个事,他说有一个年轻人,这...

我今念佛,必得见佛

现前一念心性,本与佛同体。佛已久悟,而我犹迷。佛虽...

生意财源不顺是何因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星云大师《如何进入佛法》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辅导员、各位同学: 今天是...

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问: 师父,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推荐】为何越修行习气却越严重

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

珍惜生命中每一场约会

现代生活忙碌紧凑,和朋友约会、和事业相关的人商谈,...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原文】 然十方诸佛,净土无量,经论偏指归极乐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