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知足的人是最快乐的

证严法师  2016/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知足的人是最快乐的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人生什么都是幻化无常,假使存着计较的心,只会造成身心的苦难。

所以《八大人觉经》的第二个警觉,就是让我们知道“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段文字虽然很短,如果做得到,身心肯定是海阔天空,当然,这对一般人来说好像不是很容易,但是对修行者却非常重要。

一位勤政爱民的国王,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庶稳定。有一天他突然想:自己向来勤于政事,我这么努力,到底百姓的生活形态又是什么程度?”大臣就向国王禀告:“国王,依我所见,人民的生活富乐安康,国王可以拨出时间到城外走走,实际探访。”国王想想也对、自己从来没有出城巡视过,就接受大臣的建议巡视国土。

老百姓听到国王出巡都非常欢喜,平时能安居乐业,都是因为国王的德政,所以人民自动自发的,预先将国王巡行经过的路线清扫、布置一番,恭迎国王的到来。

国王走了一回,沿途得到民众的欢呼拥戴,眼前所见尽是一片富有、亮丽的景象,次第巡视后,国王就欢欢喜喜地回到王宫。回宫后,他又不断思考:人民都这么富有,到底对国家有什么利益?不如把人民的财产都集合起来,看看大家的财富究竟有多少?说做就做,命令发布下去,人民也都很配合一一呈上财产清单。

其中有一位城中的大富长者,呈上的财产数目只有三千万,国王明知长者很富有,财产怎么可能只有这样而已?所以就召见这位长者:“那天路过你的房子,又大又豪华,大臣也说你家财万贯,绝对不只三千万的数字,你胆敢欺骗我!”

长者闻言,不慌不忙地回答:“国王,我没有欺骗您,我所有的私财就是这些。”国王又问:“财产就是你的,为什么还分什么‘私财’呢?那么,其他的钱要做什么?”长者说:“我能够自由应用的,才是我的私财。这些钱都是用来救济人群、解除人的苦难,看到有人贫穷困难,能够自由付出,这才是我能运用的部分。至于其他财物,不过是五家共有。”

国王一听感到十分好奇:“什么是‘五家共有”?”

长者就恭谨地说明:“所谓五家,第一是火,第二是水,第三是恶政,第四是不肖子孙,第五就是盗贼。”国王听了很感兴趣,就请他详细解释。

“水是天然的灾难,这种无常的天灾不可抗拒;火也一样,经常都有意外发生。盗贼以偷抢为业,有钱人是盗贼所注目的焦点,时常会受强盗劫掠。再来是贪官污吏;最后是好吃懒做的不肖子孙,就算有金山、银山,还是会坐吃山空。所以财产是五家共有,到头来生命终了时也带不去,只有眼前还能把握机会付出。”

国王听了深表赞同:“是啊!人生真的是无常。”

回头看看现在的地球,灾难频仍,水大不调就水灾泛滥,动不动又是土石流。之前澳洲、美洲、欧洲纷传森林大火,焚风一吹,树木互相摩擦,火势一发不可收拾,连救火队都束手无策,除非老天有眼降大甘霖,否则只有任其烧干烧尽:而后续对地球生态、气候的影响,更是难以评估。

看!实在很可怕!国家再富有,遇上这种天灾,也同样无法可想,何况还有人为的侵犯,就像那位奖金得主一样,有了财富却引来杀机。

近来尤其听到许多企业遭银行拍卖资产,或是拍卖大楼、大片的高尔夫球场。正是因为很多企业都只是泡沫经济,企业愈做愈大,同时不断向银行借贷款项,继续拓展业务,其实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根本抵不上贷款金额。经济好的时候,表面看来名声大、资产多,但是有的人一个月利息要缴几千万,景气不好的时候,利息缴不起、贷款还不出,当然只有宣布破产,任凭银行拍卖一途了。

财富恰似水上泡,争名夺利汲汲营营,到底能享受多少?认真去想,吃饭的时候,一只手只能端起一个碗、拿一双筷子,桌上再有多少菜色,肚子只有一定的容量;睡眠时,一个身体要睡多大的地方?三尺宽、六尺长的一张床,应该就能睡得很安稳;身上穿的,一次也只能穿一套衣服。这样吃得饱、睡得稳、穿得暖,已经提供了基本的的生活,不必多么富有,就能过得平安快乐。

其实,富有是内心的感受,“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心理上如果不满足,永远都是最贫穷的人。

我们学佛,要学会如何管理,有钱时要懂得如何使用;没有的时候也不要计较,这样的人生就是幸福的好人生。

过去也说过,一般人智慧的理财是将财产分成四分——一分奉养父母;一分供给妻儿;第三要为社会做一些好事;第四则是留一些本金好好经营事业。如果没有本金,却一直借钱做大事业,这是很危险的事,现在的社会就是犯了这种毛病,只有一分本钱就做十分事业,双脚踏进空中楼阁。

“生死疲劳,由贪欲起”,世间看透了只是一条轮回路而已,为了欲念填不足,今生辛辛苦苦,来生还是一样吃苦不尽;如果能去除贪欲的诱惑,知足的人就是最快乐的。

记得台湾九二一地震后,我们盖了一些大爱屋提供给灾民居住,十二坪的房子不大,但是每一户都得到一幅《静思语》“屋宽不如心宽”,鼓励大家与其求屋宽,不如求心地宽敞。所以“少欲无为,身心自在”,面对现实能安分守己,拥有的时候要多付出;没有的时候也无非分的贪念。

学佛,一大重点就在学得减低欲望,看看在大自然的境界中,无为无欲就是自然,这种少欲无为才是修行者的境界。学佛没有什么特别,最重要的是这念心,把心顾好,不要开放心的欲门,如此就能身心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净慧法师:人生的三大缺陷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

如何能增进人生的幸福呢

我们都想过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幸福快乐不是光想就有...

想求的求不到,想舍的又舍不脱

学佛的想求解脱,我们知道,不想执著,不想烦恼,这么...

应本着怎样的心念来为人处世

近年来,由于社会讲求道德的声音低落、价值观念偏差,...

给每个人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朋友去远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朋友是个勤...

如何摆脱不幸的人生

问: 工作处处受挫,感情上也不顺利,全世界都不理解...

人生的三道题目

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 最后一节课,老师...

人生路上,请远离这六种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警惕无常,行善修福

《佛说无常经》云:「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大海深...

慎选人生方向

世间有许多微妙的事,譬如心境,有时一点点起心动念,...

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

修行学佛前应先学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再去照顾...

待人要退一步,爱人要宽一寸

学佛,一定要学得心在宁静中。能够如此,则普天之下的...

【佛教词典】僧祇

(术语)Sā?ghika,译曰众,数。僧祇部,僧祇律,僧祇...

【佛教词典】五无间

五无间业的简称,又名五逆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

珍惜我们的时间

看得见的,我们比较容易在意,比如金钱;看不见的,我...

没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当我们眼里看到这个是垃圾人、那个是垃圾人时,我们应...

好人缘就是巨大财富

好人缘是一个人的巨大财富。有了它,事业上会顺利,生...

一世精勤,功超累劫

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

受果报的时候,会因造业的人多而减轻吗

问:在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世尊的头痛了三天。这是...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

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

修行人要远离六种颠倒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 纵发善...

随缘自适,烦恼即去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而诸凡用度...

学佛之前诽谤过净土法门该怎么办

问: 若在学佛之前因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容易法门,而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