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证严法师  2017/1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若能融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观念,则是平等慧,智与慧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大慈悲。慈悲之行,须以智慧来推动,才能精确无偏。

除了慈悲、大爱,更需要有信心,不可以有疑惑。人若有疑虑,则心志不坚,会时常犹豫:“做利益众生的事,是不是在人群中攀缘?是否只修福没有修慧?是不是能够解脱六道轮回呢?”既然本着大爱投入人群,若还有这些疑虑,心就无法坚定,而且在人群之中难免烦杂,就会想找一处清净的地方,久而久之即慢慢脱离人群。一旦脱离人群,想要发挥这份大爱,就没有机会了。菩萨必须在人群之中行六度万行,若不在人群之中,如何引导众生发菩提心?又如何救拔众生苦难,给与众生快乐?

菩萨安住于发心道处。我们学佛就要一心一志,不要起疑惑,一有疑惑烦恼,绝对无法精进;对人起疑心,对道起疑心,做人就不会成功。总而言之,我们必定要有信心,才能够精进于菩萨道上,才能够完成正确的大爱。

我们既然有了这份爱,就不能够有“我慢”。慢心会使众生远离我们,而我们也无法投入人群,傲慢是大爱之敌;若有傲慢的形态,就无法亲近众生,发挥度化众生的功能。

所以,发愿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贪、嗔、痴、慢、疑,这是立志、立愿、立行的大敌。心魔起时,众道减损,所谓“魔起道不存、道起魔消灭”,若想成道,就要先灭除这五种心魔,使它无法与道并存。学佛不离生活,生活不离学佛,在日常生活中,要力行菩萨道,不可灭失了道心,不要生起这五种心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这个是非怎么能听呢

这个习气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用一种比喻就很容易了解...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

提起心念,对治内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紧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诵...

纠正不好的习气

有位女士的说话音量惊人,即使只对一、两个人谈话,也...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是自己内在的魔王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

全真在妄,所有真实功德就在妄想当中

蕅益大师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就是说我们...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幸与不幸,完全由自己而定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

证严法师《灵验和不灵验》

贪婪渴求人生贫困的「因」, 心中无欲即远离求不得的...

学菩萨精神,走菩萨路

既然要学菩萨精神,走菩萨的道路,就必须时时立下善的...

【佛教词典】有余

(一)梵语 sopadhi-?esa。指未究竟至极,尚有余存之义。...

【佛教词典】胜进行业

【胜进行业】 p1103 世亲释五卷二十二页云:胜进行业者...

临终神识昏迷,给此人念佛能不堕落三恶道吗

问: 《地藏经》中云,临终人能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

禅是佛心,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心

问: 有师父提倡禅净双修,强调戒定慧,主张打坐,要学...

午睡要注意的事项

中午睡上1小时,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

【推荐】不要倒霉了才来学佛修道

像你们又修道又念佛又学密宗,其实我当年也一样,反正...

地藏菩萨的净土在哪里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

受戒容易守戒难

我们常常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对一般人而言,确是...

素食打造不长癌的碱性体质

善养生者和,无寝食,后医药。清黄凯钧《友渔斋医话一...

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是否感觉很风光

某某师!要是有人,你在那讲经说法,或者你在放蒙山、...

楞严经导读

凡大部头的佛经,若欲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必先要选择...

在家居士简易又有效的烟供仪轨

烟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胜的加持物和食品...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阐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业洪深。因此于禅...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