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

2015/1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愚人与智者的差别。佛说:“愚痴人常犯三种过失,大众应当要远离,是那三种过失呢?愚痴人对于不能想的事情却偏要想;不能论说的事情却偏要论说;不能做的事情却偏要去做。”

“什么是不能想的事情却偏要想?愚痴人心当中经常萦回忆念这三件不该想的事情。第一、总是嫉妒着他人;第二、经常对于他人的财物及女色起贪念;第三、心生妒意,口出不善的言辞:‘他所拥有的一切,如果都属于我的,那该有多好!’愚痴的人心心念念都想着不能想的事情。

“什么是不能论说的事情却偏要论说?愚痴的人常犯四种口过,哪四种呢?愚者常喜欢说妄言、绮语、恶口,以及说挑拨离间,让彼此不和的言语,这些都是愚人常犯的四种口过。

“什么是愚人所做的恶行呢?愚人心中时常想者杀生、窃盗、邪淫种种恶念,因而造作这些恶法。所以,比丘们!愚者常有这三种心行,也习惯于造作这些恶业。”

佛继续说道:“比丘们!智者有三事,所以长念修行,一心向道,是那三件事情呢?第一、智者思惟着应当思惟的事情;第二、论说着应当说的言论;第三、力行应当做的善行。”

“什么是思惟应当思惟的事情呢?智者心中常正思惟三事:不贪妒、不瞋恚、不愚痴,常行正见。见他人财物,不会生起贪念,这正是智者心中只思惟应思惟的事。”

“什么是谈说应当说的言论呢?有智慧的人成就四种善的口业:自己不妄语,也不教人妄语;见他人妄语心不喜乐,智者便是如此善护口业。此外,智者自己不绮语、恶口、两舌外,也不教他人绮语、恶口、两舌,有智慧的人是如此成就口业的善法。”

“什么是智者所成就立身行持的善业呢?智者时时观照行为,无所恼害触犯。所以智者不但自己不杀生,更不会教使他人杀生,若见他人杀生心不喜乐;不但自己不偷盗,也不会教他人偷盗,如果见到他人偷盗心不喜乐;自己不邪淫,见到女色心中也没有淫欲心,更不会教他人邪淫。当见到年长的妇女,就视同自己的母亲;见到年纪相仿的女众,就像看到自己的姐姐一样;而见到年纪小的女孩,则当成自己的妹妹,用平等心来对待一切人,这就是智者所成就的三种身行,是智者所行之事。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这三种有为之相。”

“所以,诸比丘!应当舍离愚者三相,奉行智者所行之法,比丘们!要这么去实行!”

所有比丘听闻佛陀开示后,都欢喜奉行佛陀的教诲。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二(三供养品)第二十二》

省思:

古人有云:“万里途程,不离初步”,儒家的核心思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端正品德开始,一路至于止于至善。修行亦是从修习“十善法──身不造杀、盗、淫;口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不起贪、瞋、痴”着手,然后渐次入于佛智。正所谓“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若能于二六时中奉行十善,以此为基础,便能步步向上,菩提道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不要向鬼神外仙请教

因为我们本师已经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间...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三毒所发出来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

伐树撅根的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

背麻的人

某地有两个朋友离家外出,他们打算出外找些事情做,积...

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

如何解决人到中年的困惑

问: 弟子的丈夫在国内一所大学某机关任职中层干部多...

【推荐】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

被烦恼贼掠夺

从前,有两个人结伴同行,希望在旅途中彼此有个照应。...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佛学漫画】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你是月光族吗?你是否认为钱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

邪念一动,就是罪业

对于邪淫的意乐(意乐,包含想、动机和烦恼三方面意思...

北魏高僧昙鸾大师

在佛教史上,有一位号称菩萨皇帝的这么一位君主,就是...

【佛教词典】永不现行位

即在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之“十地”中,自第八地以后至佛...

【佛教词典】不与取

梵语 a-dattādāna。十恶业道之一。谓他人不与而自取...

说说吃仿荤素食的尴尬事

大家都知道中国汉传佛教自梁武帝极力倡导素食并数次下...

仁清法师:佛教并不主张「福荫子孙」

佛教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因缘果报,毫厘不爽,因...

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陈永寿问结局。菩萨示偈曰: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

修习慈心

一早,舍利弗进城托钵,遇到一名老妇人在路旁哭泣。舍...

坦荡面对挫折,从容迎接失败

从记事开始。我们便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 求学时,...

有所执着,必有所束缚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

【推荐】用三三四把佛号摄住

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而产生信心;也观察净土的...

太虚大师《念佛往生的原理》

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这是拨正一种观点,...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

如何开示妻子同生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在未出家之前,他是示现一个结婚好了之人。他...

贪嗔痴放不下,八苦离不开的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不利于众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