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离欲解脱大丈夫

2016/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离欲解脱大丈夫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一位比丘来到佛陀的住止之处,恭敬地顶礼佛足后,退坐一旁,然后向佛请法:“世尊!常听闻佛说‘大丈夫’。请问世尊,什么样的修持足以称为大丈夫,又如何不能称做大丈夫呢?”

佛陀告诉比丘:“太好了!你能问如来‘大丈夫’的真义。请仔细听!并且用心思惟我所说的道理。”

“如果比丘集中心念专注修习身念处观——观身不净,当他修习身念处观后,内心仍然离不开种种欲望,不能从中得到解脱、尽除一切有漏烦恼,这种修行人就不能称其为大丈夫。为什么呢?因为心被欲念缠缚,不得解脱。再者,如果比丘修习受念处观——观受是苦、心念处观——观心无常、法念处观——观法无我,可是内心仍然离不开种种的欲求、想望,不能得解脱、尽除一切有漏烦恼,这种修行人也不能称其为大丈夫,为什么呢?因为心被种种欲念缠缚,不得解脱自在。”

“如果比丘专注一心修习身念处观,心因此能够远离种种欲望而得到解脱,并尽除一切有漏烦恼,我说这种修行人,足以称之为大丈夫。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已经得到解脱自在。相同的道理,如果修行人修习受念处观——观受是苦、心念处观——观心无常、法念处观——观法无我,当他依身、受、心、法四念处专注修持、落实观行,使心远离贪爱、欲染,并从中得到解脱、尽除一切有漏烦恼,这种修行人足以称之为大丈夫。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已经解脱烦恼缠缚,得到自在。所以,这就是大丈夫与非大丈夫的区别。”

佛陀开示后,在座的比丘们闻佛所说,皆法喜充满,顶礼佛足,退而离去。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一四)》

省思:

《大般涅槃经》中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行者对于外在境界及自身,当以“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在行住坐卧中精勤思惟,触物即照,以正智、正念调伏世间上的贪着、忧恼,进而从有念达到无念,心始终安住在觉性上,日久功深,定能漏尽无明烦恼,成为真正离欲解脱的大丈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清净光明真富贵

在波罗奈城有一位长者之子耶舍,非常聪明且富贵胜人,...

无穷的欲望,导致无限的危机

北极的因纽特人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

娑婆世界是苦难的世界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

不净观如何修

问: 不净观是对治什么烦恼?如何修? 惠敏法师答:...

文珠法师《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今天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我们生长...

欲望来了怎么办?你需要这十五个退欲灵丹

对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于未然,在你被淫欲控制将要手淫...

有了爱欲,就不能见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佛学漫画】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

高僧们的他心通

他心通有种种不同,如果是已经证道的圣人,比如澍庵,...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

【佛教词典】渐江

(1610~1663)明末清初画僧。安徽歙县(今休宁县)人...

【佛教词典】观音聪明咒

(经名)陀罗尼咒经有观世音说咒药服得一闻持陀罗尼,...

人生相报十大恩

1、父母养育之恩。十月怀胎,冒险分娩,精心喂养,呕心...

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

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

随烦恼二十:言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秘悋为性。...

圣严法师:智慧与福报

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也可能会带...

【推荐】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

放下我执,精进努力

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纠缠是烦恼的主要来源。尤...

仙叹富者的布施

佛陀的过去世曾是一位大财主,名叫仙叹,非常富有。因...

倾听生命的呐喊

一头牛的死亡 四五个穿长筒胶鞋的屠夫把一头牛拖进了屠...

人生之解析

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

智谕法师:开智慧

清净心是智慧种,一般人误会,认为多读诵可以生智慧,...

为何弥陀一身能接引百千万亿众生

原文: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

念诵《普贤行愿品》能得到五种果报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