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罗门

2016/09/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罗门

有一天,摩诃迦遮延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众,来到婆那国的一个深池水畔。当时迦遮延尊者的德风名声早已流传四方。刚巧有位受人尊敬的长老——奸茶婆罗门也带着弟子来到池子附近。上色婆罗门听闻德高望重的迦遮延尊者正在不远处游化,于是决定前往拜访。

上色婆罗门率领五百位弟子来到迦遮延尊者前,共相问讯作礼后,坐在一边。等了一会儿,却不见尊者引导自己年少的弟子,向年长的婆罗门作礼。婆罗门便疑惑地问道:“尊者!您这样子如法吗?没有让年少比丘到年长高德的婆罗门面前行礼。”尊者回答:“婆罗门!你应当知道,乘如实之道而来、觉行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世尊,曾经开示过‘二地’的道理。什么是‘二地’呢?一名为‘老地’,二名为‘壮地’。”

婆罗门问道:“什么是‘老地’?什么是‘壮地’呢?”尊者解释:“如果有一位婆罗门,已经年迈达八、九十岁高龄,可是生活放纵、淫欲无止,造作种种恶行,虽然是一位年长的婆罗门,但只适合处在年轻人、晚辈之地,所以称作住在‘壮地’。”

婆罗门继续发问:“什么是青壮年人,而住在‘老地’呢?”尊者回答:“婆罗门!如果有比丘,不论年龄是在二十、三十、四十或五十岁,远离淫欲,更无造作不良善的行为,就可说是青壮年处于长辈、受人尊敬的境地,所以说住在‘老地’。”

婆罗门再问道:“在座当中,是不是有一比丘不犯淫行,也不造作恶事呢?”迦遮延尊者回答:“此众当中,没有任何一位比丘习染淫欲、造作恶事!”

年长的婆罗门听到尊者的这番开示,马上从座位起身,以恭敬心顶礼诸位比丘,并惭愧地说:“诸位比丘虽处壮年,却达到受人尊敬的‘老地’;而我辈年长婆罗门,犹如处在后生晚辈之‘少地’啊!”

婆罗门说完话,随即又走到迦遮延尊者面前,同样恭敬地顶礼尊者,并向尊者陈述:“我,从今以后,至诚皈依迦遮延尊者及比丘僧,尽形寿不杀生。”迦遮延告诉他:“汝莫皈依于我,你应当要归依的是我所归依者。”

婆罗门问:“尊者,请问您归依于谁?”这时,迦遮延尊者便朝着如来涅槃的方向长跪,合掌说:“有释迦族的王子,舍弃王位、出家学道,彻悟无上真理,我一直归依于他,他就是我最尊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

婆罗门迫不及待地问:“请问释迦牟尼佛在哪里?我现在想要见他”尊者回答:“世尊已入涅槃。”婆罗门感叹地说:“倘若如来住世,我们一定不辞千里前往礼拜、请法。如来虽然已经入涅槃,我等至心再次归依、顶礼佛法僧三宝,尽形寿不再杀生。”

上色婆罗门及五百弟子,听闻迦遮延尊者所开示,皆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劝请品第十九(九)》

省思:

故事中,年少比丘得以住于老地,关键在于持守戒律、不造诸恶。修道、悟道无年纪老少之别,如同古德云:“不在年高在性灵。”虽然人人本具清净心,但心中的贪、瞋、痴三毒烦恼,必须透过严持戒律、断恶修善化除之,让这念心本具的慈悲与智慧彰显,如此转凡成圣,便是常住于“老地”的修行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广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经笺要》讲到说,过去在湖南有一...

《法音》杂志专访界诠法师

(原载于《法音》杂志2002年第11期) 界诠法师,1959...

舍身护戒之旃陀罗

佛陀开示大众:修行宁愿舍身命终,也要勤修四不坏净,...

发愿度人进佛门但并不如愿,是否应放弃

问: 值此末法时期,善知识难遇,众生不知念佛。弟子...

一代高僧玄高法师:愿生恶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

三聚净戒功德难量,自持获益转授众生

如明日月璎珞珠者,日消罪雾,月照夜幽,珠疗贫穷,律...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

文殊菩萨善巧度化外道

在说法会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向舍利弗说道:我曾经见...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心田中的野草与菩提种子

在没有修学的那些年,我为金钱忙碌,为名声忙碌,为了...

不食肉戒的由来

佛陀在印度波罗奈国的时候,有一病比丘害了肚痛腹泻之...

贫人变富豪

过去在罗阅只国,有一位婆罗门非常贫穷,即使努力工作...

【佛教词典】色法非等无间缘

【色法非等无间缘】 p0572   大毗婆沙论十一卷四页云...

【佛教词典】八部鬼众

四天王所率领的八部鬼众,即乾闼婆(华译食香鬼)、毗...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

六大进补的误区

误区一:用进补代替锻炼 医学家对人们提出忠告:生命...

圣严法师《跳出自己设的陷阱》

曾经有过这么一则新闻:有一位太太要她先生回家时,顺...

别把自己看的太重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

极乐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为何却感觉不到

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

一罐糖

有一个农夫,生了八个儿子,只生了一位掌上明珠,他对...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

【佛学漫画】一代高僧悟公上人

悟公上人的一生建刹安僧,培养僧才,化导群迷,接引众...

生命的颠倒与真实

厌离娑婆的心,和欣求净土的心,可以是互动的,有时候...

显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义

余四十年前,在苏州胥门外小日晖硚放生池(灵岩山下院...

善恶业因 果报自召

昔日,佛接受频婆娑罗王供养,住于杖林塔,为频婆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