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谁偷了摩尼宝珠

201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位威仪庠序的比丘沿路托钵,来到穿珠师的家门口,技艺精湛的穿珠师正全神贯注、战战竞竞地为国王穿着稀世珍贵的摩尼珠。穿珠师蓦然抬头,见比丘托钵立于家门,急忙起身迎请比丘入内,旋即准备饮食供养。此时,一只大鹅摇摇晃晃地走进屋内,见到地上的摩尼珠犹如一团赤肉,长颈一伸,巨喙一啄,一团赤肉转眼即入鹅腹。

穿珠师恭敬供养比丘后,欲继续穿珠的工作,却遍寻不着摩尼珠,大惊失色:‘我家贫穷,如今丢失了国王珍贵的宝珠,将如何偿还?’

‘还我珠来!’心急如焚、不分青红皂白的穿珠师大声地对比丘说着。

‘此珠为鹅所吞食,我今若告知实情,穿珠师必杀此鹅以取珠,我该如何用计,令免此患?’比丘内心不断地思忖。思惟既定,比丘说道:‘为护他命,唯有以己身相代,除此别无他法。我今以此护戒之因,他日必成解脱圣果。’穿珠师听了,仍不明就里,大声威胁:‘快把宝珠拿来!否则对你不利。’‘我没拿你的宝珠’比丘从容地回答。‘这里除了你,更无他人在此,难道是别人偷去了宝珠!’穿珠师边说边将大门关上。比丘顿时陷入绝境,犹如误入重围的孤鹿,求救无门。然而只见比丘面无惧色,从容整衣以待。穿珠师见状:‘你想与我决斗!’‘不,我不会与你搏斗。我只是遵循比丘即使身受巨苦,临终时仍不露身形的教诫,故先行整衣,以免遭你笞打时衣不蔽体。’

见到比丘坚定沈着的神情,穿珠师心想:‘不以棒棍相逼,是不可能要回宝珠了。’

‘啪!啪!啪!……’一阵棒打如雨点般落在比丘身上。

‘宝珠在那儿?快拿出来!’

‘我没拿你的宝珠!’身受巨痛的比丘仍旧如前回答着。

穿珠师见比丘宁死亦不肯说出宝珠去向,不觉懊恼悲泣地向比丘顶礼说道:‘我今虽扑打你,内心却深受痛苦的折磨,一者遗失宝珠,深恐国王降罪。二则为寻回宝珠而责打比丘,身造恶业。你是出家人,应断贪爱心,快还我宝珠,如此能令你不再受杖打之苦,亦让我免去国王的责罚及杖责比丘之罪。’

比丘心生悲悯地说:‘出家人捡拾破旧布为衣,乞讨为食,树下为家,以此为足。对于宝珠,实无贪取之心,为何你一昧将我当作偷贼?’

‘不用多说!’软硬兼施仍不得珠的穿珠师,更加嗔怒地杖打比丘,滴滴的鲜血从口鼻淌落地面。一旁无知的大鹅,见地上一摊鲜血,立即上前啄食。气极败坏的珠师,举取手中木棒,向鹅一击。‘大鹅现在如何?’顾不得自身累累伤痕的比丘急声问道。‘鹅是生、是死,与你何干?’穿珠师不悦地反问。比丘自行匍匐至鹅处,见鹅已死,伤心地说:‘我忍受杖打的苦毒,只为让鹅得以存活。如今我命未绝,鹅却先我而死,原本希望护鹅命而得解脱的功德已无法成就。’

‘一鹅之死,区区小事,为何让你如此伤心悲切?’穿珠师大感不解。比丘答言:‘往昔佛作菩萨时,为救度众生,不惜身命以救鸽;我今以恳切敬慎的心,欲学菩萨舍身护生的行止,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以保鹅命。怎知你一怒竟将鹅杀害,令我心愿不得成就。’穿珠师听完,犹不懂话中端倪,恳请比丘再为详说。

‘先前你入内准备饮食,不慎将摩尼宝珠拂落地面。宝珠映我赤色袈裟而成赤色,大鹅无知,将宝珠误为赤肉,即便吞食。我心思惟:“你为取回宝珠,势必杀害此鹅。”因此为护鹅命,宁身受苦痛逼切,终不愿说出原委。’比丘娓娓道来。

穿珠师取刀开剖鹅腹,一见宝珠,当下嚎啕大哭:‘您为护鹅命,不惜舍身,而我失珠情急无智,却杖责比丘,实为愚痴。’于是向比丘五体投地礼拜忏悔,并且表示:‘您清净的行止多么令人赞叹,坚定的戒行益发使人敬仰!为护鹅命虽身受极苦,仍坚持护戒无有毁犯,此事更是难能稀有!’

忏悔后的穿珠师,恭送比丘还至住处,对其舍身护生持戒的慈悲行止,更生起无比的信敬尊重心。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十一》

省思

佛典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有情者爱惜己命,与人类无异。‘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划清波。’文人生动的诗句亦点出天地因万类有情的存在,而显得更加意趣盎然。倘能以慈悲心尊重、珍惜一切生命,这念心将更贴近生命,开展出另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度众生喻

过去有一位名叫须弥罗的比丘,言谈诙谐幽默。有一次,...

见人有难,难道不应该伸出援手吗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古代大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

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命。...

泥问佛祖

泥土问佛祖: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

证严法师:普天三无

明理者要有宽大的度量,来容纳世间的人事,不可得理不...

扶起对手比击倒对手更有力量

小和尚跟方丈学武,觉得很辛苦,心想,如果有一招制敌...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学

从究竟意义来说,四无量心是我们每个人提升精神层面的...

对于冥顽不化的恶人,我们该坚持吗

问: 法师,实在难以对恶人和我讨厌的人生起真实的慈...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还重吗

韩国的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

以貌取人,人间的通病

宋朝的江西从悦禅师参访云盖守智禅师的时候,对谈不到...

斋僧获福

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

善择住处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告诉比丘们:在大...

【佛教词典】悉昙四十二字门

就梵字之字母四十二字而各别论其义门。又作四十二字门...

【佛教词典】钟头

(职位)禅寺司晓,昏,斋钟,定钟,四时鸣钟之职。鸣...

平安就是轮回对你最大的赏赐

森林当中有一只狮子,野兽之王嘛;它去吃了一只鹿、饱...

妙莲老和尚自述闭关苦修的传奇20年

环境愈苦道愈坚 俗语说多难兴邦,如果生活安适,人心就...

图解手淫的危害

摘要: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道德和欲望的冲突。特别...

临终接引愿,预设的护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

心量越大的人,越能成就大事

我们要在生活当中体验什么是发菩提心。自己真正发了菩...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

如何安住我们的心

当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请教: 源问:怎么用功? 慧...

星云大师《婆媳与母女》

在一个家庭中,母女之间的问题比较少,婆媳之间的问题...

没有众生,一切菩萨不能成佛

一切菩萨成佛,他的依据就是众生。没有众生,一切菩萨...

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最愚痴的行为

问: 人的容忍量有其极限,如果对方经过重复纠正还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