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苏东坡的前世后身

2018/07/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苏东坡的前世后身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在修炼文化较为普遍的古代就更为常见。

苏东坡的前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却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实他自己已经多次在诗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南华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

元丰七年四月,苏轼在抵达筠州前,云庵和尚梦到自己与苏辙、圣寿寺的聪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戒和尚,醒来后感到很奇怪,于是将此梦告诉了苏辙,苏辙还没开口,聪和尚来了,苏辙对他说:“刚才同云庵谈梦,你来也想一起谈梦吗?”聪和尚说:“我昨天晚上梦见我们三人一起去迎接五戒和尚了。”苏辙抚手大笑道:“世上果真有三人做同样梦的事,真是奇怪啊!”

不久,苏东坡的书信到了,说他现在已经到了奉新,很快就可以同大家见面。三人非常高兴,一路小跑赶到城外二十里的建山寺等苏东坡。苏东坡到了后,大家对他谈起了三人做相同梦的事,苏东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岁时,也曾经梦到我的前世是位僧人,往来陕右之间。还有我的母亲刚怀孕时,曾梦到一僧人来托宿,僧人风姿挺秀,一只眼睛失明。”云庵惊呼道:“五戒和尚就是陕右人,一只眼睛失明,晚年时游历高安,在大愚过世。”大家一算此事过去五十年了,而苏东坡现在正好四十九岁。从时间、地点和多人相似的梦来看,苏东坡是五戒和尚转世已经无异议了。

苏东坡在杭州时,曾与朋友参寥一起到西湖边上的寿星寺游历,苏东坡环视后对参寥说:“我生平从没有到这里来过,但眼前所见好像都曾经亲身经历过这似的,从这里到忏堂,应有九十二级阶梯。”叫人数后,果真如他所说。苏东坡对参寥说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经就在这所寺院中。”此后,苏东坡便经常到这所佛寺中盘桓小憩。

大约元佑初年,苏东坡曾与黄庭坚一起去拜见一老者,老者一见面就说苏东坡的前世是五戒和尚,而黄庭坚的前世是一女子。苏东坡点头不语,黄庭坚却根本不相信,老者对他说:“你到涪陵时就会有人告诉你。”黄庭坚认为涪陵是被贬的官员才能去的地方,自己怎么会去呢?后来他果然被贬到了涪陵,几次梦见一女子托梦告诉他前世之事,方才不得不相信先前老者所说的话。

佛印和尚的前世

这五戒和尚又是何人呢?据说他一目失明,还有一师兄叫明悟,五戒因为一念之差,同女子红莲有了苟且之事,犯了奸淫之戒,结果事情被已经有神通的明悟和尚看破,五戒羞愧难当,便坐化投胎去了。明悟已经预见五戒下一世可能谤佛谤僧,这样可能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于是他也赶紧坐化,紧追五戒投胎而去。到了这一世,五戒投胎成了苏东坡,而明悟就是苏东坡的好朋友佛印和尚。苏东坡刚开始时真的不信佛法,醉心功名,但佛印一直不离不弃地追随左右,苦心劝化点悟于他。自身的亲身遭遇,加上佛印的不断劝化点悟,苏东坡终于醒悟,不但深信因果轮回之说,而且崇信佛法潜心修炼。

苏东坡去世时,他对守在床边的三个儿子说:“我平生没做什么坏事,相信不会坠入地狱的,你们不要太伤心了。”又告诫人们佛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遗憾自己已经回升无力了,他说道:“看来西方极乐世界是有的,但我现在已经用不上力了。”

苏东坡的后身为袁宏道

到了袁宏道这一生,他的修行就稳定而成熟。我们看到他才华不凡,却少了苏东坡这一生的锋芒毕露,也使得他不如苏东坡的传说丰富生动,这才是求道者应有的状态:沉稳修行、埋头办道。不过我们还能从袁宏道身上看到苏东坡的影印:好禅喜文、才华不凡。当时的“公安三袁”正对“北宋三苏”。

由此可以看出,在修行中凡夫的习性依然顽固难改。正如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袁宏道的时代禅宗盛行,他能由禅转净,证明他是有智慧的修行人;因为当时念佛被许多行人所轻,这不仅是对净土之理的错解,也是法缘所致。

袁宏道正是为我们表现了这一点。他宗门教下无一不晓,从他所著的西方合论中可以清楚看到:他旁征博引,学识渊博;无论是佛经论典,还是各门各派之理,他都面面俱到;洋洋洒洒地把佛陀一代时教导归净土之理,把净土为佛法的结顶归宗之义,说的很是明白。此著后为莲池大师所极力推崇,又被藕益大师收为《净土十要》中,成为净土论著中的传世论著。

有其弟袁宗道在西方极乐游记中做过详实的描述:在袁宏道见到其弟时,还谆谆提醒:持戒念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智慧与修为俱佳的行者,最终只是往生到了极乐净土的边地疑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

佛号如摩尼珠

原文: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

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前后四次...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

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罪业,为何还能往生净土

我们是有罪,所以才来轮回,这是事实。但是有罪,有些...

大安法师:念佛人临终时冤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

问: 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怨亲债主的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

普贤菩萨和《妙法莲华经》的因缘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

二鸽喻

从前有雄雌两只鸽子,住在一个巢里。秋天果子熟的时候...

学会换位思考

别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

【佛教词典】泥梨

(界名)Niraya,又曰泥犁,泥梨耶,译作地狱。...

【佛教词典】一化

(术语)指如来一代之教化而言。天台观经疏曰:此约一...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

慧律法师《观照无常、放下执着、感悟佛性》

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足,自然...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吃素给肠胃放个假

如今吃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有的人吃素是为了减肥,有...

有这样的姿态才叫学佛

到佛门里来,第一个破的就是这个我,就是为破这个我来...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

末法时代菩萨示现主要有两种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

忍者无怨 必为人尊

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诵经、参加法会为...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

心光明,照己之过 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

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暇满,简单的说有五种的暇满,第一个:善得人身。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