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知因果才能获得大吉祥

2018/09/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正知因果才能获得大吉祥

有种子为因,就会有果报,不是吉祥之力使然,因此不应该执着吉祥之相。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经听闻,有一位比丘到居士家,当时这位居士正嚼着杨柳枝漱口,又拿着牛黄涂在额头,将吹贝戴在头顶,高高举起握着毗勒果的手,放在额头上表达恭敬。比丘见到这个情景,便问这名居士:“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你这么做?”

居士回答:“我在做吉祥之相的妆扮。”

比丘问道:“你妆扮吉祥之相,有什么样的福报和好处?”

居士回答:“有很大的功德,您现在可以试试看!听说吉祥之相,能让应该死的人不死,应受鞭打系缚的人,可以获得解脱。”

比丘微笑说道:“如果吉祥之相真的可带来这样的福报和好处,实在是极大的善事!但是,这样的吉祥之相是基于什么样的缘由,又是从何处得知?”

居士回答:“这个牛黄出自于牛的心肺之间。”

比丘问道:“如果牛黄真的能带来吉祥之事,为什么这头牛被人用绳子穿过鼻子绑着去耕田,并被人乘骑,承受种种鞭挞锥刺之苦,即使饥渴疲累,却仍然必须不断地耕种不能休息?”

居士回答:“确实如此。”

比丘问道:“那头牛有牛黄尚且无法自救,依然必须承受这些苦难,如何能够让你获得吉祥?”随即说偈:

“牛黄全在心,不能自救护,况汝磨少许,以涂额皮上,

云何能拥护?汝宜善观察。”

当时这名居士思惟很久,沉默无法回应。

比丘又问:“这个东西名称为何?白的像雪团一般,要以水浸泡,才能吹出声音。是从哪里得到的?”

居士回答:“这个东西称为贝壳,从大海获得。”

比丘问:“你是说这个贝壳,是从大海中取得,放置于陆地上,历经长时间太阳曝晒之苦,最后才死亡吗?”

居士回答:“确实如此。”

比丘告诉居士:“这个贝壳不吉祥。”并且立即说偈:

“彼虫贝俱生,昼夜在贝中,及其虫死时,贝不能救护,

况今汝暂捉,而能为吉事?善哉如此事,汝今应分别,

汝今何故尔,行于痴道路?”

此时,居士低着头默然思考,无法回答。比丘心想:“这位居士似乎想从我说的道理中,有所领悟,我现在应该问问他。”

比丘问这名居士:“世间人取名为欢喜丸,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居士回答:“就是毗勒果。”

比丘告诉居士:“毗勒果是长在树上的果实,人们采收时,会以石头敲打,让果实连同树枝一起掉落在地上。因此为了取得毗勒果,让这棵树及枝叶同时毁坏,掉落地面,是这样子吗?”

居士回答:“的确是如此。”

比丘对居士说道:“如果事实真是如此,你怎么可能因为握着毗勒果,却奢望获得吉祥?”比丘随即说偈:

“此果依树生,不能自全护,有人扑取时,枝叶随殒落,

又采用作薪,干则用然火。彼不能自救,云何能护汝?”

当时,这位居士面对比丘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无法回应。于是,禀白比丘:“大德!如您刚才所说,确实都没有吉祥之相。我心中有诸多疑惑,愿比丘为我一一解说。”

比丘回答道:“一切世间所有见解,都有它发生的因缘本末。”并且立刻说明:“过去初劫的时候,一切众生都是离欲的,后来贪欲享乐的事兴起,人们为了离欲,就进入深林中。但其中喜欢欲乐的,就又返家,并宣说道:‘无欲、无妻子的人,无法生到天上。’由于很多人这么说,就误以为这种说法是真的,也因为相信这些话,盲目地追求、迎娶妻妇。欲乐之事愈来愈普遍后,大家相互影响,开始妆扮自己,更互相说谎惑乱,于是逐渐生起憍慢之心。

而憍慢心强烈的人,为了合理自己妆扮自身的行为,因此伪造了这本吉书。每当被他人讥笑呵责说:‘为何要像妇女一样,这样妆扮自己?’这些人就谎称:‘我是为了能够带来吉祥之事,不是为妆扮自己,而牛黄、螺贝、毗勒果等,都是庄严的器具。’因为这个缘故,吉祥事的说法便逐渐扩大。所有的一切起因,都是为了追求妻妇而做种种装饰,憍慢没有智慧之人,就以为这一切真的是吉祥之事。”

此时,居士听闻比丘的说明之后,大为感动,便说道:“人应当亲近善友,赞叹殊胜的大丈夫;因为殊胜的大丈夫,善能分别好坏,因此在世界中应当柔软和顺。佛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不求于长处或短处,也不心存胜负,所说的法都是有因有缘,事事都有它的缘起。我现在也了解了,福业都是吉祥,恶业中没有吉祥事,所有吉祥与不吉祥的事,都从因缘果报而生。”

这时,比丘赞叹居士:“很好!很好!你是善丈夫,你善能知晓正道啊!”并且提到:“世间一切诸法,都是从业缘而有。所以有智慧的人,都应当远离恶业,远离邪恶才能获得吉祥,精勤修行善业,就像是种田的农夫,把种子放置在良好肥沃的土地上,如果能不种下恶的种子,便能获得良善的果报,这才是真正的吉祥。”

为什么我要说这件事呢?大众应当精勤听闻佛陀所说的法要,因为听经闻法,才能灭除愚痴,让这念心能够真正分辨是非善恶。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第十·六○》

省思:

愚痴之人为满足私欲,妄编理由,错谬因果,甚而“一盲引众盲,相偕入火坑。”智慧暗钝的少智之人,无法分辨是非善恶,以讹传讹,本想求得吉祥,反而招致灾祸,甚至造作恶业。

今日我们得闻正法,应当把握因缘,精进用功,以佛法的真理,除去无明烦恼,这念心清楚明白、如如不动,让本具的清净智慧时时现前,就是真正最大的吉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问: 佛教说人世间都有因果轮回,但是对于今世的我们...

不要恼害众生,你以后修行就没有障碍

这个不害,我们上学期研究小止观时,有谈到:有些人修...

重报轻受

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昔日萧衍帝(即梁武帝)心中乐善好爱修行,礼拜志公和...

积不善之家

上个月,有位沾了点远亲的老人找到我家中,请我们为他...

一念因果一念觉

因果理论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学佛人对此都不...

因果规律与命运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一切诸报,...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如狼守斋」的故事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

优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缘

释迦牟尼佛在将要入涅槃时,化导并降伏了阿波罗啰龙王...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

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

【佛教词典】化缘

(术语)教化之因缘也。佛菩萨来此世,因有教化之因缘...

【佛教词典】三能变识

一切我法,皆是其假。不过随情施设,妄有种种相转。而...

书房挨着卫生间,是不是对佛像及经书不恭敬

问: 至诚恭请法师慈悲开示,家里有佛像,也有经书,但...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

净界法师:什么是临终正念

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临终妄想生起...

未成佛前,要先结人缘

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被度,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看...

让我们生活变得有意义

人生就像读一本书一样,也是有尽头的,光阴飞逝,一晃...

沦为屠夫的修罗陀比丘

有位修罗陀比丘,初出家抱着坚定心志,日中一食、树下...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

南亭和尚《地藏菩萨化度事迹》

地藏菩萨的大悲、大愿,我相信,只要是佛门弟子,没有...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共有四种:第一、心态不...

持之以恒

有一位小和尚名叫一了,他的耐性不够,做一件事只要稍...

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

我们展开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当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

逆境烦恼,最怕你下定决心

一切法的逆境,最怕你下定决心,当你下定决心,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