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造像的最初因缘

2019/0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造像的最初因缘

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道后第八年,渴思报答母亲摩耶夫人生育之恩,以神通力从祇洹精舍到忉利天,于善法堂的金石上结跏趺坐,为摩耶夫人演畅微妙法义。

此时,人间的四众弟子不见如来,孺慕情深,十分忧愁,仿佛失去父母,如箭穿心般地伤痛。他们一同来到世尊住处,望着园林庭宇,却处处看不到佛的身影,倍加悲伤哀恋,无法自抑。他们请问佛陀侍者阿难尊者:“究竟现在世尊在什么地方?”阿难尊者回答:“我也不知道。”而优填王与波斯匿王两位国王,因渴望亲睹如来尊颜,思念殷切,饱受忧苦。

于是,优填王下令召集全国技艺超群的雕刻巧匠,告诉他们:“我现在想要雕造佛像。”巧匠们禀报优填王:“大王,我们无法刻出佛的相好庄严,即使是毗首羯摩天王来雕刻佛像,也无法刻出神似于如来的雕像。我们若接受王命,仅能模拟雕刻出如螺髻玉毫般的少分相好,至于佛陀的其他诸多相好及光明威德,却难以呈现出来。谁能雕刻出佛的相好庄严、威德光明呢?当世尊回来相会之时,所造的如来形像,假如有所误差,我们的名誉都将受损,因此,没有人敢答应雕造佛像。”

巧匠们又禀白优填王:“如今雕造佛像,应当使用纯紫栴檀香木,此木纹理、材质坚硬紧密。但是佛的形像,究竟应该是坐像,或是站立像?高下尺寸又该是多少?”优填王以巧匠们的话询问百官大臣,一名有智之臣禀白大王:“应当雕造佛陀坐像。因为一切诸佛证大菩提、转正法轮、现大神变、作大佛事时,都是坐着的。所以应该雕造佛陀坐师子座、结跏趺坐之像。”

当时,毗首羯摩天王知道了这件事,就化身为巧匠,手持各种雕刻工具,来到城门口,高声说道:“我想为大王雕刻佛像。”优填王听了内心大喜,与主藏大臣在内宫中挑选上好的紫栴檀香木,并且亲自扛着香木交给天匠。优填王告诉天匠:“请仁者为我雕造佛像,务必与如来形像相似”。

此时,目犍连尊者请佛神力,与天匠同往忉利天,将佛陀的相好摹画成图,随即返回人间,依图操斧破木,其声响彻忉利天,上传至佛说法处。佛以神力将此破木造像之声遍传,音声所及之处,使听闻到的众生,罪垢悉皆消除:盲者重见光明;聋者得以听闻;喑哑之人,能开口言说;丑陋之人,容貌转为端正;贫者获福,乃至于三涂恶道的众生,皆离苦得乐,一切未曾有过的大利益,皆悉现前。

当时,天匠以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将佛像雕造完成,像高七尺,也有人说是五尺,随每个人的根机所见不同;佛像的面容、手足皆是紫金光色。优填王看到天匠所刻的佛像相好端严,心生净信,得柔顺忍,烦恼、业障俱时顿消。

而波斯匿王也召集了国内巧匠打算雕造佛像,并且心想,如来丈六金身,莫过于以纯金呈现。于是,波斯匿王即纯以紫磨金造如来像,高五尺。这二尊如来圣像,是阎浮提中最初有佛陀造像之始。

世尊在忉利天说法,于夏安居三个月圆满之际,告诉四众弟子:七日之后,即刻返回阎浮提僧伽尸国大水池旁。忉利天王告诉自在天王:应从须弥山顶到大水池旁,以金、银、水晶做三道径路,或由人间地上造起,或从净居天造至人间。当世尊足踏黄金宝道返回人间时,五位天竺国王──迦尸国波斯匿王、拔嗟国优填王、五都人民之主的恶生王、南海主优陀延王,及摩诃陀国瓶沙王,都前来恭迎,虔诚头面顶礼佛足。

优填王恭敬地顶戴佛像,以及种种上好珍宝来到佛陀面前,一一供养佛陀。此时,栴檀木像竟起身从座而起,犹如生出佛足,步于虚空;足下雨降天花,放大光明恭迎世尊,合掌叉手向佛作礼,此栴檀木像稍似于佛,开口说偈:“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大工造像声,远闻善法堂,三十三天众,同音皆随喜,未来世造像,获无量胜福。”

此时,世尊向栴檀木像长跪合掌,虚空中的百千亿化佛,也都一一恭敬合掌。栴檀木像弯身低头,世尊亲自为木雕佛像摩顶授记:“我入灭一千多年之后,你当于此土为人间、天上作大饶益,我将后世诸弟子付嘱予你。若有众生于佛涅槃后,发心造佛像,并以幢幡、宝华与种种妙香供养,此人来世必得见佛,出离生死苦海”。

优填王禀白世尊:“上一尊佛度化圆满入灭后,造佛像之人,还有在世间轮回的吗?”佛陀回答:“我以佛眼普见十方,前佛灭度后,造佛像之人都投生于十方佛前,没有一人仍在生死轮回。但是造菩萨像还留在人世者,正是今日的瓶沙王。”

此时,栴檀木像启禀佛陀:“请世尊移驾向前,进入精舍。”世尊向木像说:“止!止!不须再说。我度化众生的因缘将尽,不久即将入灭,你将在世间长久利益众生。我走在前面却先入灭,若你走在我后方,世人将会心生轻慢。”

木像与佛陀再三往复礼让后,由栴檀木像先行进入精舍,还至本位,世尊则自行移往祇洹精舍旁的小精舍内,与木像相距二十步之处。优填王为此喜不自胜,欢欣不已。

五位天竺国王请示世尊:“日后,应当如何造立佛寺?”世尊伸出右手,随即从地中涌出迦叶佛寺,以此做为后世造寺的法度与典范。五位国王便于当地建大佛寺,安置佛像后一一离去。

典故摘自:《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上‧第一优填王波斯匿王释迦金木像感应》

 
省思:

经云:“若有净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业障莫不除灭,所获功德无量无边,乃至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拔众生一切苦恼。”造佛形像功德殊胜,既能消除业障,增长福德,出离生死苦海,又能利益众生,蠲除热恼,成就无上菩提,真正是菩萨愿行。身为佛弟子在瞻礼佛像之际,当以至诚感恩之心,发愿学习佛陀的教法,如法修行,并积极弘扬佛法,令无边有情皆能闻法修行,同沾法益,解脱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来果禅师悟道因缘

来果禅师,法名妙树,号净如,俗姓刘,湖北黄冈人。来...

五百彩女闻法记

在佛世时,舍卫国有一条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庄,村里...

犯盗戒要有六种因缘

构成一个盗戒,要有六种因缘。前面根据《瑜伽师地论》...

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

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缘起,也可以...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时,有五百位大比丘众随侍在侧,皆是...

明海法师自述出家的心路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缘,看了一本介绍弘一...

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

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

【推荐】佛教中开光的真正含义

开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里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宏海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们

一、舍利佛 好,阿弥陀佛! 各位与大觉世间有缘的同修...

南海普陀山灵感故事三则

普陀山自从开山以来,已有一千多年,从没有听说过什么...

佛为病比丘洗身因缘

过去,在贤提国的精舍中,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为长期...

太子之力

悉达多太子十岁时,在释迦族当中有五百位与他年龄相仿...

【佛教词典】无作戒

(术语)又云无教,新译曰无表。戒体有二、一作戒,二...

【佛教词典】憍

梵语 mada,巴利语同。音译末陀。心所名。俱舍七十五法...

跟人打交道,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交往

怎么看一个人的命呢?第一个,看他有没有孝心;第二个...

「至信」与「至乐」的含义

至信就是深信,里面不夹杂怀疑。法相宗里说信是一个善...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

消失在照片上的小女孩

我读大学的第二年,开始半工半读,白天到学校上课,晚...

其实,你谤法的次数不少

凡是不怕后世苦的人,他就去乘那个恶趣车,就落到恶趣...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

波斯匿王丧母记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一日,波斯...

参禅与念佛是一件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

施戒得名利

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说法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一...

赞美别人是一种善举

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

出家众以修慧为主,在家众以培福为先

【原文 道俗二众,福智别修。理须识其分齐,别知其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