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含经故事:谁受苦乐

2021/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含经故事:谁受苦乐

有一次,佛陀与众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途中,遇见了专程前来迎接的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

频婆娑罗王带领着众多的摩揭陀人,礼见了佛陀。国王慎重地三次自称姓名,自我介绍后,其它的摩揭陀人,也纷纷上前礼见佛陀,然后围坐在佛陀的四周。

这时,摩揭陀人所尊敬爱戴的尊者郁毘逻迦叶,也在跟随佛陀的比丘众中。摩揭陀人都认得尊者郁毘逻迦叶,知道他是一位无所执着的圣者,但对佛陀却还陌生,因而摩揭陀人都在怀疑:尊者郁毘逻迦叶是不是佛陀的老师,直到尊者郁毘逻迦叶尊称佛陀为老师之后,才不再怀疑。

佛陀知道摩揭陀人不再怀疑了,就开始为他们说法。佛陀先引发他们欢喜学习的兴趣与意愿,然后再教导有关布施、持戒、生天之法,说明五欲的堕落与危险,生死的污秽,离欲的功德,佛法修学方法的清净等这一类‘端正法’,使他们具备接受佛法核心法义的欢喜、柔顺、耐性、向上、专注、无疑、明净之心境,接着才说‘正法要’,教导苦、集、灭、道等四圣谛。

佛陀说:‘大王!应当要知道色、受、想、行、识是生生灭灭的,就像下大雨时,雨滴落在水面上,被打起水泡的生生灭灭一样。

大王!如果能如其真实地了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那么就能对色、受、想、行、识不执着、不计较、不染污、不恋住,不乐于以色、受、想、行、识是我,这样,就不会再有来世的色、受、想、行、识,而成就“无量、不可计数、无限、止息、寂静”的解脱境界。一旦舍离了此生的五蕴,就不会再有下一个五蕴了。’

听到这里,许多摩揭陀人心想:如果色、受、想、行、识果真都是无常变化着的话,那又是谁活着?是谁在受苦、受乐?

佛陀知道了他们心中的疑惑,接着就说:‘愚痴凡夫不曾听闻正法,以为有一个实在的我而执着,但事实上却是无我、无我所;是缘起空之我、缘起空之我所,一切都是因缘具足则生,因缘消散则灭的。就是所有的苦,也是由因缘的聚集而生起的,所以,如果因缘消散了,苦也就灭除了。如来能见众生生死相续的因缘,就依此而说:有生有死。

我以天眼如实见众生随其业力,从此世之死到往生来世之种种。如果众生身、口、意作恶,会因为这样的因缘而往生地狱之类的恶处之中;如果众生身、口、意为善,会因为这样的因缘而往生天上之类的善处之中。我深知这些,但我不说其中有一个能说、能感受、能到处经历善、恶行的不变受业报主体。

大王!色、受、想、行、识是常恒不变的呢?还是无常的呢?’

‘是无常,世尊!’

‘如果是无常,会是苦呢?还是非苦呢?’

‘是苦,世尊!’

‘如果是无常,是苦,是变易的,多闻正法的圣弟子,会认为“这是我,这是我所拥有的,我就在其中”吗?’

‘不会的,世尊!’

‘大王!所以,你应当这样学:所有的色、受、想、行、识,这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拥有的,更没有我在其中,应当以智能如其真实地了知。

大王!如果有多闻正法的圣弟子,能够作这样的如实观,便能厌离色、受、想、行、识,能厌离就能无欲,能无欲,便得解脱,解脱后,便得解脱之智:我的生死已到了尽头,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该作的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会再有下一生了。’

佛陀说到这里,频婆娑罗王与其它众多的闻法者,远尘离垢,得法眼清净;见法、得法、觉法而自己解决了对法的疑惑,不需要再依赖别人,不再犹豫而证得了初果,于佛陀教导的正法中,无所畏惧。于是,频婆娑罗王从座位起来,向佛陀顶礼,并说:‘世尊!从现在起,我归依佛、法、僧众,但愿世尊接受我为在家佛弟子!从今天起,终身归依,直到命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

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

修无常观,破除对今生的爱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过患,是改变对来生的爱取。而这里是改...

太强的自尊,会蒙蔽你的理性

【我慢】 这种那就更多了,你讲得很有道理,他就不服你...

让心无所住,自然无有七情六欲的苦恼

在《佛说八大人觉经》中,佛陀教导我们,第一觉悟:「...

「我见」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见就是我们凡夫种种的知见,当然以我见为根本。这...

【推荐】净业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标

我们信解、领纳这个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个矢志不移的...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德高望重的祇夜多尊者

古时有位修行人祇夜多,以大威德著称。两位比丘慕名前...

烧香作炭

佛陀在舍卫国说法的时候,感化了一位青年发心跟随佛陀...

两头鸟

从前,在遥远的雪山下,有一只两头鸟。这只两头鸟,为...

隋唐高僧善导大师

诸位,大家吉祥。我们都听过佛门有一句话,叫做放下屠...

【佛教词典】密教十重戒

(术语)有二说:(一)无畏三藏禅要曰:一、菩提心不...

【佛教词典】五遍行

唯识家所立六位心所之一。指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

舍咒来念佛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

圣严法师《活出老年新生命》

随着高龄化社会的来临,突显了老年人的社会问题。不论...

念佛就是听自己念出的声音

问: 从《楞严经》所看到说,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变...

如何去报佛恩?

问: 如何去报佛恩? 大安法师答: 要思惟佛对我们的...

亲近净慧老和尚的几点体会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无常的规律,人和人的聚散也遵循...

这种大聪明与内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聪明的人在世间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发议论能够出口...

我愿意改变

现在,很多人都对自己的烦恼和问题举起双手,恐惧地投...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

印祖开示如何对治瞋恚

本文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问:惟觉老和尚传的禅法,有什么特色? 我现在的教法...

四十八大愿——(第16愿)国中无不善名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我...

佛说生病十因缘

《佛医经》提出,人得病有十因缘: 一者久坐不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