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万里无寸草处去

妙境法师  2023/0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万里无寸草处去

禅宗的洞山禅师,在禅宗里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禅师,像雪峰禅师,都是了不起的禅师。结夏安居圆满了,洞山禅师对大众说:“结夏圆满了,各位大德东去、西去(离开这里,要到别的地方去了,或者到东边去、到西边去,南边去、北边去参学),不如万里无寸草处去!”

万里无寸草处去,你不要到那个有草的地方去,到那个无草的地方去。说完了这句话,洞山禅师又说:“万里无寸草处怎么去法呢?”又提出来这么一个问,然后就不吱声了,那么就是散会了。

其中一位禅师就离开了洞山禅师,到别的地方去,到了一个地方就是遇见了一位石霜禅师。石霜禅师就问:“你从什么地方来?”

“洞山禅师来。”

“洞山禅师有何言句?”他怎么开示的?说什么?他说了:“结夏安居圆满了,东去、西去,不如万里无寸草处去!就说这么一句话。”

那么石霜禅师说:“会下有谁下一转语?”谁回答这句话呢?说:“没有人!”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回答这句话。石霜禅师说:“何不言‘出门便是草!’”出了这个门,外面就是草。你就这么回答就好了嘛。这个禅师听了石霜禅师说了这个话以后,就又回到洞山禅师这里来,就是把石霜禅师这个话就向洞山禅师报告了。

洞山禅师说:“大唐国里能有几个石霜禅师呢!”这等于是赞叹石霜禅师说得对,这个话回答得是对的。回答对是对,我们听见这个话,我们去看《禅师语录》,看洞山禅师语录看到这里,你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吗?我想,你们都是禅师──离言说相,应该是这样子。我不是禅师,所以我是有言说相,我来解释这个话。当然禅宗的人认为不要解释,我认为禅师说不要解释是不对的,应该解释。我又说出这个话,又是不对了,禅师又不高兴了。怎么解释这句话呢?

我们现在学习的《维摩诘所说经》里边有一句话,“毕竟空寂舍”,说是:“你维摩诘居士在什么地方住?”维摩诘居士说:“我在毕竟空寂那里住,毕竟空寂就是我住的房子。”就是这么一句话,“毕竟空寂舍”。我这么想(就是我自己这么分别),洞山禅师他是读了《维摩经》了,“毕竟空寂舍”;“万里无寸草处去”就是从这句话来的,“毕竟空寂舍”。毕竟空寂这个房子叫做“万里无寸草”,是这么意思。

毕竟空寂是广大无边的,但是这里边没有草,房子里面当然是没有草。但是“没有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草”?“草”就是虚妄分别,虚妄分别就是草。你在毕竟空寂这里学习,常常地学习,就灭除去了我们内心的虚妄分别。这个虚妄分别灭除去了,就没有草了。没有草了,就是你能够证悟了诸法如,证悟了毕竟空寂了,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你东去、西去,不管你到什么地方参学,总而言之你还是应该学习第一义谛!就是这么一句话。你不要弄得老是虚妄分别,那个是空过光阴了!就是这么一句话。当然这个话,或者说:“你妙境也是虚妄分别!”那么我也同意,我也同意这也是虚妄分别,但这个虚妄分别还是需要的。

“万里无寸草处去”,万里无寸草处怎么去呢?你怎么能去到那里呢?“万里无寸草”那个地方是第一义谛,那个地方就是诸法如,怎么能到诸法如那里去呢?他就不说了,洞山禅师就不讲了。这个“不讲了”这句话,禅师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没有出世,你自己去看一看吧,你自己去想一想吧,看怎么样到万里无寸草处去。洞山禅师可能是这个意思。但是这个意思我不同意,我不同意。若是洞山禅师有这样的思想,我是不同意的。那么这句话传到石霜禅师这里来,石霜禅师回答这句话:“出门便是草。”“出门便是草”,若是说个白话是什么意思?你离开了第一义谛就是虚妄分别,你心里就有烦恼。与第一义谛不相应了,就是烦恼。什么是烦恼?不要说“我火了,我无明大火焚烧起来”,不是,那是太粗显了;你心里面一有动念,才动眉毛就是违犯了祖师规矩!

就是这样子。只要虚妄分别,那就不与第一义谛相应,那就是烦恼境界,就是生死流转的境界。“出门便是草”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话,我认为石霜禅师他也是学习经论的、他也是修止观的,所以他能回答上这句话。你学习佛法的时候,你常常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就是观一切法都是如,那么就是向第一义那里去了。

洞山禅师他没讲,我现在讲。就是:你举心动念便与道合,就是行住坐卧、语默,一切时、一切处,你向道上会。谁来骂你一句,你就向道上会,观这一句话——即空、即假、即中,就是到了第一义谛去了。谁赞叹你一句话,“哎呀,你很有道德,你怎么怎么好!”你也观这一句话——即空、即假、即中。“出门便是草”,你就没有出门,你就是向第一义谛去了,向这个毕竟空寂舍去了,在那里住,那么你就不生烦恼,就是这样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

圣严法师《守心》

守心的本身是一种方法,是从制心、守一而产生的。五祖...

无道心

文道是个云水僧,因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故爬山涉水不...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

快乐如果是真的,那它就不应该消失

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刚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

本焕老和尚:讲话的是谁

大家看到本焕也不打香板,也不站着讲话,要坐着讲话,...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遇善知识难

过去,有一个小孩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大乌龟,把它抓来玩...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

世间四种人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前来请法...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

【佛教词典】禅尼

(杂语)女性之出家者。禅为入禅定门之义。尼为梵语示...

【佛教词典】宗门改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宗门穿凿。乃检查所属宗门之意。日...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

如何善巧开导安慰临终之病人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

钱员外投胎讨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年间。距北京城几十里外有一个村子...

助念生西须知

助念之要 各位大德莲友: 今日大家参加盛会,学人来此...

如何消灾免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自然界有很多灾害,人为的...

你从什么地方来

无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别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这生...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

我问师父(宏海法师答疑)

问: 我有三个问题请问师父: 第一个,阿罗汉在有余涅...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

退让的智慧

汉代一个叫公孙弘的人,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后来当了...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