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年苦功抵不住亲情一句,实为可悲啊

大航法师  2023/1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年苦功抵不住亲情一句,实为可悲啊

正在机场候机室里看书时,一位白发斑斑的长者,坐到隔壁的位置来,他很客气向我打声招呼,并说:“是否方便向你讨教一些事情?”见其甚有诚意,我也乐于与他交谈。他先表明他对佛法深具好感,偶而也会拿经典来看,只是对出家人与家庭隔绝,以致不能尽孝,无法认同。我了解这是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典型疑惑,因此也并不以为忤。

我回问他:“您相不相信三世与六道轮回?如果不相信,您便无法了解佛家如何看待“孝”,以及如何尽孝。”

他脸露疑惑:“我相信,但尽不尽孝与这个有什么关系?”

我回答他:“若有三世,我们怎会只有今生父母?若有六道轮回,宿世父母沉沦六道,受苦无量。试问,您如何尽孝?” 他哑口无言。

我接着说:“出家人并非无情,甚至比世俗人更有情,因为我们求的不是对今生父母尽一时的奉养之责,而是为生生世世父母寻得永断轮回的解脱之道。”他点头微笑了。

社会一般人有如此认知,实属正常。然若修道人不清楚自身修行定位,不具佛法正见,随世俗见解动摇,则为不该。毕竟披搭如来衣,不是等闲之事,没有另一番见地与胸怀,岂能感得出世之功与入世之德呢?

今日一些儒家学者,常引明儒王阳明书中所载例子,以嘲讽佛家不符世间伦常。其内容如下:

‘有禅僧坐关,三年不语不视。先生喝之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僧惊起。即开视对语。先生问其家,对曰:有母在。曰:起念否?对曰:不能不起。先生即指爱亲本性谕之。僧涕泣谢。明日问之,僧已去矣。’

文中僧人死守修行形式,即使三年不言不看,却压不住内心的躁动与不安,被王阳明一眼看穿,当下直呵,肉眼虽合,心眼却不住地攀缘;嘴虽未开,妄想分别从未停过。三年苦功抵挡不住“亲情”一句,便抛下当初出离生死的誓言,实为可悲啊。

他没想清楚,放不下今生亲情,难道就放得下宿世无尽的亲情吗?再者,放不下,难道就提得起吗?待父母终老时,你能不放下?还不是眼睁睁看他们轮回去!自己尚且是生死轮回之身,如何让父母脱离苦海。思念亲情确为人之常情,修道人亦无可避免,但是却必须从更高、更究竟的角度来对应亲情。修道的价值看得透,业果轮回认得清,了解亲情之为亲情的三世业报关系,修行人便知如何才能真正报父母恩。该等道理《佛说父母恩重经》及众多经典已有明示,只是弟子们还是无法依教奉行罢了。

然而细心观察,这难道不是许多佛弟子的通病吗?虽名为求解脱、行菩萨道,却始终脱离不了世俗知见,见富贵便生羡慕之情,见贫贱便生厌恶之心,终日有几时确实依着佛法思维人世间事?凡此种种,皆因正见未立之故。正见不是笼统的观念或知识,而是能落实于现实中的抉择力与信念力;它识得了虚实,因此包含着正确的价值判断。

例如见到人富贵时,便知富贵为此人宿世善业所感。由于是“此生故彼生”,因此也会“此灭故彼灭”,所以不可作为终极的归依处。既不生欣慕之心,亦不生忌妒之情,而是以佛法正念,愿他以福生慧,以慧导福,福慧增上,得至究竟。而不是以世间价值观论好坏,而致心生染污。

正见若未立,一切修行便像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再怎么精勤,皆如古德所说:‘磨砖成镜,无有是处。’正见为八正道之首,正说明正见的养成,是一切修行的第一着,亦是佛法立标竿的基础。

佛在世时,有一幼童,名苏陀夷,年仅七岁。一日,佛问他:你家在哪里?苏陀夷回答:三界苦空无常,无有一家真实可住,为何佛陀问我家在哪里?佛陀称许他的知见,已具修行之相,特为他破例,容他以七岁之龄受戒成比丘。

我常想像,若王阳明见到的是苏陀夷,他将无法以世间之情,动摇苏陀夷,反过来,苏陀夷可能会激发他重新思索,生住异灭的世间。其永恒性在哪里。再者,王阳明当时所见的僧人,若能具足正见,加诸他的耐力与决心,功夫自不是王阳明等辈所能测度,自然不会成为后世的笑柄,也不会令后人误解佛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潜伏在你身边的「菩萨」们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

明学长老:出家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

作为出家人,如来家业的荷担者,不管如何适应社会,发...

有没有生死是你自己决定的

这五蕴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重点会不一样。我们可以把...

应如何称呼出家人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前往寺院参加法会时,你看到的法师身着祖衣,威仪具足...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比丘的五类

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五类:经师、律师、论...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缘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过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贫...

弥陀光明加持,病症不治而愈

我小时候是个顽劣的孩子,尤其喜欢杀害小昆虫,曾经回...

不喝酒戒的由来

学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坚持善行,断除恶行;...

【佛学漫画】药王孙思邈

他被尊为药王,把慈悲心发挥到了极致...

【佛教词典】镜堂觉圆

(1244~1306)宋末元初临济宗僧。西蜀(四川崇庆)人...

【佛教词典】梵天

梵名 Brahmā。音译婆罗贺摩、没罗含摩、梵摩。意译清...

圣严法师《不死之药》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三伏天到了,我们该如何养生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

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

为什么我们天天来念佛,模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知...

念佛经常头疼,是过于用力的原因吗

问: 弟子几年来一直用十念计数法念佛。最近把计数放下...

【推荐】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

什么人与佛有缘

李明从小到大一直很顺利,上学时候成绩优秀,升学就业...

极乐世界是人们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吗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

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

到寺院之后,我们拜佛、拜菩萨。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

具缚凡夫,欲度众生,无有是处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个结论,就是具缚凡夫...

如何摆脱同性恋

问: 诚心顶礼继空法师!我是一个平常人,但是从二十...

星云大师《佛教的宇宙观》

第一篇 三界二十八天 壹前言 古德说:「无三界可出,...

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见

【原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