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净界法师  2018/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道不是我们现在的外道了。现在外道是没什么章法,古时候印度的外道是有章法,那是九十六种外道。这九十六种外道,他们也想了生死了,他们在高深的禅定当中,也看到生死的可怕,他甚至于可以看到他来生的去处。但是,不幸的是他方法错误。

外道一般处理生死的问题,在古代是采取两个手段:一个是禅定,一个是苦行。这两个为什么不能解决问题呢?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的病根,首先要处理生死轮回。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好端端他为什么就生死轮回?为什么人死了以后,业力结束了,然后他下一个业力马上又生起呢?

本来你造的业是生灭的,是片段的,那么“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就是你这一期果报结束以后,是什么力量让下一个业力生起来的?中间的桥梁是谁把它启动的?这个很关键!就是相续。

其实业力本身不可怕。因为业力每个人都有,阿罗汉也有业力,就是说念珠本身不可怕,但是到底是谁拿一条线,把它串成一条念珠的,可怕的是念珠中间的那一条线。

就是说,到底是谁把业力串起来的,让它变成有生命力?本来业力是一片一片的,这个片状的业力不能得果报。你要形成一个生命体,它必须要有个贯穿业力的力量,那个是谁?佛法说,就是我执。无明缘行,行缘识,生老病死。就是说是什么力量让你片段的业力串成一种相续的业力,这才可怕。变成辗转相续,这是一种主宰的概念,一种“我”。

因为我们凡夫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当我们的业力把今生的果报创造出来时,可能是一个男众,可能是一个女众,总之你有色身,有内心。色身刹那刹那生灭,生老病死;内心也是刹那刹那生灭。但是,我们就很奇怪,就起颠倒,会把这种生灭的身心世界捏造成一种自我的概念,有一个我住在这个身心世界,然后要去操控,去主宰这个身心世界。

佛陀说五蕴,但是我们凡夫的概念认为有六蕴,色受想行识我,有六个蕴。那么佛法就是说,这个“我”是多余的,而且它是问题,这个“我”就是那一条线。所以,它整个消除业力的关键,就在消除我见。没有人能消除业力,业力是没办法消除的!你无量劫的业力就是尽虚空不能容受,你怎么消除业力呢?

消除业力简单地说,就是断除业力的相续!你不能让这个业力结束以后,又产生另外一个业力。把那种相续的力量破坏掉,就是主宰性跟爱取这两个,你对来生有所期待,你的期待来自于自己的妄想。

我们人很奇怪,我们吃的痛苦都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好的东西都留下来了。我们一直会把人生想像得很美好,我们对人生太包容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临终的时候,一直想要去取代来生的生命,一个主宰性,一个攀缘性,所以佛陀就从这里下手。

首先你修空观,诸位,你要知道你的目标在哪里。空观是一把刀子,你不能拿它乱砍,把你的菩提心也砍没了。空观的对治有两个:一个爱取,一个是我见——主宰。所以你今天培养一个空观的智慧,你要知道空观到底是在干什么用的,它就是消除你生命当中主宰性跟爱取的力量。

当然,我们说过根本在我执,但是这个我执的引生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带有贪爱的我执,一种是带有不贪爱的我执。

如果是不贪爱的我执,直接就用通教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就破坏了。我们要主宰东西,你必须要有所住,必先有所求,有所求必须要有所得。这个东西必须是真实的,有一个东西让你得到了,你才可以主宰嘛。但关键是人生无所得,你不可能从人生得到东西,就像你做梦,你不可能从梦境里得到东西,人生只有一种过程。

所以,把有所得的心破坏以后,你主宰的概念就没了,这个是通教的概念。它直接从无所得,所以无所求;无所求,所以无所住。所以它的空观,就是把我见主宰性给破坏。

但是,带有贪爱性的主宰,就不能这样子了,你就要辛苦一点走藏教的方法,无常,所以是苦。人生的痛苦来自于你充满了不安稳,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最后无我故空。这就是这两种操作。

但是它整个目标,就是在消除十二因缘里那个无明。因为你要掌控人生,来生就出现了,就这样子。本来人生是片段的,因为你想主宰,它变成连续了,可怕就在这连续,辗转相续无有止境。所以说,灭色取空,它是断除业力相续的那个我执。

外道的苦行,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跟色身没有关系,问题不在身体。所以外道修苦行,把身体折磨得很痛苦。佛弟子说,你这个车子不走了,你是打牛还是打车呢?你把车子打坏都没有用。现在问题不是说你不吃饭,你就可以把生死给了了,你不吃饭不睡觉,这跟了生死是两码事,问题不在这儿。

所以外道的修学问题在哪里呢?他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每一件事情都有原因的,他找不到生死轮回的根源在哪里,所以他只好就乱修了,盲修瞎练,眼睛闭着乱修。佛陀出世告诉我们,生死的根源来自于我爱执,就这个概念不一样。

所以,佛法讲正因缘境,就是说每一件事情,“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你今天“此灭故彼灭,此无故彼无”,你要把它的原因找到。就是说,佛法可没叫你把业力消灭,它要你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带业往生就是说,当这个业力结束时,你不能让下一期的业力启动起来,你要把下一期业力启动,那你就没希望了。就是这个业力到此结束了,虽然有业种子,但是它不能启动,是这个概念。所以我们讲,业力一点都没有少,但是它不能产生一种相续的功能,它变成片段的业力了,那就没有作用了。

所以,空观的智慧其实不是在消除业力,严格来说是断相续,你把业力的相续破坏了就可以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定业可免还是不可免

问: 师父,我见佛经上有说定业不可免,为何又要说灭...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人生。你看看这个世间上,虚空的相越...

慧律法师:一切观象皆是我们的牢狱

为什么说一切观象皆是我们的牢狱,因为你执着金钱,你...

大安法师:如何淡化过重的情执

问: 过重的情执(主要指亲情),目前已是弟子修行的...

何为「众生浊」

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

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吗

问: 请问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的一种? 净界法师答:...

【推荐】是自己把痛苦扩大了

诸位,从明天开始我们开始我们开始引导大家修习这个道...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

在理性和欲望的斗争中走向吃素

在很久以前,我还没有吃素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要劝我...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昔日萧衍帝(即梁武帝)心中乐善好爱修行,礼拜志公和...

【佛教词典】玄景

(人名)隋玄景,二十七出家,以禅道融内外,巧于讲导...

【佛教词典】烈士池

(地名)此池在鹿野苑之傍。西域记七曰:从施鹿林东行...

参禅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

禅宗一门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语文字可...

找到清净本性,这才是成佛的根本

大乘佛法的菩萨道跟一般外道的修学有些地方是相同的,...

四十八愿中的天人、声闻、菩萨有什么区别

问: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有国中天人...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

圆破色阴超劫浊 在整个五阴的对治当中,第一个所要对治...

斤斤计较,很难获得快乐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确,生活中有...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

圣严法师:只顾耕耘

绝不能用企图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诸位怀抱着不同...

往生被能否重复使用

问: 陀罗尼被(往生被)能否重复使用? 慧律法师答:...

把去世多年的人挂牌超度,能否有效果

问: 请问把去世多年的人挂牌超度,能否有效果?能否从...

人类一思考,鬼神就知道

鬼神为什么能知道呢?佛门中云:鬼神有五通,即天眼通...

星云大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