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惟贤长老  2011/09/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难得的,这种精神很不错。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这个讲题是根据净土三经一论来讲的,净土宗主张念佛往生,但有些学净土的人却忽略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念佛固然很重要,但是念佛有正行和助行,还要有资粮,必须要悲智兼修。

一、念佛的正行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

(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

《观无量寿经》里讲,要用心念佛,就是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保持念佛的正念,这个三结合的念佛方法很重要。口念六字洪名,心观想西方三圣、西方圣境,耳朵听自己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一句是一句,这就可以做到心不散乱,如果你光是口头念心里乱想,耳朵也不听,这就结合不起来,就念得不专一。

(二)以三心念佛

另外还要特别重视三心念佛,哪三心?第一个正直心,第二个深心,第三个广大心或称发愿回向心。这三心是很重要的,说明念佛不能只是口头念,着重是内心,心与口相结合,除了我刚才讲的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方法以外,最重要的是保持三心,以三心念佛就是真正的念佛。

第一,正直心。正直心就是真实心,佛经讲直心是道场,道场就是修道之场,是佛的境界。禅宗讲你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就可以见道,平常心也就是直心,不虚妄分别,不攀缘外境,内心不邪、不歪曲,就与佛心相合了,你有这种正直心、真实心,一点虚假来不得,一点歪曲来不得,一点邪恶来不得,这个就完全与佛心相合了。

第二,深心。深心就是很深广的,如大海的渊深,就是广行善事,一举一念都与广大善事相结合,不忘善法,起心动念都在一个善字上。这个“善”字的定义在佛经来讲,凡是以利人为前提,自他俱利称之为善。佛家所讲的善有三种:(一)人天善,就是五戒十善;(二)解脱善,就是修解脱行,声闻、缘觉、罗汉求身心解脱;(三)菩萨善,就要修六度四摄。我们起心动念要与善法相应,不管是人天善、解脱善,还是菩萨善,无所不见,无所不闻,即使在暗室之中,内心都保持一种善良,不是普通人说的,我做点好事叫善,佛家的定义很深刻,范围很宽广,内容广大而深微,这叫做深心。

第三,发愿回向心,又叫做广大心。什么是广大呢?有智慧有慈悲就是广大。懂因果道理,不昧因果,不迷因果,在这个基础上处处去掉我见,消灭自私自利的观点,具足无我见,即是智慧。有了智慧就有大悲观,众生平等,冤亲平等,因此我要尊重众生,报众生恩。大悲心表现在方便行上,处处与人方便,以各种方式救苦救难,别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别人的安乐就是我的安乐,这叫做无缘慈、同体悲。无缘慈就是不分别对象,不分别是鬼是神、是人是畜生,对一切众生都平等慈爱,不像世俗之见,要分别有钱无钱、地位高低、有力量没力量、这个民族那个民族、这个国家那个国家;同体悲就是视别人的安乐为我的安乐,别人的痛苦为我的痛苦。因此自己念佛,要处处想到苦难的人、苦难的众生,以自己所做善事的功德和念佛的功德回向他们,不把这个功德据为己有,使他们都能同沾利益。而且在实际行动上处处方便别人,解除别人的苦难,这叫做发愿回向心,又叫做广大心。

用以上这两种方法来念佛,一是口、心、耳相结合,保持正念;二是以正直心、深心、广大心这三心来念佛。这样子结合,就能达到真正念佛,就不是嘴巴念,心头又另外想其它事,或者恶念没去掉,处处损人利己。

二、念佛的助行

念佛还需要助行,助行就是世亲菩萨《往生论》里讲的礼拜、赞叹、观察、发愿、回向。

礼拜就是要拜佛。赞叹就是你们歌咏佛的功德,像早晚上殿唱赞子都是赞叹佛的功德。持诵就是持诵经典,净土宗三经一论或其它大乘经典都要持诵。 观察就是内心要有正确的观察,例如《观无量寿经》指示十六观,最简单的观察就是观察佛像放光明、西方三圣像放光明。

学佛的人还要保持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我身体不干净,我所受的是痛苦,娑婆世界是没有快乐的;观心无常,一切是变化的,没有常住的,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坏、空,事物有兴、衰、成、败,这一切变化属于心法现象,就是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一切法无我,都没有一个实在的我体。在这个四念处的基础上再观佛像、观光明,他就很恳切,这是观察。

发愿,就要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回向就是以自己的功德,念佛或者修善法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人,

回向就是法布施,以法施人,以你的善法功德施人叫做回向。

我们念佛号,这是正念、正行;礼拜、持诵、观察、发愿、回向就是助念、助行。念佛不诵经、不读经这种说法是极端错误的。净土宗的大德提倡要持诵经典,你怎么能不诵经呢?最低限度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必须要读诵。

三、三福业是念佛的资粮

《无量寿经》讲的三福业是念佛的资粮,就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的助行。阿弥陀佛在往昔因中发四十八愿,修三福业,这三福业与现实是相结合的。念佛人修行,除了念佛以外,还要结合现实、结合社会、结合你的生活培修福德。

有些人认为我学佛就是关起门来念佛,但根据佛教教义,并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是单纯、片面的看法,念佛怎么能与生活脱节呢?怎么能与社会脱节呢?若是脱节,一是你念佛没种资粮,缺乏资粮就缺乏生西的条件;二是世间上的人难免要讥议,批评你念佛人百事不管,什么都不关心,只是等死,死后生西方极乐世界,别人就误解学佛是消极、迷信。实际上关门念佛与佛经是完全不相应的,佛经讲念佛要修三福业,三福业就是实际行动,不与现实生活相违背。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世出世间要相结合,出世间智、无漏智是建立在世间智上面的,二谛要圆融。

二谛是胜义谛与世俗谛,胜义谛就是出世间智,世俗谛就是世间智。佛法讲缘起性空,缘起就是世间智,性空就是胜义智,两种要结合,没有缘起你见不到性空,有性空才能真正了解缘起,这叫二谛圆融。所以世间智讲因果缘起,就要种善因,种善因就应有实际行动,而不是说成天念佛其它什么事情都不做,好事也不做了。怎样才是真正学佛呢?不违背因果法则,止恶行善,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证入胜义谛。根据这个原理,我们为了证得胜义智,首先要通达世俗智,因此就不能违背因果、违背现实生活,而是在现实生活中走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明因识果、止恶行善、履行八正道,进一步学菩萨发四无量心,修六度四摄。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行布施就能舍,救苦救难;爱语就是与人相处和合团结;利行就是行为正当,处处利益别人,广利众生;同事就是与众生同甘共苦,生活上处处能够扶助别人。六度四摄就是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

在净土经典里面,三福业讲得很具体,包括了人天善、解脱善、菩萨善。

第一个福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善。要孝敬父母,恭敬师长,你念佛不能说连父母和师长都不孝顺和恭敬了啊?另外还要修慈悲心,行五戒十善,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人天善是学佛的基础,若丧失这个,就不能完成人格,你品德都没有,还学什么佛?念什么佛呢?

第二个福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叫做解脱善。学佛的人,要达到身心解脱,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不染污。我们这个内心像明镜台一样,要想保持干净,就要随时拂拭、打扫,那就要修戒定慧。受持三皈就是要以三宝作为终身的皈依;具足众戒,你们居士就要守五戒、八关斋戒、居士菩萨戒,这些都是有利于众生的,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不犯威仪,什么威仪呢?行、住、坐、卧都要端正,不要染污,不要歪斜。达到三业清净,做到身心解脱,身解脱不为业障所累,心解脱不为烦恼所迫,慧解脱不被无明所染,就要好好守戒,这就与生活相结合了,与履行正道相结合了。

第三个福业: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菩提心是广大心,学佛人最终的目标不是想下辈子好,不是成鬼成神,也不是生天,因为那些都是不彻底的,仍然在三界之中,我们的目的是完成佛道,要成佛果。但如何成佛呢?首先就要度众生。怎样度众生呢?就是把自己这个生命奉献于众生中,在群众中做好事,救苦救难,广行六度四摄,这就是成佛的因,所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化众生而成佛,这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包括广大的智慧和慈悲,而不是关起门来百事不管,各人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要处处想到别人的苦,把自己投入到群众中,救苦救难。佛在世时,有一个弟子问怎样才能使一滴水不干枯,佛就说把一滴水投入大海之中就永远不干枯。这个譬比很好,要让我们慧命相续,使我们生命发生真价值,就必须把自己贡献于众生,那么这个人的生命就永远不干枯,生命就永远有价值。《楞严经》上讲“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要把我们整个身心奉献于整个十方尘刹、国土众生之上,才是真正的报佛恩。报佛恩就要学佛法,以佛法的行持来报答佛,你真正能履行佛法,就能真正报佛恩;若不能根据大乘经典指导自己走大乘道路,就不能够报佛恩。

深信因果,对因果的道理要深信不疑,因果道理是佛家的根本准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善多福,作恶遭殃。你造了恶业,必定要堕三恶道;造了人天善业,必定要生人天,保持人身;你能修解脱善,就能解脱生死;你修菩萨善那就可以成佛,这种因果道理要相信。

读诵大乘,我们经常要读诵大乘经典,大乘经典意义很深,范围很广,目的很高,必须要以大乘经典行持。净土法门属于大乘法门,因为他的目的是成佛,成佛又来度众生,与现实相结合。

劝进行者,我们不但自己这样修,还要劝别人这样修,使别人都能进一步提高。

以上这三福业就是净土资粮,资粮就等于我们上路必须带干粮,以免路上饥饿没有吃的,这三福业是净土资粮。不妨再明确地说:

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与日常生活完全有关系,在家庭、社会中,为人处事都应这样。

第二个“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是说以佛、法、僧三宝为自己的皈依处,不能违背,重要表现在护持众戒,不犯威仪。你学了佛就要守戒,各自要守出家戒、在家戒,要清净身心,使内心净化不染污,虽在六尘境界之中而不被其所染,身心才能达到解脱,这就是超尘出俗的精神。如我们到市中区解放碑去,一般人看到好吃、好穿的,听到好听的,就迷惑了,学佛人就不同,他不会贪恋这些东西,生活方面只是衣食具足够用就行了,少欲知足,生活简单朴素,用不着贪,其精神追求就与普通人不同,叫超尘出俗。保持这种精神,三业清净,就是护持众戒。既不染六尘,也不离开六尘,而是在中间做佛事,即在六尘中度众生,与众生不相脱离,这就是佛事,不一定说敲铛铛、敲铰铰,念诵才是佛事。

第三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进一步说明大乘精神,要学菩萨,修菩萨乘。作为佛教徒,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要搞好文化事业、慈善事业,凡是有利于人民、众生的事,我们都可以搞,不能光顾自己,不顾别人,只是关门念佛不管门外的事。

现在有一种歪门邪道,那就是本愿法门,我给你们讲讲。本愿法门来自日本,日本京都有个东本愿寺,还有个西本愿寺,它是日本真宗建的。日本真宗的祖师是谁呢?亲鸾。亲鸾是什么人呢?他与贵族有关系,他的生活行为是吃酒吃肉,而且娶得有妻室。现在的日本和尚,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有家庭的,自己的夫人就在庙上,生的儿子就是自己的徒弟。

日本真宗就把净土经典里面的三福业舍弃了。你要发菩提心、读诵经典、守戒、培功德、做好事,他认为你这个是杂修。他提倡什么呢?就是念一句佛号。他的理论就等于我们准备坐火车去某一个地方,念一句佛号就等于买了车票,就可以上火车到那个地方去,你打麻将也可以念,喝酒也可以念,你只要念一句佛号就行。这个理论多歪曲啊,简直歪曲得很!也即是说只是讲念,而不讲行,不守戒,不发菩提心,也不上庙。虽然他提倡念佛,但实际上与佛的三经一论、与净土法门是完全违背的。那恶人就可以尽量作恶,只要念一句佛号,临终就可生西,这与佛理本义相违反,另外就是放纵了恶人,以念佛的名义掩护罪恶。

现在有人在提倡本愿法门,但是处处遭到反对。其中一个人叫圣苏,这个人到重庆来过,也去过乐至。他是江西九华山人,是仁德法师的徒弟。他最初在九华山提倡本愿法门,仁德法师就喝斥他、批评他,他不听,就被撵下山。这次我遇到仁德法师,法师给我讲:这个家伙邪知邪见的,乱宣传,我把他撵出去了,这件事,好多居士还不知道。

他出来后到江西其它地方,后又到四川来宣传本愿法门,江西宗教局、公安局都要收拾他,可他东窜西窜又窜到四川乐至、重庆来了。他宣传的是一种邪法,一种歪门邪道,真正有正信的居士,是看得清楚的。你们一定不要相信。你想只是念句佛,生活行动不讲究,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念佛都可以生西,这些人不孝父母,广行杀戮造罪,只要念句佛就生西了,等于买了火车票就上火车了,这是什么理论啊?净土经论所讲要有助行,要有资粮,要修福德,要持戒,要发菩提心,要广种福田,广行善事,要修三福业,这也就是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赵朴老提倡的人间佛教,念佛人不讲这些怎么行呢?与现实不相结合,与佛说的不相结合,违背佛陀的本怀,便是走的邪道。

四、结语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给你们讲念佛要不忘悲智兼修,有悲心就有福,有智慧就可以不染,内心达到清净,这就必须与现实相结合。你们在遂宁成立念佛会,成立歌咏队,除了念佛以外,还可以讲经,讲开示,并结合实际行动搞慈善福利事业,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救济贫穷,赈灾修路,施衣施药,这样做下去就真正与念佛相结合了,希望你们念佛注意这个问题,不能说念佛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念佛有正行、助行,正行就是以正直心、深心、广大心三心来念佛,助行就是礼拜、赞叹、观察、发愿、回向,另外还有资粮,就是三福业,这几种要结合起来。升西方分为上品、中品、下品各三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根据《观无量寿经》来解释:要生下品,首先要保持人天善,修五戒十善,把人做好,与人处好,使人类达到和谐,做到这一点念佛临终可以升下品;再进一步,你能持戒、清净身心,清净三业,修解脱善,念佛临终就可以升中品;再进一步,你能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与三福业相结合,修四摄六度,发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念佛临终可以得上品往生,上品往生就与佛菩萨接近了,这是很高的位置。

因此,要想往生到西方不管哪一品,都必须与现实相结合,与你们日常行为相结合,而不是说我只念佛,其它百事不管,那是不可以的,这个观点要改变,要纠正过来。希望你们一方面念佛,一方面福慧双修。修福要有悲心,广行善事,广种功德,救苦救难,有这个悲心就有福;修慧要多闻经典,多听多研究,多思考叫修慧,你能懂因果的道理,懂缘起性空的道理,就有智慧。念佛人要福慧双修,才是真正的念佛,在现实生活中既可净化自己,又可净化他人,也可实现人间净土,有人间净土就有西方净土,这有连带关系的,没有人间净土,不修净行,你怎样升西方啊?就没有西方净土。

发心净化自己,也要净化他人,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念佛的正行、助行再结合三福业,临终必定往生,这是佛说的真理。希望广德寺念佛会能够本着这个精神来念佛,这样才是真正的念佛,若能够这样坚持下去作为榜样,全国念佛的居士们都要向你们学习。

末了,祝你们福慧双修、悲智双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苦难吗?没有不高兴的事吗?你...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

修行人必知十要

1.修行人,戒淫心, 淫是六道轮回根。色如毒药迷心性...

慧律法师:学佛要发三种心

第一要有长远心: 以前,师父在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有...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一、敦伦尽份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

慧律法师:老实念佛制心一处

如果有人问我:法师,我今年七十几岁了,随时可能会死...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殊胜和修法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我于四月二十六日由重庆到蓬溪...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

善用其心,清净行为

巧愿防非,离过成德,名为清净。 巧愿,是善巧的愿。这...

关于戒杀的问答

问:世上飞禽走兽的种类很多,如果人人戒杀,它们就繁...

如何忆念极乐的庄严以及四十八愿的功德

我们念佛,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他有两个,一个是念佛...

【佛教词典】五恐怖世经

(经名)佛说五恐怖世经,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说末...

【佛教词典】三性业

指善、不善、无记等三业。即:(一)善业,又作安稳业。...

作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我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夜不倒单已经有四五年了,整晚...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

梦参老和尚: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问:要忏悔业障的话,不知是持咒快?灭定业真言快?金...

大安法师:贵贱贫富的原因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

惟贤长老《建立信仰并学菩萨》

一、建立信仰 你们参加法会做义工,你们都有信仰吗?...

凡夫为何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二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

转五浊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

佛经中的「吉祥」含义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

开发超级记忆力的窍决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

万病的根源来自杀生

在人类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同时,放眼望去,人类的物质享...

临终业障现前没有念佛,能往生吗

问: 病人平时信愿具足,念佛功夫不错,但临终时业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