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参禅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

徐恒志  2018/07/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参禅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

禅宗一门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语文字可以表达。过去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那时大家都默然不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互相默契。当时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因此迦叶尊者是禅宗的初祖。中国的禅宗初祖,则是在梁时到中国来传法的达摩大师。自达摩大师传至六祖惠能,禅风鼎盛,那时悟入的方法,一般都是直接指点当人本心,使他明悟,往往只要一言相契,便直下承当,并不需许多言说。我们可以举下列几个例子,作为榜样。

二祖慧可曾向达摩祖师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初祖说:“将心来与汝安。”但心原是幻生幻灭不可得的东西,怎么拿得出来,所以二祖半晌说:“觅心了不可得。”初祖便说:“我与汝安心竟。”二祖从此有悟。

又像四祖道信,在十四岁时到三祖僧璨处求道,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说:“谁缚汝?”他说:“无人缚。”三祖说:“何更求解脱乎?”他便于言下大悟。

又像六祖教惠明:“摒息诸缘,勿生一念。”之后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也于言下大悟。可见古人是怎样简切和了当。

三祖的《信心铭》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说:“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见精明本体,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又说:“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大珠禅师的《顿悟入道要门论》说:“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我们平时其实也常有这种无念境界现前,可惜一般人都随便忽略过去,顷刻之间又万念俱生,不曾一把抓住, “啊!原来就是你”,来亲自体验一番。我们知道心念既是有生有灭的东西,那么一定有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时的一段光景。当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这中间究竟是怎样的?假使我们能这样细细一参,去悟心一门,也就不远了。以上“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如果读者能当下体认,便瞒你不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禅宗一门,惟论见性,直指人心,承当便了,本来无所谓参话头与疑情,但后来由于人们妄想太多,根机日钝,不能直下见到,往往互弄机诈,说口头禅,因此祖师们才不得不各出手眼,教人以参看话头的方便办法。所谓参话头,就是把一向朝外奔驰的心念,回转来反照参看一句足以使人发生疑情的话头。对于这一话头,能越疑越好,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若疑情发不起,是因为发心不真切。)由于用这一极强的慧力来照顾追究,功夫严密而紧凑,自能得力不少。所以参话头,实是悟心的妙法。所参的话头,像“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何?”“无想无梦时,主人翁在什么处?”“念佛是谁?”等。其中以“谁”字话头,一举便有,最易发起疑情。

参的办法究竟是怎样呢?虚云大师说:“如问念佛的是谁,人人都知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若用口念,死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若用心念,心又是个什么样子,却了不可得。因此不明白,便在‘谁’字上发起轻微疑念,(“念佛是谁”四字,以“谁”字为重心。)切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住这一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照顾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著它,疑念不在,要轻微提起。”

这里必须注意的,就是参话头并不是将话头像念佛一样,一句顶一句地念,也不是像猜谜语般,反覆思量卜度,研究道理;也不能有想开悟、求智慧等念头,总要将一切凡情圣解一刀两断!只是回光返照,全神贯注在这疑念上,勿间勿断,勿令驰散。妄想来时,由它来,不去理它,只以觉照的力量,钉住疑念。初参的时候,必定断断续续,忽生忽熟,渐渐参看纯熟,功夫成片,不疑自疑,这时尘劳妄想,也就不息自息。这样以长远心,追逼到山穷水尽之处,一旦瓜熟蒂落,一念顿歇,便能亲见湛然寂照的本性。然后从所悟的本体,起观照的力用,在一切生活日用上,锻炼打磨,能扫除一分习气,便增一分定慧;能消融一分境界,便获得一分自在,这样真可谓尽学佛的能事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圣严法师《日日是好日》

一、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你们看过这句话吧。日日...

禅修需调五事

禅修需调五事:第一,调饮食;第二,调睡眠;第三,调...

大安法师:转业改命的原理和方法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

心地一明万法明

禅是总持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我们...

开悟的十个标准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提起佛号,你也提起佛号,他也提起...

何必妄加恩仇执着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不吃鱼的10个原因

1.疼痛:鱼类同样有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像所有动物包括...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

我们一般人追求名闻利养,你怎么把生命的方向调正呢?...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僧无为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问: 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

【佛教词典】离盖

脱离五盖,也就是脱离五种烦恼。...

【佛教词典】涅槃时集众教戒

含注戒本·流通分:“世尊涅槃时,兴起于大悲,集诸比...

恶人念佛一定往生吗

问: 印光大师言: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

「自净其意」是什么含义

问: 能否开示自净其意的意义。 中台禅寺答: 自净其...

十法界皆不出因果之外

修学佛法的次第依次为 :第一、深信因果,第二、亲近善...

圣严法师:在工作中要对事不对人

不论我们在公司担当何种职务,都要顾及整体,而且要对...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我们讲到生死疲劳,从贪欲起,那么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

占察轮相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占察与世间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给出家人算,因为修...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当我们看到呱呱坠地的初生婴儿,可曾想到这个小生命从...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远拥有的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

业的四种对治力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

居士信佛不能破坏了家庭的和乐

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

【推荐】妄谈自己证果及神通感应的严重过失

妄语戒有大妄语跟小妄语,我们先看大妄语,第一个。 【...